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发电前景可期

2017第六届新能源发电系统技术创新大会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2017年6月21-24日在河北省张北县举办,大会围绕新能源发展战略、系统关键技术、微电网及储能等重要议题展开交流。浏览会议详情和在线报名参会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文章正文开始

在地球上,海洋占据了十分之七的领域,海洋中蕴藏的和由于海洋特殊环境而产生的可再生自然能源,包括海上风能、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等,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无穷的能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资源的流失,科学开发和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简称海洋能)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课题。一方面,伴随着能源的持续消耗,海洋能开发能够缓解地球能源紧缺问题;另一方面,海洋能源是一种新型可再生的资源,是各国发展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的备受青睐的能源。海洋能被誉为继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之后的“蓝色能源”。

目前,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参与海洋能的开发。英国自2000年起已投入2.643亿英镑公共资金发展海洋能;美国近两年在海洋能领域年均投入超过4000万美元;加拿大耗费巨资建设的FORCE海洋能试验场2014年已投入运行;韩国计划在未来10年投入7亿多美元发展海洋能;新加坡牵头组建东南亚海洋能联盟;墨西哥新设立2000万美元的种子基金在2020年前大力发展海洋能等。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就着手应用海洋能的探索工作。2010年,由财政部和国家海洋局联合设立了“海洋能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对海洋能并网电力系统示范、海岛独立电力系统示范、海洋能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海洋能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试验、海洋能开发利用标准及支撑服务体系建设等5个方面加以支持。截至2015年10月,专项资金已投入近10亿元支持了96个项目,使我国海洋能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技术研发水平与国际差距缩小。

近几年,我国在海洋能技术和产业应用方面又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

一是潮流能发电机组首次实现并网运行。浙江大学在舟山海域已建成了潮流发电示范型电站,首次实现60kW潮流能机组海岛微网试验运行和120kW机组并网运行。该站是目前国内实际发电时间最长、发电量最大的机组,具有在东海推广的前景。

二是波浪能利用取得突破性进展。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研建的100kW鹰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万山号”在珠海市万山海域成功投放,累计发电量超过1.5万度,输出电力质量达到市电标准,可望投放南海等远海岛礁应用。

三是首台3.4MW并网潮流能机组海上施工顺利,该机组除国家资金支持外,浙江舟山联合动能新能源有限公司自筹资金近1亿元开发总装机容量3.4MW的模块化潮流能发电机组,如顺利成功发电,我国有望跨入世界潮流能开发先进行列。

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较快发展,为“十三五”时期实现海洋能稳定发电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其开发利用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①资源精细化评估和高效转换机理等理论研究较为薄弱;②装置可靠性、生存性等核心技术掌握不足,关键部件设计制造技术还较为缺乏;③海洋能技术成熟度还未达到示范水平,高成本等因素制约了示范规模的提升;④短期内海洋能还不具市场竞争力,亟需营造与海洋能产业化发展相适应的政策环境。

为满足海岛及深远海开发等用电需求,加快提升海洋能技术自主创新能力,2017年初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我国“十三五”海洋能发展的主要目标,要求提高基础研究水平与公共服务能力,突破关键技术、提升技术成熟度,强化示范效果、推进海岛海洋能应用等,同时提出了五大重点任务,“十三五”时期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前景可期。

在我国可再生海洋能发电技术不断进步,海洋能开发利用支持政策不断完善的当下,为促进我国海洋能平稳、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行业专家提出了几点保障措施及建议:①制定并出台国家海洋能发展规划;②逐步建立国家财政引导、社会多元化投入的资金体系;③全方位完善海洋能创新体系建设;④深化海洋能国际合作,服务“一带一路”战略。

(作者:《电气技术》杂志记者  刘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