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历史人物————传奇帝王梁武帝
我最难忘的历史人物————传奇帝王梁武帝
魏晋南北朝时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代。它是最血腥和残酷的。也是最迷人的。因为只有这样的时代才能缔造出英雄。在南北朝有这么一个人。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自己打下了国家,又自己使国家灭亡的人。他能自己打下一个国家,但最终竟是被饿死的。他就是南朝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
萧衍
自从我看南北史以来我就觉得他一定是个很不一般的人物。因为只有他是最有智慧的人。当他还在辅佐南齐帝王时,有一回和北魏交战。敌人势力太强,齐军难占上风士气低落。萧衍于是趁深夜大雾蒙蒙派兵悄悄登上山,在山上插满军旗。第二天齐军一看漫山遍野都是他们的旗号,以为来了很多救兵士气大振。北魏那边看到了满山军旗,不知道齐军有多少埋伏,心就虚了,结果齐军获得了大胜,萧衍也因此声威大震。
贤首山
只有他是最多才的人,史书记载。梁武帝精于文学,音律,书法,下棋,弹琴。他的武艺,骑术,剑术也非常出色。对儒学,佛学等学术颇有研究。甚至对占卜这样的事也很在行。他的武艺就连雄才大略的孝文帝元宏都佩服不已。曾对手下将领说。敌方有个叫萧衍的人,呲人十分厉害,你们见到他要格外小心。他的书法清新俊秀,笔触流畅,在中国历代擅书皇帝中可排前几位。他精于儒释道三家理论,首次提出'三教同源’的说法。为唐代儒释道三教同源的局势打下基础。他精于文学,他创作的诗歌散文语句清丽优美,有股淡淡的清雅味道。那“草色无岑参,山河同一色。”“中州木叶下,边城应早霜。”“深潭下无底,高岸长不测。”……早就打动了我的心。他治国才能出众,称帝以来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兴办教育……使梁朝维持了40多年繁荣的局面。那是梁朝会各个方面都大踏步前进。这是在南北朝皇帝里所没有过的。
北固楼
只有他是充满自信的人。当时还是东昏侯萧宝卷当皇帝,萧宝卷杀人成性,游戏无度,人心尽失。天下乱成一团。萧衍就打算起兵推翻萧宝卷,他对谋臣张弘策说:“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位英雄起于此间。”张弘策问:“哪位英雄是出自朝堂?还是草野?”萧衍只说了四个字“安知非我。”(你怎么知道不是我?)结果不久之后他果然成功灭掉了齐朝,建立了梁朝。
只有他是素质最好的人。自称帝以来,他每天勤于朝政,不论春夏秋冬坚持五更起床办公,忙到深夜才睡。冬天手被冻裂了也不在乎。他勤俭有加,多年来只穿普通衣服,不用奢侈的装饰。每天只吃一顿饭,还都是蔬菜和豆制品。一床被子盖两年,一顶帽子戴五年。他平易近人,平时经常和手下人一起下棋,吟唱,平时哪怕是接见一个乞丐都以礼相待。多热的天都是衣冠整肃。他经常考察地方官的业绩,如果有小的县令政绩突出,可以升迁到大县里做县令。大县令有政绩就调到中央。他以仁治国,他手下的官员无论犯了什么错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到罪行实在无法饶恕不会有实质上的惩罚。都是以感化教育为主,但他们如果有了功劳,萧衍会重重奖励绝不吝啬。可以说那时的他是个挑不出任何毛病的好皇帝。江南在他的统治下政治清明,百姓和乐,经济文化繁荣。出现了自晋朝以来未有过的繁荣景象。
可是,这样的极品皇帝最后结局却很悲惨。绮丽的南梁盛世只是一场美丽的梦,如果不是有个叫侯景的人出现,这个梦还不知能做多久。要说侯景之乱这一段我真不想写,可是不写的话有些是没法说清楚。这个人反复无常,先反东魏后反西魏,实在没地待才跑到南梁,并许诺梁武帝要给他十三洲的地盘。梁武帝手下人大多反对留下他,可梁武帝觉得不用刀枪就就能得到十三洲的地盘挺好,就接受了他。侯景归降后不久就发现梁武帝的儿子们都不和,而且都盼着梁武帝死好当皇帝。他就从中作梗,联合梁武帝的侄儿萧正德一起倒反南梁,梁军多年没有打过仗,过了四十多年太平日子,忽然来一下子,他们溃不成军。侯景的军队不久打到都城来。当时在各方镇守的梁武帝的儿子们手里都有人马,可都在一旁观望谁也不救。他们巴不得梁武帝赶紧死,他们好继位。那些大臣也没有管的,只要守住我的一亩三分地,皇上的死活与我何干?有将领手里兵马钱粮不少,可他任他儿子在城下喊破了嗓子磕破了头也无动于衷。结果军队攻进都城,梁武帝被迫退位,拘禁在宫里,不久被饿死。他临终前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国家是我得到的,也是我自己失去的,有什么可惜的。”不知这看似淡定的话里有多少无可奈何?
侯景之乱
那么我们不禁要发问,为什么梁武帝会有这样悲剧的下场?我认为有这几个原因。一、梁武帝晚年妄佛。人有宗教信仰那是好事,可什么事情都不能过。佛教在南北朝飞速发展,到了梁武帝时达到顶峰。萧衍本身是虔诚的佛教信徒,曾三次舍身同泰寺。人们出家是为了在那样的时代找到一点心理安慰。可出家的一多就会跟政府争夺劳动力。因为出家人不用服兵役,不用交税。很多人出家都为了逃税逃兵役。这样国家的财力兵源就会不足。还有政府把大多数财力集中于寺院,财政开支就成问题。要不然后来北周武帝要灭佛,它影响统治了。
同泰寺
二、仁政泛滥导致主清于上政昏于下。梁武帝奉行感化教育和榜样教育。人们犯了错他轻易不惩罚。想让他自己觉得都难为情,也后不会再犯,他认为这比惩罚更有效。这道理固然没错,可问题是,有几个人能被打动的?他自己在宫中过着简朴的生活,勤于国政想要给大家做榜样,他的那些儿女和大臣们却都奢侈无度,从来不理政事。主清于上政昏于下是梁朝后期的特点。治理国家不光靠道德更要靠强劲的管理体制也就是有力的制度体系如果一个国家的制度不够有力,没有一个完备的的管理体系,那皇帝个人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架不住底下人不好好干活。所以,正像很多历史学家说的“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主要取决与这个国家的制度,和皇帝的个人素质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
三、九品中正制的弊端。九品中正制起初是按能力选拔官员,后来变质为纯粹看出身门第。造成众多门阀士族垄断某一官职。世家子弟用不着有真才实学,只要父亲是高官,自己从出生起就是高官。南梁后期,因为九品中正制下的士族不用有才能就能当上大官,世家子弟开始不求上进,造就了一帮文不能做赋,武不能杀敌的废物。社会中最重要的士族阶级变得颓废不堪。颜之推《涉务》一文里说“那一群人,士大夫们皮肤脆嫩,骨头酥软,连路也走不了,体质虚弱,又不能耐受寒冷或酷热.结果仓促之间一命呜呼的,到处都是。国家的命脉都是这个样子,这个国家还好得了吗?加上时局动荡不安,到处充满杀机。南梁王朝太平的表面下的机体已十分腐朽,就算是没有一个推理,也会自己腐化掉。因此可以说,梁朝表面亡于梁武帝,实际亡于九品中正制。这也就是自我得之自我失之的根本原因。
九品中正制
总之,梁武帝这个人一生中既有大喜,也有大悲。创造出了最大的成就,也自酿了最大的苦果。亲手创造了最大的辉煌,也亲手为自己挖坟掘墓。他的一生只能用传奇来总结,我每次看的关于他的事,心中都会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