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母帖》:北宋初期出群拔萃、神气清秀的行书名帖

李建中,北宋初期书法名家。他的书法墨迹流传到现在的较少,《土母帖》是其存世墨迹的代表之作,十大行书名帖之一,排名第十。

李建中(945~1013),字得中,自号岩夫民伯。洛阳(今河南)人,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祖父是前蜀功臣。后蜀灭亡,李建中侍母居洛阳。太平天国八年(983)中进士。历官著作左郎、殿中丞、太常博士、金部员外郎等。他淡泊名利。喜爱洛中风土,曾多次请求担任西京留司御史台之职,所以人们称他为“李西台”。

《土母帖》

《土母帖》,深牙色纸本,纵31.2厘米,横44.4厘米,10行,104字。此帖原为李建中《六帖卷》之一帖,首行下角“子”、“封”之间有“畏”字编号,据《式古堂书画汇考》知即为明代鉴赏家项墨林的编号。真迹明代藏项元汴天籁阁,清代入内府,该墨迹曾被《三希堂法帖》刻入第8册,真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土母帖原文:“所示要土母。今得一小笼子。封全谘送。不知可用否。是新安门所出者。复未知何所用。望批示。春冬衣历头。贤郎未捡到。其宅地基尹家者。根本未分明。难商量耳。见别访寻稳便者。若有成见宅子又如何。细希示及。(押字)。谘。孙号西行少车。今有旧车。如到彼不用。可货却也。”

帖中提及“新安门”, 地近洛阳,所以据此可推测这是李建中晚年居住在洛阳时所写。此帖最为精美,集中地表现了李建中书法艺术的造诣和风格,写得瘦不露骨,肥不剩肉,笔笔遒劲,字字潇洒,清秀飘逸,妙趣天成,真可谓“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富有艺术情趣,可称力作。黄庭坚称赞说:“李西台出群拔萃,肥而不剩肉,如世间美女,丰肌而神气清秀者也。”

接下来对帖中点画特点简单剖析:

如帖中“示”、“要”、“土”、“母”、“一”、“可”等字横画侧切方起笔,收笔或方或圆,一画之间方圆并存,露处轻松自然、干净利落,藏处一丝不苟、含蓄蕴藉,取势或俯或仰。

再看竖画,如“所”、“示”、“封”、“何”、“其”、“本”、“未”、“明”等字起笔或藏或露,向背分明,承上启下,牵丝映带,跃然纸上。“耳”字主笔竖画,发笔顿挫有力,自上而下,于直中求曲,曲中求直,势如悬针,意态超然,可谓整幅作品的画龙点睛之笔。

撇的处理,亦别具风致,如“衣”、“ 历”, 短者不觉不足,长者不嫌有余。如“今”、“全”、“不”、“否”、“者”、“基”、“ 尹”等字撇画各具形态,多含蓄收笔,圆聚有力。

捺画的风格更具特色,如“今”、“全”、“是”、“ 复”、“便”等字,写的洒落自然,绮丽多变,变化莫测。

从单字来看,结体端庄严谨,笔画之间又相互呼应,顾盼有情,体态自然,深得“二王”之风神,又有唐人笔墨之情趣。

整片章法更是挥洒不羁,布局疏朗,错落参差,雄浑圆融而又遒劲秀逸。字与字之间,虽无映带,但笔断意连,一气呵成,浑然一体,非一般书家所能企及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