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酒后见人品

酒不能解忧,只是令人在由兴奋到麻醉的过程中暂时忘怀一切。即刘伶所谓“无息无虑,其乐陶陶”。可是酒醒之后,所谓“忧心如醒”,那份病酒的滋味很不好受,所付代价也不算小。

文|梁实秋

酒实在是妙。几杯落肚之后就会觉得飘飘然、醺醺然。平素道貌岸然的人,也会绽出笑脸;一向沉默寡言的人,也会议论风生。再灌下几杯之后,所有的苦闷烦恼全都忘了,酒酣耳热,只觉得意气飞扬,不可一世,若不及时知止,可就难免玉山颓欹,剔吐纵横,甚至撒疯骂座,以及种种的酒失酒过全部地呈现出来。

莎士比亚的《暴风雨》里的卡力班,那个象征原始人的怪物,初尝酒味,觉得妙不可言,以为把酒给他喝的那个人是自天而降,以为酒是甘露琼浆,不是人间所有物。

美洲印第安人初与白人接触,就是被酒所倾倒,往往不惜举土地界人以交换一些酒浆。印第安人的衰灭,至少有一部分是由于他们的荒腆于酒。

我们中国人饮酒,历史久远。发明酒者,一说是仪逖,又说是杜康。仪逖夏朝人,杜康周朝人,相距很远,总之是无可稽考。也许制酿的原料不同、方法不同,所以仪逖的酒未必就是杜康的酒。尚书有“酒诰”之篇、谆谆以酒为戒,一再地说“祝兹酒”(停止这样的喝酒),“无彝酒”(勿常饮酒),想见古人饮酒早已相习成风,而且到了“大乱丧德”的地步。三代以上的事多不可考,不过从汉起就有酒榷之说,以后各代因之,都是课税以裕国帑,并没有寓禁于徵的意思。

酒很难禁绝,美国一九二〇年起实施酒禁,雷厉风行,依然到处都有酒喝。

当时笔者在纽约,有一天友人邀我食于某中国餐馆,入门直趋后室,索五加皮,开怀畅饮。忽警察闯入,友人止予勿惊。这位警察徐徐就座,解手枪,锵然置于桌上,索五加皮独酌,不久即伏案酣睡。

一九三三年酒禁废,直如一场儿戏。民之所好,非政令所能强制。

在我们中国,汉萧何造律:“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此律不曾彻底实行。事实上,酒楼妓馆处处笙歌,无时不飞觞醉月。文人雅士水边修禊,山上登高,一向离不开酒。名士风流,以为持螫把酒,便足了一生,甚至于酣饮无度,扬言“死便埋我”,好像大量饮酒不是什么不很体面的事,真所谓“酗于酒德”。

对于酒,我有过多年的体验。第一次醉是在六岁的时候,侍先君饭于致美斋(北平煤市街路西)楼上雅座,窗外有一棵不知名的大叶树,随时簌簌作响。连喝几盅之后,微有醉意,先君禁我再喝,我一声不响站立在椅子上舀了一匙高汤,泼在他的一件两截衫上。随后我就倒在旁边的小木园上呼呼大睡,回家之后才醒。我的父母都喜欢酒,所以我一直都有喝酒的机会。“酒有别肠,不必长大”,语见《十国春秋》,意思是说酒量的大小与身体的大小不必成正比例,壮健者未必能饮,瘦小者也许能鲸吸。

我小时候就是瘦弱如一根绿豆芽。酒量是可以慢慢磨练出来的,不过有其极限。我的酒量不大,我也没有亲见过一般人所艳称的那种所谓海量。古代传说“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王充《论衡·语增篇》就大加驳斥,他说:“文王之身如防风之君,孔子之体如长狄之人,乃能堪之。”且“文王孔子率礼之人也”,何至于醉酗乱身?就我孤陋的见闻所及,无论是“青州从事”或“平原都邮”,大抵白酒一斤或黄酒三五斤即足以令任何人头昏目眩粘牙倒齿。惟酒无量,以不及于乱为度,看各人自制力如何耳。

我在青岛居住的时候,那地方背山面海,风景如绘,在很多人心目中是最理想的卜居之所,惟一缺憾是很少文化背景,没有古迹耐人寻味,也没有适当的娱乐。看山观海,久了也会腻烦,于是呼朋聚饮,三日一小饮,五日一大宴,豁拳行令,三十斤花雕一坛,一夕而罄。七名酒徒加上一位女史,正好八仙之数,乃自命为酒中八仙。有时且结伙远征,近则济南,远则南京、北京,不自谦抑,狂言“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高自期许,俨然豪气干云的样子。当时作践了身体,这笔帐日后要算。

一日,胡适之先生过青岛小憩,在宴席上看到八仙过海的盛况大吃一惊,急忙取出他太太给他的一个金戒指,上面镌有“戒”字,戴在手上,表示免战。过后不久,胡先生就写信给我说:“看你们喝酒的样子,就知道青岛不宜久居,还是到北京来吧!”我就到北京去了。现在回想当年酗酒,哪里算得是勇,直是狂。

酒能削弱人的自制力,所以有人酒后狂笑不止,也有人痛哭不已,更有人口吐洋语滔滔不绝,也许会把平夙不敢告人之事吐露一二,甚至把别人的隐私也当众抖露出来。最令人难堪的是强人饮酒,或单挑,或围剿,或投下井之石,千方万计要把别人灌醉,有人诉诸武力,捏着人家的鼻子灌酒!这也许是人类长久压抑下的一部分兽性之发泄,企图获取胜利的满足,比拿起石棒给人迎头一击要文明一些而已。那咄咄逼人的声嘶力竭的豁拳,在赢拳的时候,那一声拖长了的绝叫,也是表示内心的一种满足。在别处得不到满足,就让他们在聚饮的时候如愿以偿吧!只是这种闹饮,以在有隔音设备的房间里举行为宜,免得侵扰他人。

菜根谭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

责编:刘海波

审校:裴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作家文摘报社

(0)

相关推荐

  • 带上思维导图去旅行——梁实秋对青岛的肺腑之爱

    欢迎阅读我的第1419篇日更文 Hello Spring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我虽然足迹不广,但北自辽东,南至两广,也走过了十几省,窃以为真正令人流连不忍去的地方应推青岛. - 梁实秋 - ...

  • 酒品……|020

    作者:邹玉杰律师 金亚太刑辩专业所 据说:酒品如人品. 昨天在一个饭局上听到的一段对话,让我很有感触. 那位老兄说:都说酒品如人品,有一个人对这件事的看法特别好,我说来给大家听听. 大家都在侧耳倾听. ...

  • 令人低徊的境界:花看半开,酒饮微醺

    饮酒 文 / 梁实秋 酒实在很妙. 几杯落肚之后就会觉得飘飘然.醺醺然.平素道貌岸然的人,也会绽出笑脸:一向沉默寡言的人,也会议论风生.再灌下几杯之后,所有的苦闷烦恼全都忘了,酒酣耳热,只觉得意气飞扬 ...

  • 在中国文学界,爱饮酒的作家不在少数,给大家带来了别样的感受

    在中国书画界,文人墨客喜欢饮酒是出了名的,不过却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国文学界,爱饮酒的作家也不在少数,尤其是郁达夫和鲁迅这对莫逆之交,不仅喜欢饮酒,而且还将两人饮酒的趣事,完全记录在了日记当中,给大家带 ...

  • 酒后见人品

    饮酒 梁实秋 酒实在是妙,几杯落肚之后就会觉得飘飘然.醺醺然.平素道貌岸然的人,也会绽出笑脸:一向沉默寡言的人,也会议论风生. 再灌下几杯之后,所有的苦闷烦恼全都忘了,酒酣耳热,只觉得意气飞扬,不可一 ...

  • 怒时见人品,酒后见人品,从细节看人。

    2016-12-15 23:20 生活中接触各种人,处理各种工作生气在所难免,有些人平时温和有礼,可生起气来就蛮不讲理,满嘴都是伤人的话语,就知道他的教养和人品到底几何? 1. 几年前,公司一尾盘售楼 ...

  • 梁实秋:衣品见人品

    衣品见人品 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衣裳常常显示人品."又有一句:"如果我们沉默不语,我们的衣裳与体态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历." 可是我不记得是谁了,他曾说过更彻 ...

  • 交谈见人品!这样说话的人不要深交

    很多时候,我们会善良地以为,一个人说话难听只是因为他心直口快,一个人满嘴负能量只是因为他日子过得不顺. 其实,在交谈之中让对方觉得舒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修养. 曾国藩说过:"说话如水,做事如山 ...

  • 离职见人品 ,是真的吗?

    离职是职场生活重要的一环,也是社交媒体上大家乐意讨论的话题.很多人提起离职,要么一言难尽,要么苦大仇深,几乎没啥正面的描述.更有人言,离职是考验人品的时刻,做人是不是体面,离一次职就全看清了.真的是这 ...

  • 为什么说开车见人品呢?以下6个开车习惯,看出一个人的情商高低

    父亲当了20年出租车司机,早年还开过货车帮人运输货物,他身边的朋友也都是开了好多年车的人. 坐了父亲朋友的车以后,我明白了开车见情商. 去年的暑假,我跟朋友要去镇上的海边玩,可是公交车没办法到那里去, ...

  • 鼎然文章:关键时刻见人品

    在这个世界谁愿意甘愿为别人付出而不求回报?只要是一个俗人骨子里是个俗人,任何高明的伪装都掩盖不了自己的私欲.这是世人本然的生存功能,并没有什么对错和善恶区分.必定一种事物一旦形成它固有的行为模式,也必 ...

  • 谈钱,见人品!(句句扎心)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金钱名利,世间人趋之若鹜. 莎士比亚也说:"钱是一根伟大的魔杖,随随便便就能改变一个人的模样." 的确,一个人对 ...

  • 吃饭见教养,饭桌见人品

    从古到今,凡事我们都喜欢从一起吃个饭开始. 认识新朋友了,一起吃个饭. 谈完生意了,一起吃个饭. 公司进新人了,一起吃个饭. 仿佛没有一件事情,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 吃饭的过程,也是我们互相观察,互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