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航天员身上有细菌,能产生致命细菌吗
人体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复合体,除了自身的细胞,人体内外还有人体细胞数量10倍以上的微生物,人体细胞已经是50万亿的级别,微生物因为体积更小,所以在不大的空间内数量反而更多。人体细菌对于人体的消化、免疫、血液等多系统都有好处,人离了微生物反而没法生存。
杨利伟自主出舱
人类身体内外的细菌和人类共生,无论人类在哪种环境之下,人体内外总是有非常多的微生物。在地球环境中还没有什么,因为这些微生物顶多受环境变化的驱使和人体一同进化,人类从猿人进化为现代人类,那么细菌就进化为现代的细菌,保持了对人体的寄生能力。不过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时候没有影响,只有在严重的菌群失调时才会影响人的健康。
翟志刚自主出舱
人类若是只待在地球还好说,可是如今的人类更多地开展航天探索,载人航天已经是十分常见的情况,甚至于一些航天公司已经开展太空旅游,不过限于目前的运载技术,运费还很高,能去太空玩的都不是一般人。人类在飞入太空的时候,连同人体微生物一道进入太空,这可能引发一些不好的事情。
杨利伟在着陆场接受群众敬献的哈达
人类为了避免航天器干扰探测结果、保护载人航天中航天员的安全,航天设施一般是需要经过消毒杀菌的措施,可以避免人类向外太空引入的微生物干扰人类的观测研究。但是对于人类却没法这样做,在人类的皮肤上、肠道中有无数的微生物,甚至在人类的血液中也可以追踪到微生物的踪迹,它们的总数量是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以上。因此无法对人体消毒。
这就带来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当人类进行载人航天的时候,航天员都不可避免向外太空引入微生物。在人类建造的设施中,微生物也可以存活,甚至可以活得更好。空间站等设施的空气中微生物含量是受限制的,所以环境中不会有新的微生物落在航天员的身上,而航天员自身带着很多细菌,航天员在适应航天环境的时候,微生物也顺便适应着太空环境。
此前在国际空间站的一些研究中,科研人员发现由于航天员的活动,在空间站舱室的外侧可以找到一些微生物的碎片或者核酸碎片,甚至还可以找到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而更早的研究也认为,地球上的微生物可以依附在一些小颗粒的尘埃上,尘埃由于大气的活动四处飘散,而大气会由于地球的自转、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而脱离地球,极小的其尘埃微粒也有这种可能。
我们都知道在太空中,由于没有大气的阻隔,会遭受更加强烈的紫外线、宇宙辐射,它们都可以作用于生物的基因,导致生物的基因突变。那么如今载人航天越来越频繁,迄今为止的载人航天人次接近1000人次,空间站也接收过大约240名航天员,我国也已经有十人左右进入过太空。航天员身上的微生物也遭受了宇宙辐射,那么有可能进化出一种致命性极强的微生物吗?
可能性当然存在,但是却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么严重,这种思维都是被美国的所谓科幻片影响了。微生物生存也离不开环境,不管宇宙辐射怎么作用,在太空中它们更多的还是适应人体,而不是突变成一种可以突破原有习性的微生物。完全不像抗生素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这个例子中抗生素为生物提供生存压力,已有的基因型中能抵抗抗生素的微生物被选择出来,多代选择就成了超级细菌。
太空育种原理
在航天员的这个例子中,施加的生存压力是辐射,可是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仍然是人体,也就是宇宙辐射对微生物适应人体这方面基本没有影响,微生物适应性的体现是抗辐射能力的增加,可是感染能力等方面改变较小,或者没有改变。不能说完全没有这种可能,但是就生物生存的本能和演化的过程来说,这种可能确实很小。
太空变异细菌生长更快
而且现代的航天也很重视这个问题,航天员在返回地球后需要经过医学隔离,主要的目的是让航天员重力再适应,也有一丁点防备变异微生物的想法。因此航天员回到地球后也需要经过多种采样,而地球生物感染人体都需要一定的媒介,物理隔绝是最彻底的隔绝措施,只要采取足够的措施,就算是再厉害的治病病菌也难以传遍全球,也不必过于担忧航天员带回来致命微生物。
太空育种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