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全日制不当“第一学历”

教育部的同志讲了一句话,叫做没有使用过“第一学历”这个概念,讲的完全没有毛病。
教育部能认定和查出来的学历,一定都作数,教育部的同志当然不会出台一个什么精神,搞个第一学历。
但是我们生活在中国,就一定要知道一句话,叫做逢进必考一时爽,一直考试一直爽。好的用人单位不多,见了谁都要给个机会去试试,不看学历看能力,试试就知道斤两,半斤八两的水平就看出来了。
中国的用人单位,情况两极分化,有的单位没有人愿意去,有的单位挤破了头人也要去,这就叫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苏州的电子厂招人,人大抵都不愿意去,于是只好把招工要求放低到初中毕业,认识字母就行,这叫旱的旱死。
苏州的文员招人,很多人愿意去,人来的太多,就要有个筛选,拿什么筛选合适呢?
如果是长沙,可能就拿性别筛选,先筛一半人。但就算是筛了一半人,还有很多人,那就只好拿年龄筛选。
年龄要求完,还是有很多人,接下来就到了学历。
学历可以是自考的本科,可以是专升本,也可以是全日制的专科,或许是全日制的本科。
要是岗位多,那可能就卡到本科,要是岗位十分多,求职者十分少,那可能就要降低到专科,要是岗位十分少求职者十分多,那可能就要卡到全日制本科。
也就是通常说的“第一学历”。
企业也没有办法只通过学历判断能力,就像是人无法通过宣传判断城市。深圳市有一大票城中村,重庆市也有一大票老破小,但是人家有好看的宣传。
夜幕降临的时候,霓虹灯一亮,城中村让盖了起来,看到的都是比较好的第一印象。
至于打工人去了人家城市,最终是落在了开发区,落在了老破小,还是落在了城中村,全国70多个大城市,打工人还是愿意去看起来好的。
上海看起来特别的好,外滩美不胜收,所以哪怕都是当地挣钱当地花,一分别想带回家,所以哪怕是去哪打工都存不下钱,去上海的就是要多一些。
都存不下钱,但人还是愿意给城市做个筛选。
就像是企业,也要给求职者做个筛选,这个全日制就是筛选之一。
总有一些人,自己没有得利就讲别人歧视,总要找个理由去说别人歧视他。
要立华我看,学历筛选就和城市夜景一样,反而是最公平的。
城市搞夜景的宣传,起码说明夜里的高楼大厦确实好看,起码比这个都搞不出来的城市好。
靠学历筛选人,起码说明这个人在人生的前一段时间努力过,高考还算比较公平的,如果不搞按照学历去划分,那结果不会是没有学历的人受益。
结果只能是有关系的人收益,不搞学历,还能靠什么,就像是不靠高考,难道去搞九品中正?
 
人活着不能活在幻觉里,自己没有学历,就要求取消学历筛选,就觉得自己能获益了。
 
也不想想,关系户它也没有学历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