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谈“双减”:作业减量、课堂提质、活动丰富

老师们:

此时此刻,站在某小论坛上,探讨“双减”政策如何落实的话题,我的观点是“作业减量提质,课堂提质增效,活动丰富多彩”

减轻学生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国家已经拿出措施,提供课后服务,未来还将提供暑期寒假托管,限定校外培训机构周一到周五才能提供学科培训,就已经大大压缩了校外培训时间和空间,减了校外培训负担。

学校主要负责减作业量。

在减轻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要完成教学任务,势必有一个地方要增,那就是课堂,课堂提质增效,应教尽教,保证学生学好。

所以,我理解“双减”就是作业减量提质,课堂提质增效,活动丰富多彩,这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先说课堂提质增效

当前,我校正在进行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课题研究。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应该是个学习的课堂。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就要研究核心素养落脚点,精心设计学生学习流程,同时精简压缩老师讲授时间,能研究推导的就不要讲解;能学生概括的,就不要老师重复;感情是靠读出来的,美景是靠边读边想出来的,认知是靠披文入情加思考出来的;科学知识要靠学生经历观察、认知矛盾、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归纳概括出来。把时间和过程还给学生,还给学习,让学生经历认知矛盾,经历冥思苦想,经历同伴互助,经历恍然大悟,体验探索的快乐。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应该是个高效的课堂。当然,讲授可以很高效地完成知识传授,但讲授形不成核心素养。现在出现矛盾了,怎么处理呢?

答案还是在备课上。

备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对课堂环节进行压缩,对起承转合进行优化,尽量抓主要矛盾,不需要面面俱到。

要设计学习的多种预案,针对学情适时择取预案,取效果最好,时间最短的预案开展学习,这样就能体现高效。

当然还有一个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因素。这需要班主任牵头,各科老师通力配合。课前的准备、学习小组的形成、学习提示语的明确、特殊情况的处理,大家都要采用一个标准,缩短进入学习状态的时间,避免无谓的时间消耗。

2、作业减量提质

作业发挥着诊断、检验、评价的功能。

作业必须有适度的量,比如计算能力的形成、比如开始学习写字,比如写日记,比如跳绳速度的练习,没有一定的练习量,是形成不了技能的。但是,生字写两面,一年级小朋友就要花很长时间;开始学写日记,一下就要求300字,孩子可能磨蹭几个小时。像这种不顾学生生理和学习特点的作业,就是过重的作业;像那种比较简单、重复的作业就是低效的作业,都属于应该“减”的范畴。

关于课外作业,教育部有要求,就是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四年级各科作业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各科不超过50分钟。

减量的同时又要完成必要的作业,这是一对矛盾,怎么办呢?

一是在课堂上完成。在设计学生学习环节的时候,直接使用作业本上的作业。二是在课后服务完成,这个无需阐述。

三是设计分层的课外作业。把学生按照学习情况分类,针对不同类型布置不同的作业:基础题、中等难度题、拓展题。学生分类选做。这个还是对我们的备课提出了要求,要设计个性化作业、菜单式作业。

四是设计实践性作业。这要发掘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突出实践性和探究性。

如:国庆长假,某语文老师布置实践性作业

1、和爸爸妈妈游一个当地的景点,注意观察景点的特点,游人的表现,品尝当地的美食,听导游讲景点的故事,回家之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请爸爸妈妈帮助录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