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娃娃抓起?芬兰学者发现“抗衰分子”,出生即年轻4岁

中国有句俗话,叫作“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国内父母普遍认为对于下一代的培养与教育要从小做起,赢在起跑线上。实际上不仅是教育培养领域从娃娃抓起,最近在生物科学领域,研究人员还发现,对衰老的防治工作甚至同样也可以从“出生前”就开始。

11月12日,芬兰科图尔库大学研究团队在权威期刊《生物·通讯》上发表论文,向野生捕蝇鸟(Collared Flycatchers)的卵中注射甲状腺激素可使其刚出生后的雏鸟,拥有更长端粒,经预估约能使其年轻4岁。该研究作者Antoine Stier认为,“鸟类的端粒生物学机制与人类更为接近”,换算成人类计算,相当于延长8年。

一、新生雏鸟“年轻4岁”,或因端粒长度延长

众所周知,母体是幼儿的营养供给来源,健康的母体对新生命的孕育、生长和寿命有着重大影响。作为甲状腺分泌的激素,该物质几乎作用于人体全部细胞,是胚胎发育过程尤其是前5个月内的重要调节分子。

研究人员在给鸟类受精卵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刚出生雏鸟的端粒长度明显更长,年轻约4岁,这表明在产前摄入该物质将起到“降低生理年龄”作用。长期以来,端粒被学界称为“生命时钟”,是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的一小节蛋白质复合体,保证着细胞分裂时基因组的稳定。

端粒长度与生物年龄存在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随着生物年龄的增大端粒长度会损耗缩短,且在某些特殊时期,较短的端粒水平还预示着生命体可能面临多种风险。因此维系端粒长度保持稳定,是学界认为实现抵御老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早在1996年,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UT)研究团队就在《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杂志上发表研究,通过生物技术更改端粒长度,可改变细胞预期寿命。13年后,伊丽莎白、卡罗尔和杰克等三位美科学家通过发现“端粒酶与衰老”的内在联系,共同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二、运用至人体惹争议,国产维B3成新突破

产前摄入甲状腺激素被证实能够使鸟类在出生时便“年轻4岁”,但在人类身上使用该类技术用作基因治疗,在学界还颇具争议。

鸟类的端粒生物学机制虽与人类更为接近但在物种上已属于不同纲,更多是作为端粒延长在动物模型中的影响。目前是否存在从端粒层面突破年龄束缚的相关研究呢?答案是肯定的。

近年来,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国际抗老研究学者辛科徕尔发现一种名为维生素B3衍生物的人体内源性物质。在实验中该物质从微观层面出发,摄入后可激活Sirtuins蛋白家族,提高细胞与受损线粒体内在联系,进而维系端粒长度保持稳定。该研究已发表于《自然》杂志。

动物实验阶段取得成功后,教授带领包括两条狗在内的家人们一起尝试该物质。户外探险类电视节目《Go,Go,Go》上,他80岁的父亲像一个青少年一样四处历险:风雪中徒步、骑车过雨林、高空滑索。“我超越了我的朋友,他们常抱怨年纪大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种物质,我很少疼痛且不太疲倦”老人如此表示。

动物实验的成功以及其父亲的亲身经历,使该物质还未走出实验室便获得了高净值人群的密切关注,大量名人致电索求该物质令其不胜其烦。

2019年辛科徕尔实验室在《细胞》杂志发表联合论文,文章首次披露实验所用维B3衍生物均来自于基因港,该论文联合作者为其创始人、港中文大学教授王骏。今年11月,京东研究院数据显示基因港官旗在线上表现较为亮眼,开局60秒达成百万成交额,在单品、店铺上排名前列,更获“年度十佳”荣誉。

三、历尽千帆,百岁时代即将上演

“所有真理都会经历三个阶段:首先,被嘲笑;第二阶段,被激烈地反对;第三阶段,被理所应当地接受”,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曾在著作中写下这样一番话。正如他描绘的那样,有关致力于延长健康寿命的生物科技也经历了嘲笑与反对的过程。不过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群体进入了“理所应当地接受”阶段了,这其中就包括了港岛李姓富豪、国际股神等富豪阶层。

此外,据美媒公开报道,在维B3衍生物研究上辛科徕尔教授已经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预计在今年年末再进行超1亿美元的C轮融资,进一步挖掘该物质在实际应用中的隐藏功能。他表示,这将为社会提供更多健康的、活泼的、富有生产力的老人。

随着甲状腺激素研究推进至人体试验阶段和维生素衍生物等相关技术的普及,人类正从多方面打破年龄的桎梏,而这一次,我们能摆脱衰老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