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轧棉花

轧  棉  花
文/同龄人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以前农村的轧棉花机子,既不用电动机也不用柴油机带动,完全是一种人力机械。轧棉花机子是生铁铸造的,大约有七十厘米高、五十厘米宽。上面是一个向机子里喂籽棉的平台,下面有一块大约一米长、二十厘米宽、十厘米厚的柳木踏板,并且在屋粱上拴上几根绳头。操作时,一人负责向机子里喂籽棉,几个人站在他身后踩踏板。每个人向上伸一肢胳膊用手拽住一根绳头,另一肢胳膊把掐着腰,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踩踏板。如果用左手拽绳头,就用右脚踩踏板,反之也行。总之几个人要步调一致合力踩踏板,有节奏的上下运动,带动轧棉花机子上的齿轮运动,将棉花种子与棉花分离开来,棉花种子落在机子下面,棉花落在前面的箱子里。这种人力轧棉花机子,每小时大约能轧三十斤籽棉。每三斤籽棉可以分离成一斤皮棉、二斤棉花种子,也就是每小时能轧出来十斤皮棉。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生产队生产的粮食、棉花、油料、生猪都有上缴任务。早秋收获的质量好的籽棉先上缴给国家;晚秋收获的质量差一些的籽棉分配给社员。农户再拿到有轧棉花机子的生产队去轧。生产队轧棉花只落棉籽不再收加工费,农户只落皮棉。我们生产队里有一台轧棉花机子,每年冬天生产队里就会安排几个人专门轧棉花。

1968年冬天,我们生产队里有四名回乡知识青年。分别是从九顶区卫生学校毕业的马香迎,渔沟中学毕业的马香纯,朝阳农业中学毕业的马香玉和从高楼中学毕业的我。我们四人在一个长辈马传芝(我喊他大爷,有的喊他叔)的带领下轧棉花。任何事情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开始四个人踩踏板老是不协调,用力量也不均匀,人干一会儿就累了不说,机子还容易毁。好像学骑自行车,熟练了就好了,每天干七八个小时也不觉得怎么累了。有时候,农户送来的籽棉多(我们庄子大,有二百多户人家),我们还得加夜班干。我们很乐意加夜班,加夜班能吃夜餐,吃上香喷喷的羊肉面条,浑身暖乎乎的再回家睡觉。

记得有一天下午,大队民兵营长带来了两个穿军装的人(其中一个是公社武装部长,另一个是接兵的军官),看到我们几个小青年踩轧棉花机子干得欢快,他们几个人连连夸奖。由于我们四名回乡知识青年脚踏实地的参加生产队劳动,虚心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后来都有了好的前程:一个人当上了令人羡慕的赤脚医生;一个人上了宿县地区师范学校;一个人上了安徽农学院;一个人上了合肥工业大学。实践证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作者:马香俊;灵璧县科学技术协会退休干部;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作家协会会员,宿州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资深作家。

(0)

相关推荐

  • 7月21日美棉上涨 国内棉市价格下跌

    国际方面:洲际交易所(ICE)棉花期货周二一度上涨3%,因押注需求将保持强劲,一些投资者利用前一交易日大幅抛售的机会买入.ICE 12月期棉合约上涨1.8美分或2.1%,结算价报每磅88.51美分,盘 ...

  • 机采棉轧花加工对棉纤维性能影响的定量分析

    原文刊自:2020年9月 第48卷(总第587期) 摘 要 探讨机采棉轧花加工对棉纤维性能影响.选取新陆中 35 品种,在 MY171 和 MY98 两种典型的机采棉轧花加工生产线进行试验,采用 HV ...

  • 2021年棉花减产的原因及其表现,那么未来棉花产业的格局又是怎样的?

    一.新疆棉成本逐渐定型 南疆手摘棉交售进度已超过60%,机采棉也逐渐集中采收.上市,虽然近几日郑棉振荡下行,但阿克苏.喀什.库尔勒三大棉区40衣分.13%以内水分的收购价仍在10.40-10.60元/ ...

  • 了解棉花马克隆值,及其影响因素

    马克隆是英文Micronaire的音译,马克隆值是反映棉花纤维细度与成熟度的综合指标,是棉纤维重要的内在质量指标之一,与棉纤维的使用价值关系密切.马克隆值分为A.B.C三级,B级为标准级.A级取值范围 ...

  • 值得中国人记忆的“棉花航班”

    棉花本来只是一种普通的经济作物,但有人给它贴上了政治标签,搞得沸沸扬扬.实际上从很多年前开始,新疆的棉花生产就开始搞"承包制"了.除"农八师"等农场外,很多棉农 ...

  • 浅谈“灵璧记忆”

     农村人说农村事  文/叶紫 浅谈[灵璧记忆] "记忆",顾名思义是过去式,那么"灵璧记忆"肯定要受到区域空间的限制,重点要体现灵璧的历史. 据悉,县政协下发一 ...

  • 饶阳人的麦收记忆 轧麦子打场的事儿

    麦子割完了,或者一块地的割完了,另一块地的还不算熟,拉到场里铡掉了麦根,剩余的麦头就齐刷刷的码放成了垛.     接下来就是看看天气好,于是,曝晴的天,便开始摊场晒麦了.     男女老少齐上阵,抱的 ...

  • 灵璧记忆中美食:炒花子

    炒花子 文/姜德臣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自制食品中,最能追思往事的一项是炒花子.炒花子也叫炒苞米花.玉米花或者炒玉蜀黍花.所谓炒玉米花就是将晒干精选后的饱满玉米颗粒与草木灰或细沙土混合放到开口的普 ...

  • 灵璧记忆:大脚新娘之死

    邵明宣作品 大脚新娘洞房失踪 文/抱璞斋主 妇女缠足裹小脚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那历史的沉渣还不时地在一些老人的记忆中泛起.那些耄耋之年的老妪中,偶尔还有走路扭扭捏捏的小脚者,人们把她当作村子里 ...

  • 灵璧记忆:俺奶

    奶  奶 文/王新 奶奶姓吴,没有名字,因为身体稍胖庄里上人背地里都叫她"老胖".小时候但凡遇到不认识我的人就会问"这是谁家的孩子?"旁边人会是说"老 ...

  • 灵璧记忆:听书

    听书 文/王新 "天也不早了,人也不少了","说书不说书,先作一首诗:作好了是诗,作不好是屎"."诗曰: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 ...

  • 灵璧记忆中的美食:掇子

    记忆中的灵璧美食 掇 (duō)子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那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天早上,母亲把案桌子放好,搬上了和面盆.只见盆里有拳头大的一块小麦面,和半盆大蜀黍(玉米)面.她把小麦面揪成两个面剂 ...

  • 灵璧记忆:那年县北谢孩子跟花学生结婚之后

     从老碰(儿),到谢孩子,到老花(儿) --灵璧女人名字三天的急遽变化 文/晏金福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一个秋天,灵璧县王集区,新婚三天的谢银铃由丈夫花为魁陪同回娘家(当地叫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