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才是真知:李亦畬《太极拳小序》集解(二)

李亦畬宗师

“不知”才是真知

一一李亦畬《太极拳小序》集解(二)

李新方

【原文】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我郡南关杨某,爱而往学焉,专心致志十馀年,备极精巧,旋里后,市诸同好。母舅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伊不肯轻以授人,仅能得其大概。素闻豫省怀庆府赵堡镇有陈姓名清平者,精于是技,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过而访焉,研究月馀,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

予自咸丰癸丑,时年二十馀,始从母舅学习此技,口授指示,不遗馀力。奈予质最鲁,廿馀年来,仅得皮毛,窃意其中更有精巧。兹仅以所得笔之于后,名曰《五字诀》,以识不忘所学云。光绪辛巳中秋念六日,亦畬氏谨识。

李亦畬《太极拳小序》并书

李亦畬《太极拳小序》并书

【解曰】原文首句由初稿的“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改为定稿的“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中的“不知”二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题张司业诗》),是对几千年来武术发展的历史深入研究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准确、深刻、集中地揭示了太极拳起源的本来,也预见了太极拳后来的发展,“不知”才是真知,“刽开顽石方知玉,淘尽泥沙始见金”(《喻世明言·卷十三》),莫叹古人今不见,叹古人早见今人耳!

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现代史学研究的科学方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初级阶段逐步走向高级阶段的,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也是如此。参照现代史学的研究方法,我们也可以把太极拳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划分为早期的经验太极拳、现代的科学太极拳、当代的大众太极拳等不同历史阶段。

李亦畬手订《太极拳谱》的完成,就是从早期的经验太极拳到现代的科学太极拳之历史转变完成的标志,而太极拳史学研究是现代科学太极拳学术体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前文提到的有关太极拳起源的种种说法,那些被认为是最早的太极拳,就不难发现其共同的三大特点:一是都没有提出“太极拳”这个名称;二是都没有留下直接运用太极学说总结技击经验之有关拳理拳法的文字;三是都没有体现太极拳主要技击特点的记载。

《论语》

孔子早就讲过,“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又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是说历史研究,要以史料文献作为主要依据,其中的“名”是特别重要的,太极拳史学研究也是如此。

“不知始自何人”的是哪个历史阶段的太极拳?当然不可能是现代的科学太极拳,现代的科学太极拳自王宗岳始, 王宗岳之后才有“太极拳”之名,这有他的《太极拳论》可征。王宗岳是从早期经验太极拳到现代科学太极拳的历史转折点,王宗岳之前没有王宗岳。“不知始自何人”的,只能是早期的经验太极拳。

在王宗岳拳论传世之前的早期太极拳,如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所创造的拳术称为拳经,清代河北永年县杨禄禅、武禹襄所创造的拳术,都称为绵拳,或粘拳,持陈王廷创太极拳之说的顾留馨在《太极拳术》一书中也说:“陈王廷所作《拳经总歌》和其遗词闷来时造拳,都未明言其所造拳命名为太极拳,陈氏后裔从何时起釆用太极拳名称,有待继续考证”。

虽然张三丰创太极拳证据不足,但也不能说张三丰与太极拳没有关系,至少张三丰的太极丹道是集大成的,是太极拳内功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张三丰全集·大道论》可以知之矣。还有邋遢道人《炁功大周天八脉八穴论》,虽未收入《张三丰全集》,但与太极拳内功的关系更为直接,而与医家的奇经八脉并不完全一致。

《张三丰全集》

同样,轩辕黄帝创太极拳之说虽有附会之嫌,但也不能说黄帝与太极拳没有关系,据《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三战然后得志”,“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发生在远古的这两场大规模战争,体现了两种不同战争思想和具体打法的较量。

一是仁义与残暴。战争的发生首先是因为“轩辕之时,神农氏衰,诸侯相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炎帝欲侵凌诸侯”,“而蚩尤最为暴”,黄帝是不得已而用兵,并且区别对待,使“使诸侯咸来宾从”,合并炎帝部落,只对最为暴的蚩尤擒杀。

二是智慧与力量。据《述异志》,“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又能施放大雾,使黄帝迷失方向,黄帝造指南车以辨识方向,擒蚩尤而杀之。

黄帝战蚩尤

这说明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一力降十会”和“一巧破千斤”两种裁然不同的打法。而两场战争的结果,终究是仁义战胜残暴,智慧战胜力量,这对于中国军事学和作为军事技术的武术之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特别是以后发先至、制而不伤为技击特点的太极拳,更是仁义战胜残暴、智慧战胜力量的集中体现。

至于附会,那要目的是为了什么,把自己的发明权交给古人,是“成功不必由己”的无私奉献精神,如《黄帝内经》,并非黄帝所作,但这并不影响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首的学术价值,陈王廷《遗词》“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提到的《黄庭经》,也是一部托名“太上”的附会之作,“世传《黄庭经》者,魏晋道士养生之书也”(欧阳修《删正黄庭经序》)。

早期的经验太极拳并无“太极拳”这个名称,对于这个结论各家没有任何异议, 而太极拳技术含量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王宗岳之前没有王宗岳,而张三丰之前还有张三丰,要找到最早的那位张三丰,不免要上溯到孔子那个时代就“文献不足”的远古时期了。何以征之?只能存而不论,故曰“不知始自何人”。

太极拳集体演练

根据早期经验太极拳的三大特点,王宗岳拳论传世之前的任何武术都可以列入早期太极拳,而戚继光的拳经三十二势是早期太极拳的杰出代表,太极拳的任何一个流派都是在早期太极拳,特别是戚继光拳经的基础上,以王宗岳拳论为指导而发展成为现代太极拳的。同时, 任何一个流派的创造, 都只是太极拳这个整体创造过程中的一部分,而不能等同于这个整体的创造。不存在从某一流派中“衍生” 、“派生”出另一流派的事情,也不存在哪个流派能不能算作太极拳的问题。太极拳家看一切武术都是太极拳,正宗的的武术家看一切武术都是正宗。

太极拳作为中国文化的高度凝聚,决不是一时一地一人之力所能创造的,而是亘古及今无数圣贤和豪杰们之心血和智慧凝聚而成,因此,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这个英雄集体共同创造的,太极拳的发源地是赤县神州,太极拳经典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在武术科学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太极拳各流派和整个中国武术的共同理论,太极拳这个人间至宝是中国对全人类的贡献,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太极拳运动·重版序言》说:“太极拳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和斗争实践中,创造并发展起来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这种提法,与“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是完全一致的。(待续)

《太极拳运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