“我们没有给他任何压力,对他没有要求,家里也很民主啊!”“我们工作忙回家晚了,他也不用我们操心,自己乖乖写作业、睡觉。”“她平时看起来没有任何异常,不明白为什么会想不开。”据世卫组织估算,全球共约3.5亿名抑郁症患者,作为一种常见病,抑郁症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近年来,抑郁症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相较于成年人,青少年的抑郁症更不容易被发现。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安徽望江县17岁高中女生跳河自杀的悲剧事件,吵吵闹闹了好几天。我们的媒体,似乎更热衷于制造类似的对立,只有掀起一次又一次的谩骂争论,才能收获一波又一波的流量。面对大多数青少年自杀事件,人们争论不止的永远都是:被同学欺负,甚至校园霸凌;
被老师恶意批评,无辜冤枉;
被父母责骂,扇耳光;
警察贪生怕死,见死不救;
……
据报道,这位17岁女孩名叫周某珺,班级排名一直处于前十,属于佼佼者;体育方面很也有天赋,去年还参加了全市的女子跳高比赛,拿了一等奖。相信看过电视剧《小欢喜》的朋友,依旧对乔英子跳河的桥段记忆犹新。剧中的乔英子,满足了大多数父母对“优秀”孩子的定位:乖巧、听话;聪明、懂事;学习刻苦用功,成绩名列前茅。为什么她被抑郁的阴霾所困扰,无法自拔,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呢?难道仅仅就像大多数人看到的那样,因为:爸妈离婚,家庭的不和美?妈妈宋倩的强势、控制?无法实现自己的南大梦想?……一度遭受抑郁折磨的马薇薇在她的微博中写过:并不是脆弱的人才会生病,也并不是乐观的人就可以向上。这是一种比想象中的矫情更痛苦的病症。“正常”、“优秀”是他人眼中的,不想活的念头是自己的。周某珺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称,12月3日,女儿因为身体不舒服,向学校请了假。4号上午身体还没好,父亲再次和老师请了假。据周围群众说,案发前一天,女孩就在河边徘徊了近一个小时。家长表示,她看起来没有任何异常,而且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会自杀。四川一技术学校读书的18岁女孩胡秋月,在苏坡立交桥底下、摄像头视线盲区处跳河自杀。胡秋月的班主任也说,这个孩子学习成绩很好,平常也爱参加集体活动,看起来是一个爱笑活泼的人。但胡秋月失踪后,她藏在好友聊天记录的另一面,让人心疼错愕:“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无论经历了多么糟糕的事都可以微笑面对。但是藏起来的委屈只会灼伤我自己。”
“我的生活好累啊,从出生开始我就输了,哪怕我是个孤儿也要比做他们的女儿好。”
“我真的要坚持不下去了,生活在这个家里让我的人生好艰难。”
“既然不能从痛苦的生活中脱身,还不如自己结束这种生活。有条河不错,我打算在那里自杀。”
表面上“风平浪静”的孩子,其内心并不平静,甚至早已“翻江倒海”。归因,顾名思义,就是对事件进行分析,从而推测出事件的起因,并对此做出自己的解释。以便于之后对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评价,从而增加自己对环境的掌控能力。内部归因即把事件的起因归咎于自己本身所具备的品质和特征上。如,个人的性格,情绪,动机,努力等。比如,外部是指个体自身以外的、导致其行为表现的条件和影响,包括环境条件、情境特征、他人的影响等。比如,心理学家强调,面对挫折而习惯向内归因的人,对自身的态度往往会越来越悲观、消极,因此会更容易选择回避或者放弃。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曾奇峰说,抑郁症患者是严厉的自我惩罚者。他们的特点是自我攻击,会对自己的些微不好实施严厉的惩罚。完美主义者拒绝一切有碍于完美的瑕疵、缺陷和偏差,而当他们为自己设定的标准无法达到时,痛苦的往往是他们自己。而且,有些完美主义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追求完美。孩子们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父母;而现实是,他们无法更换父母。父母与其自责于自己的无能而肆意发脾气,不如引导孩子少抱怨、少埋怨,与孩子一起努力活出各自想要的人生。老一辈人经常感慨,现代孩子的生活好了,不仅有吃有喝,还能想吃啥吃啥。总说现在的孩子是生活在天堂里。但是,孩子们却恰恰相反。他们感受到的是日益沉重的书包,写不完的作业,一个接一个的补习班,遥遥无期的假日。所有这些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短期压力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但是长期压力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严重的负面作用,甚至可能会对身体器官和大脑造成创伤。许多父母对孩子要求很高,不仅自己整日忙于工作,而且也给孩子安排了满满的课程。孩子因为繁重的课程任务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精神上始终处于紧绷状态。很多孩子都描述说“感觉自己要透不过气来了。”在这样长期的压力下,孩子的内分泌系统会紊乱。引起焦虑、烦躁、失眠等不良身心反应。如果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在濒临崩溃的边缘徘徊,谁又能预测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呢?很多父母都会因为工作不顺利,而心情烦躁。积压了一整天的坏情绪在回到家的时候会一下子倾泻出来,甚至无意识的发泄在妻子孩子身上。比如,有个孩子跟我倾诉说:“他不喜欢爸爸,觉得爸爸是个坏人。因为他总是因为一点小过错而指责我,甚至会当着很多人的面批评我。我觉得他好像以此为乐。”其实,指责别人是一种掩饰自己无能的方式,以贬低别人来隐藏自己的人是不能够做真正的自己的。只有勇敢面对自己的无能,接受自己的一切才能真正做真正的自己。这样指责孩子不仅不利于直面自己,而且还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打击,使孩子养成自卑、懦弱的性格。对孩子成长影响最大的不是家庭的经济条件,是孩子从小生存的家庭氛围。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也是轻松愉快的;一个争吵不断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必然是容易焦虑紧张的。之前融化了姨母们心的两个可爱的韩国宝宝威廉和本特利,不仅兄弟两人的日常相处中充满了爱,而且两个宝宝对小伙伴也都友善亲切,甚至连摔倒了也很少哭。两个宝宝这么优秀还要归功于他们老爸sam和老妈教育的好。从节目中不仅可以看到sam平时对孩子们很有耐心,虽然要求很严但不轻易批评孩子们,而是通过让孩子们自己体验的方式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能从短暂的夫妻相处片段中看出来,sam夫妻相处和睦,感情很好,家庭氛围轻松活泼。我们成年人要共勉,家本身就应该是一个温暖的地方,给孩子一个温馨轻松的家庭氛围,让家成为孩子的避风港。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可能昨天还在教室里上课的孩子,今天就头也不回地从楼顶一跃而下,只留下教学楼前一滩红色,触目惊心。我们的孩子,正在以我们不敢想象的概率,跌落抑郁的魔掌里。我们的家长,正在以束手无策的焦虑,活成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当我们这些家长,动不动拿自家孩子的成绩、名次和优秀与否,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时,我们的孩子,我们活在父母们战争不断、情感破裂、控制裹挟、暴戾殴打、嫌恶比较中的孩子,最渴望得到的东西,竟然如此廉价又如此难得。他们也希望能够和父母无话不谈,希望可以完全信任父母,希望可以在遇到困难时得到父母的帮助。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孩子和父母之前的桥梁似乎悄无声息的断了。我们彼此隔空相望,虽关心着对方,但是又似乎找不到通向对方的路。比如,可以主动找孩子谈心、以平等的方式跟孩子相处、放下工作多陪陪孩子。为什么好好的孩子会抑郁?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其背后不是某些个体的问题,而是一对对父母,一个个家庭的问题。正常、优秀的孩子把痛苦藏在了心理,他们更需要被看见,更需要获得爱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