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民飞 :上学的路
在抖音上看到个短视频,一个村里的老少爷们你三块,我两块的凑钱给一个考上北大的学生,大学生学有所成回报乡亲的故事,一刹那,我泪如雨下,脑海里浮现自己当年求学时候的画面,想起了含辛茹苦的父母,更想起了自己求学的这一路。
七岁那年,我才上学,头一年就是跟着村里的大孩子们跑路玩,凑热闹似的,人家去,我就去,人家回,我就回,就连书本也是母亲从人家找的旧书。一年级到三年级,我就在隔壁村上学,从家到学校大概有一里路,每天跟一帮孩子一起两点一线的跑着。每天天蒙蒙亮,母亲就叫我起床,我就爬起床洗练刷牙,趁着朦胧的夜色开始奔向学校晨读,现在想起来很积极,几乎没有迟到过、请过假。不过,由于那个学校学风校风很差劲,小孩子们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的事情经常发生,为了让我离开这样的环境,三年级下学期,母亲安排我去稍微远点的姥姥家上学。
刚开始,感觉姥姥家的孟寨小学距离我家太远,就寄宿在姥姥家,偶尔跑回家吃饭,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我还是不适应长期住在姥姥家。遇到恶劣天气,我就隔三差五的去一趟,再到后来,就干脆回家吃住,这样还带动了村里几个孩子到孟寨小学上学。那个时候,很多孩子上学成绩不好,家境又差,父母大多会让孩子回家放羊。即便成绩好的孩子,家里没钱,上学的路依然不容易,每学期开学,老师收钱,总会点名,某某同学还没交学费,如此三番五次才能催交齐备,很多孩子难为情就不上学了。这一点,我十分感谢父母,虽然我弟兄三人,父母的理念是只要小孩愿意上学,能上好,就是砸锅卖铁讨饭也在所不惜。
那时候上学,最想骑自行车了,那时自行车还是很金贵,再说了,家里弟兄三个,就一辆破自行车谁骑呢?小学时候,我载着弟弟们上学。进入初中,距离家里远了,靠双脚走路耽误事,我就单独骑自行车上学。学校到家里大概有四五里路,有的一段路是土路,有一段路是柏油路,如果是晴天,怎么都能骑车去,如果是恶劣天气,只能甩腿走了。
初中上了一年,母亲感觉村里教学质量不好,加上学风不正,学生们打架斗殴、为非作歹的事情是家常便饭,我的成绩是一如不如一日。听说城里教学质量好,又千方百计的托人给我在城里找了一所私立初中。刚到利辛县绿色中学的一个月,我是如坐针毡、度日如年,因为不少老师讲课我听不懂。英语老师一半英语,一半汉语讲课,我听着大多是叽里呱啦,不知所云,数学老师的课我听得云里来雾里去,原来在乡下感觉良好飘飘然的感觉荡然无存。班里有80多个人,都是来自各个乡镇的学生,第一次考试我排名40。那时候,我哭泣着找到隔壁村小学同学王振华,“太难了,我不会,不想在这里上学了”。他鼓励我说,再坚持一段时间,如果再听不懂,那就回家。
慢慢的,老师们的课我听懂了,虽然进步不大、进步很慢,但是毕竟在努力前进的路上,我就咬紧牙关坚持学习。那个学校的学生,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或忙于做生意,没有时间管教,每周才允许学生出一次门,为了省路费,我一月才回家一次。第一个月,我回家母亲不在家,猜想也许在地里干活,到地里看到头发花白的母亲正在埋头砍玉米秸秆,想想自己花了这么多钱,学习成绩这么差,父母如此辛苦的劳作,我不仅潸然泪下。
以后就形成了规律,每月回来一趟,为了省钱,就去坐大姨家表哥的中巴车,大表哥住在姥姥家,从我家到姥姥家那条路,我是记忆犹新。那是一段土路,下雨的时候,我们娘俩就一步一步的走回去,还要扛着行李,晴天骑车的时候,母亲前面骑着自行车,我手里提着一包行李跟在后面,适当的时候我才能坐上自行车。边走路,母亲边念叨着:“你看,为了你上个学,可容易,起早贪黑、刮风下雨”,听了这话我心里酸溜溜的。从家里带些钱,存放在班主任那里,每周花钱,拿一百。我给自己定的伙食标准,一天三块钱,早上一碗稀饭两毛,两个馒头六毛,两毛钱辣椒油,中午五毛钱米饭,五毛钱菜或汤,晚上或是馒头、蔬菜,或是和中午一样的标准,要想吃好的,那就要加钱,或者开小灶,这个对我来讲是奢望。
初中阶段,我的成绩就是中等稍微偏上,到了高中进入了另外一个私立学校不尽如人意,尽管我也很努力,自己做饭,生活也改善了,可是成绩平淡无奇。为了上学方便,租的房子比较近,上学的路好走了很多。经过三年高中的煎熬,我稀里糊涂上了大学,上学的路更好走了。
为了上学,我曾辗转多地,跌跌撞撞来到江南小城,这一路走来,后面还有很多困难,还有很多艰险的路,不过到现在为止,让我最难忘的还是最初的泥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