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清|作品蕴含着单纯静穆的气息

艺术一点
公众号

油画水彩画、素描、工笔画、水墨画、每天更新!

王水清: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人物画艺委会委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绘画系主任,中国画教研室主任

参展经历:

2005年参加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7 年参加“黎昌杯”全国第四届青年中国画大展并获优秀奖(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8年参加“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艺术成就展”(北京国家大剧院);

2009年参加“微观与精致——全国小幅工笔画大展” (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9年参加“北京市第八届新人新作展”(北京博物馆)。

2010年参加“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并获优秀作品奖(北京军事博物馆);

2012年参加“师情画意”北京市高校教师作品展(北京马奈草地美术馆)

2013年参加“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大展(泰安美术馆);

2013年参加“反相对话”中国人民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师作品展(北京798艺术区);

2013年参加“自然与艺术——当代中国书画交流展”(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

2013年参加“艺——中美艺术交流展”(美国肯恩大学);

2013年参加“中国现代肖像展”(美国密西根大学);

2013年参加“北京意象 创意大兴”绘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13年举办“水墨清韵——王水清国画作品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2013年参加“世界遗产在中国暨迹与魂——当代中国绘画展”(日本东京);

2014年参加“相聚画圣故里——许昌学院第二届工笔画学术邀请展”;

2015年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66周年——多彩贵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5年参加“2015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山东烟台);

2016年3月参加“反相对话——中美艺术院校教师研究生作品展(北京,山东青州)。

2016年5月参加“意蕴传芳——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工笔画师生作品展”(北京 塞隆水泥库艺术空间);

2016年6月参加“同心异境——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孙志钧工作室作品展”(北京 首师大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6年10月举办“清风形韵——王水清工笔肖像作品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2016年10月参加“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发展论坛”并作讲座,论文“从风情描绘到精神表现”收录入《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发展论文集》;

2016年10月参加“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全国名家书画艺术大展”;作品《走出茫茫大草地》(与孙志钧、马红星合作)入编《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全国名家书画艺术大展百米长卷》画册;

2016年11月参加“再启蒙艺术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作品《苗家六月天》发表于《美术界》第11期;

2016年12月参加“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北京八一美术馆);

2016年12月参加“同工异境——2016学院工笔六人展”(中国人民大学美术馆);

2017年1月参加“唯识论——2017当代工笔绘画学术邀请展”(郑州市美术馆);

2017年3月参加“多彩 2017全国女画家作品邀请展”(济南市美术馆);

2017年4月参加“反向对话——中国人民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艺术学院师生作品展”(美国凤凰城Mesa艺术中心);

文章《为苗人书写时代精神》和多幅作品发表于《美术观察》杂志2017年第三期。

多幅作品及评论文章发表于《美术界》(2016年第五期32--35页)、《私享艺术》(2016年六月号)、《百花园--小小说世界》(2016年第三期封二);多幅作品及个人简介发表于《美术》、《时代收藏》杂志及《中文导报》

文/刘明才

(艺术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与水清同事多年,眼看着她在艺术上持续努力,她性情中安静内敛的倾向似乎在近年逐渐寻觅到表达的出口,画作于静默中逐渐深化,呈现出越来越从容的状态。

抛开作品的选材立意,单从形象描绘的角度观察,水清将作品中的人物含融在淡淡的氛围里,那种看似不经意、不夸张的表达却收获了一种别样的张力,令人能于其间反复回味。

《玉华如梦》的温和含蓄,《旧日》的散淡追忆,《心语》的空濛青春,《远方》的几丝忧虑,《e时代》的轻微神色,均在工稳渲染中,使观者感受到她对画面中多种分寸的巧妙拿捏,肤色的温润,勾勒的松紧,造型的方圆,神情的平易,细细体会,其间自有难以言传的精微感觉。

这种感觉借助对西画古典形式的含化吸纳,以安静叙述的方式,将一切坦陈在那里。水清似乎要着力排除刻意表现,平实描述中作品蕴含着单纯静穆的气息。

艺术作为人对世界的一种把握方式,直觉感受无比重要。尽管艺术同样离不开理性的梳理,但实践者寻觅的深远程度却取决于他潜在直觉感受力的强弱。对于真正的赏鉴者或实践者而言,感觉,作品里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无法虚饰。

感受到的东西往往语言难以表达,或者传达出的东西又难以与感觉直接对等,这里,理性分析或许有助于感受的清晰化,但语言的条分缕析在词汇概念的连接缀续中,从文本的层面可能使某种意绪逐渐明确建立,却又由于这样的明确,容易导致从艺者在未来具体的实践中固化、简化了感受的浑濛鲜活,从而干扰其对感受的真切寻绎。

前人的“言意之辩”正是基于语言的有限性,而希望与语言同步,借助形象的介入以便提升人对现实世界体验的深度。但对于形象的体会感知,从艺术实践者角度讲,其间妙处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直觉感受力正是在这儿见出它的重要意义。

在学院时常见到水清一边忙于教学,一边又要课余辅导孩子学习,还要完成自己博士阶段的学业。工作、专业、家庭,每一项都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无法回避的事实。人届中年,多重身份间忙碌的水清如何以画家的视点既置身其中而又超然于其外?她在绘画中流露出的闲逸平淡之境,是否为自己在繁难现实中找到心灵安放之地?

近来她关于少数民族风情题材的创作尝试,《绣》《三月三》《晨雾》《苗红之恋》等,这一系列作品让观者看到水清从自身现实处境的某种抽离,或许,正是在这样的视觉表达中,她可以傍观者的身份,一面新奇于人物服饰的繁复新鲜,一面又饶有兴味地观察画中人物的生活。

其中,《年轮》显然在精练的细节烘染之外,别有深意,与其八年前的《未识蹉跎竞芳华》应对而观,从技艺层面水清自然获得了更浑然整体的进展,而岁月的历练是否令她对青春的易逝有了更深切的感悟?《年轮》既复现的是她眼中苗族老妪的生命境遇,也隐现着她对人生沧桑的某种切身暗喻吧。

精微的刻画,素淡的渲染,在这些形式手段的铺陈中,感觉的微妙与直觉的寻绎交融暗合,将水清一颗朴素无饰之心悄然映现。

艺术一点

全球艺术品展示、艺术资讯获取专业媒体平台,艺术品收藏投资及爱好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目前,艺术一点的读者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80多个国家。(艺术家传播:国内、外艺术名家 | 艺术品收藏 | 文学 | 音乐 | 视觉)
公众号
古今艺术画展

古今艺术作品大展,给你一个美美的艺术世界,就在古今艺术画展!
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