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人心
格物者,格心也。
《大学》这本书,
作为四书之首,成为中华文化经典。
其主要思想,
源于孔子在《易传》中的文言部分,
具备内外兼修之道。
后世的理学、心学等等,
都是围绕大学的思想展开的。
大学,
顾名思义,为大人之学,即: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如何去做到呢?
于是提出了内明外用之学,
这便是我们熟知的八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格物到正心属于内修,
内修的目标就是“明德”;
从修身到平天下属于外修,
外修的目标就是“亲民”;
二者要达到的境界就是“止于至善”。
内修为体,外修为用。
用之于己,则为明德;
用之于人,则为亲民;
用之于天下,则至善也。
内与外,
其实也是一体的。
格物的物,也包括事,
缺少了事上磨炼,
便谈不上是在格物。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四者也是一体的。
格物者,格心也,
没有心参与的格物,妄也;
若心不正、意不诚,虚也。
至善,
不在别处,在心上也。
天道,
不在天上,在人心也。
故,
大人之学的知与行,
归根结底,在恢复心之本体,
此便是致良知。
良知,
不在头脑里,只在你的心上,
去致,便是天道。
《天道人心》......知行篇
身之主宰便是心,
心之所发便是意。
意之本体便是知,
知之所在与物齐。
一物便有一物理,
尽心知性求诸己。
原来心外无一物,
莫向心外寻物理。
学知利行在格物,
生知安行便合一。
知天知性方尽心,
事天养性存心理。
夭寿不贰修身俟,
格物知至修之始。
博约精一止至善,
心性之原是天理!
陈真人2014/2/23号午时,写于重庆惟中茶道。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