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高处有险,低处有道;调伏内心,遁世无闷
仲夏过后,小暑来临,此时天空如烧炽一般,上无纤云,下无微风,是炎热的开始。
谚语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意指天气将会越来越热。老人们说:“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是指在小暑前后,将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而大雨过后,艳阳一照,地面热气升腾,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蒸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便是如此。
此月阴气四出,云如车盖、大雨时行,都是阴气征服阳气的结果。《易经》64卦中有记载,小暑卦象为遁卦。遁是退避、隐居的意思,李渔由此才说,应夏藏,闭门谢客。
身处此时,只有让心遁而后藏,避而后隐,才可以不为外热所惑,护全内阳,心定身安。
01#
退让,是为了更好的进取
《大象》中言:“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遁卦的卦象是艮(山)下乾(天)上,为天下有山之表象,象征着隐让退避。因为山有多高,天就有多高,似乎山在逼天,而天在步步后退,但天无论怎样后退避让,却始终高踞在山之上。
此时阴长阳消,小人得势,君子退隐,明哲保身,伺机救天。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艮为下卦,具有静止的意思,并不是隐退。而是喻指形势不利,要注意收敛自己的言行,与人和善相处。退让,是为了再度进取。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逐鹿中原,刘备归附曹操。实际上曹操对刘备一方面捧他,一方面还是要控制他,因为他知道这个人不简单,刘备也明白跟曹操在一起日子不会好过,所以他随时有机会就要跑,但他心有所系,好不容易被汉献帝认为他是皇叔,皇叔怎么能说跑就跑,而且有了这样一层关系,那就更好做事情了,所以他也舍不得跑,他也知道不跑很危险,跑又舍不得,那怎么办?
这个时候就需要去做一些小事情,不能大张旗鼓。所以《小象》这样说“系遁之厉,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心放不下,而且想跑,这种可能性就会弄得你身心不安,好像得了病一样,这个时候就需要去做一些小小的事情,不可大事也。
刘备留在曹营,晚上就去拜访一些人,准备一起杀掉曹操,以恢复汉室,但那一定非常危险。此时的刘备虽有灭曹之心,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消除曹操戒心,刘备除了种菜,根本不问国事,以致遭到关张误解,正是因为这一时的隐忍,刘备才能在煮酒论英雄之时,全身而退,顺利摆脱曹操的掌控。
可见只要遁的适当,就能化险为夷。
遁卦所倡导的,是人在特殊环境下的一种主动的生存方式,讲求和善下处,适时进退。暂时的停止或妥协,是为了日后能够成功,此时的遁世,目的是将来能更好地救世。
隐则要韬光养晦,待机而动;
升则要纵横四海,兼顾天下。
不尽人意之时就要对强者表现出一种谦逊的态度,必要时甚至是谦卑。这不是人生的圆滑,而是人生的智慧。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就要作出什么样的行为。逆势而动,无疑要遭到失败。而当升腾之时,同样应该时刻谨记最初的梦想。
02#
处小人,在不远不近间
遁卦六爻代表小暑至立秋的三十余天。暑伏天由于阴气的加重使天气更加闷热而潮湿,人与动物此时只能躲藏起来,以避暑气。而其引申义为阴气代表小人,阳代表君子,所以由于小人的势力在增强,君子应当采取隐退的办法来保全自己。
《易经.遁》象曰:“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意思是,小人当道,横行于世,君子不能以恶对恶对待小人,而是要态度严肃,自甘隐退,阔别小人。这才是正道。当然,归隐只是一个策略。否则,当贤人都归隐,天下也就大乱了。
小人无耻,人人厌之。但活在这世上,谁又能避开小人?你得学会与小人周旋。
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后,并没有居功自傲,反而为了杜防小人,事事谨慎细微。有一次,郭子仪感染风寒,在家养病。有个叫卢杞的官员前来探病,此人就是历史上声名狼藉的小人代表。
他的相貌丑陋不堪,时人称他为活鬼。一般的妇女见到他都不禁掩口失笑。郭子仪听到卢杞来看他,马上叫姬妾们退避到一旁,不许露面。
卢杞走后,姬妾们回到病榻前询问:“以往官员来探病,我们从来不用避讳,为什么这个卢杞来了,我们都不能见了?”
郭子仪说道:“你们都有所不知啊。这个卢杞相貌丑陋,内心奸险,如果你们看到他忍不住笑了,那么他一定会心存嫉恨。如果以后他掌权了,我们全家都要遭殃。”
后来,卢杞真的当了宰相,报复了所有得罪了他的人,唯独对郭子仪还比较尊重。
不得罪小人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过多和他有交集,没有机会和他接触就不会引起他的注意。在小人面前不要去表现自己,因为你的优点,是他的威胁。而遭遇了小人,能避就避开。
《易经.遁》曰:“上九曰:肥,无不利。象曰:肥遯,无不利﹔无所疑也。”意思是,远走高飞,退隐山林,没有不利。归隐山林是为了远离小人,如果生活中,不能完全避开小人,就更要察言观色,注意与小人远离,这样才会减少无妄之灾。
明代晚期思想家吕坤的著作《呻吟语》中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处小人,在不远不近之间。”不远不近这个度其实不好拿捏,以下有几点或可供借鉴。
守口。小人往往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他们擅长搬弄是非,喜欢挑拨离间。与他们相处,我们不能与他们议论,不要轻易吐露自己的想法。
防心。小人说的话、做的事不可信。他们“与人狎而致情,谀悦而多济其非”,往往阿谀奉承助长别人的错误。不管他们说什么、做什么,不要往心里去。
离身。居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与什么样的人相处久了,就会变成什么样。不要离小人太近,保持日常往来,不亲不疏即可。
03#
真正的修行,是在人群中
面对人生进退得失,我们往往缺乏长远的眼光和豁达的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又有几人能够达到?在人满为患,竞争激烈的今天,很多人开始向往远离尘嚣,隐退山林的悠闲生活,然而,隐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呢?
古人云,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那么对于现代人来说,哪种隐才最切合实际?
有位农夫天天辛勤地工作,并且感恩耕牛的付出,因为这头牛为他减轻许多劳力;也感恩大地的赐予,由于有这片土地,才让他耕作有收获;更疼惜一粒粒的种子,所以认真地耕耘,让农作茁壮成长。
有一天农闲时,他想到自己一生忙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断地工作,也应该为将来打算。他想到有位修行者,自称所住的地方是一片净土洞天。老农夫起了一个心念——到底什么叫做修行?修行的境界又是如何?
内心生起许多疑问,于是决定上山请教这位修行者,他很尊敬地问:“请问您花了数十年的时间修行,所求为何?”
修行者就说:“我要练就一念耐得久的心。”
老农夫就和这位修行者对坐,沉默了许久。突然间,老农夫起身离开,非但没有恭敬地道别,反而走出山洞之后,还回过头对修行者说:“你这样的修行,将来会堕落地狱。”
这位修行者听到老农夫的无礼言辞非常生气,当下就追出洞外,对老农夫破口大骂。老农夫不疾不徐地说:“你不是要修一念耐得久的心吗?”
这则简单的故事很有启发性。修行,要修一分能耐谈何容易!这功夫应如何做起?是否身处深山、远离尘嚣、安然宁静就能修得?其实并不然。、
遁确实有退避,隐居之意,但我们不应该一想到遁就想到退隐山林,你到山里去干什么?修身养性,因为你在下面整天与别人斗,闹得与大家不愉快,谁看到你都怕,或者你看到谁都讨厌,那你只好退隐山林,好好修养自己。
但最终还是要下来的,还是要跟人相处,所以真正的遁并不是逃避,因为你无从逃避。真正的修行是在人群中,以人与人之间的人事物,修炼自我心性,而不是躲到山中,毕竟我们终归要回到人群中,大隐隐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