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荷生谈感冒''辨证”

双合
DaYi
Shuanghe

第130期

辩证

感冒的一般症状,是鼻塞声重、多嚏、时流清涕、头痛、恶风、或有发热等,病程大约三至七天。但由于四时气候不同,感邪亦有轻重,因此临床所见,脉症亦有不同。兹为便于辨证施治,分风寒、风热、挟暑、挟湿等四种类型,分叙如下。

1. 风寒 恶寒多,发热少,头痛无汗,鼻塞流涕,肢节痿痛,或兼咳嗽 喉痒,苔薄白,脉浮。

【评讲】感冒的恶寒发热为寒热同时并作,因此寒多热少可以代表一点 轻重。

鼻塞流涕,为流清涕。

此以寒热体痛为主,咳嗽喉痒为次。

2. 风热 发热,恶风,汗泄不畅,头胀口干,咳呛,喉燥,或瞅红作痛, 鼻鈕,便秘,舌苔薄黄,脉象浮数。

【评讲】 其中“口干,咳呛,喉燥”三症有争论:

口干——风热感冒(伤风更不用说)的“干”字是不好写的,渴都是轻微,倘若热邪甚,灼伤津液才会口干,但作为主症是不够确切的。

口干作为辨燥证的依据之一才是确切的。一般风热证只能写作:或渴,或干。

口干,不一定引饮,口渴,引水自救

咳呛(干呛)-祖国医学中多描绘为“劈劈燥咳”。

而风热证根本不是如此,反倒咳痰比较轻松易出,于此故应写作:咳嗽痰稠。

喉燥 此不是一般伤风所能引起的,临床上常见还不是“喉燥”,而多

为“喉间红肿或喉间红痛”。

其中“鼻鈕,便秘”为或然症状。

3. 挟暑 身热有汗不解,心烦口渴,胸闷、溺赤,舌苔薄白或微黄,脉多濡数。

【评讲】此为风邪挟暑,暑为湿热相兼,有时热重,有时湿重。

暑证发热特点是:无衣则凛凛、着衣则烦。实为恶寒发热之不明显。

脉象濡数 濡读作软,与软同义。它较缓脉稍微重一点,此处数脉并不明显,为指头下有不静之感。

4. 挟湿发热不扬,恶寒头重,肢体困倦,口淡胸闷,恶心呕吐,腹胀, 大便或澹,舌苔厚腻,脉濡。

【评讲】从流感角度来描绘,此一症状很不够,不突出。流感多数挟湿, 应该身重。

便澹为糊状或为粥状,并未泻水。

肢体困倦——这与脾虚挟湿的“困倦”大有区别,此不光困倦,应当注意 其身重体痛特甚。

发热不扬——为温温发热状,其实不尽然,在流感中就有高热者,因此应 该说成“恶寒发热”。

流感在临床上“高热”多于“发热不扬”,其何以高热?流感系风热挟湿,风寒挟湿,以风热、风寒为主,只是挟湿而已,主次不可倒置。

这样风湿相搏得很厉害,湿遏于肌表,而风主疏泄,热亦乎此。湿虽能郁遏,但按不住,故其相搏而高热。

外感风湿挟热(流感)与挟暑的区别:

外感风湿挟热(流感)未必自汗,即使有汗,也是汗出不彻;其有体痛, 并以为主症;其体温可突然升高,脉濡。

挟暑只是风湿挟热的一种,不可代表一切风湿热,仅仅在夏季才有,具有季节性,其症必自汗、心烦口渴;身灼热但不致高烧,其不以体痛为主,即无体痛也可以;脉虚(虚与濡有别,有时也近似)。

外感的风寒挟湿,风热挟湿,始终以风寒、风热为主,与挟暑有别。

治法

本病由于外感而起,病邪在表,内合于肺,故解表达邪,为治疗的原则。但因有风寒、风热的不同,故用药有辛温、辛凉的区别。

由于风寒的,治以辛温解表,用荆防败毒散⑴、香苏饮⑵等;由于风熱的,宜辛凉清解,用桑菊饮⑶、银翘散⑴等。

【评讲】选方是否贴切可以讨论。如银翘散用于本篇风热叙症前半段有疗 效,若对于喉红痛、鼻鈕等症可不行,此时应进行加味,如或加梔子炭、玄参、茅根(喉红不肿),或加姜黄。

夏令挟暑的,宜清暑利湿,用黄连香薷饮⑴之类

(图为香薷,解暑祛湿,功效极佳)

至于挟湿的,又当以疏表化湿为法,用羌活胜湿汤⑹、着香正气散⑺等,随证选用。

结语

本病属于外感,故治法以解表祛邪为主,先辨其风寒、风热,因之用药有辛温、辛凉之异,挟暑、挟湿,须分别施治。又有体质虚弱之人,往往反复感冒,不应专事疏散,恐正气愈虚,外邪乘虚侵犯。

宜于轻剂疏散之中,加入养正之品。

【评讲】“加入养正之品”后无下文,临床应用如玉屏风散(芪、防、术) 或参苏饮(人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陈皮、桔梗、枳壳、木香、甘草)之类。

总之,临诊之时,必须照顾到体质,并结合四时病机,方可无误。

感冒虽是小恙,但如果调护不当,往往也会由轻转重,所以在感冒后,除了应及时治疗外,在起居饮食方面,也应予以注意,这样就易于恢复健康。

预防方法:以芳香宣散的药物,煮汤代茶,服用便利,效果良好,可以推 广使用。

附方

(1)荆防败毒散:荆芥 防风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人参 茯苓 甘草 桔梗(原方可去人参,加薄荷、生姜同煎)

(2) 香苏饮:香附 紫苏(感冒轻者用之)

(3) 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甘草,桔梗

(4) 银翘散: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牛蒡子

(5) 黄连香薷饮:黄连,香薷,厚朴,扁豆,甘草,竹叶,荆芥,豆豉

(6)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川莒蔓荆子甘草防风藁本

(7)藿香正气散:藿香,厚朴,苏叶,陈皮,大腹皮,白芷,茯苓,白术 半夏,曲桔梗,甘草,生姜,大枣

(图为藿香)

附预防方

(1) 藿佩汤:鲜藿香叶一两 鲜佩兰一两 鲜薄荷二钱(如无鲜的,可用干的,但用量宜减半)

(图为佩兰)

上药盛于布袋内,用清水5000毫升,煮沸后再煮三分 钟,盛茶缸内,代茶饮之(可供五人一日量)。

(2) 贯众汤:贯众三钱 紫苏三钱,荆芥三钱 甘草一钱半(儿童酌减)

上药加水400毫升,煎成150毫升,一次温服,每日一剂,连服三天,如半月后流感仍流行,可再服三天。

(0)

相关推荐

  • 感冒念方

    感冒念方 1.参苏饮治病毒性感冒方  剂:人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各22克,陈皮.甘草.桔梗.枳壳.木香各15克,生姜3片,大枣l枚.制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功  效:益气解毒,祛痰止咳. ...

  • 通俗伤寒论方证——风寒湿邪在表

    <伤寒论>中医必读外感经典名著,外感发展到清代出现温病专论,浙江名医俞根初结合前人经验定著<通俗伤寒论>一部,以六经辨证,统一伤寒温病,化繁为简.形成绍派伤寒.现在他创造不少方 ...

  • 普通外感如何选择中成药

    最近天气转凉,陆续有亲朋好友来找小医处理感冒发热的问题.下面为大家介绍如何选用一些常用中成药.(请大家自行确认没有到过疫情区哦) 首先,普通外感要先辨别风寒与风热.这里要强调一下,风寒与风热的辨别并不 ...

  • 国医大师系列-姚荷生谈感冒“病因”

    国医大师系列-姚荷生谈感冒"病因" 感冒一证,四时皆有.而以春.冬二季为多.一般多因感受风寒所引起.有轻重二种,其轻者,即一般所称的伤风感冒:其重者,多因气候反常感染非常之气,而形 ...

  • 国医大师— —姚荷生谈“咳嗽辨证”

    大医 双合 DaYi ShuangHe 第146期 每天一期,弘扬中医 COURSE ARRANGEMENT 1. 外感 (1) 风寒咳嗽:咳痰稀薄,多兼头痛鼻塞,喉痒声重,或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

  • 国医大师— —姚荷生谈“咳嗽病因”

    咳嗽一证的发生,主要在肺,但是其他疾病,也能影响于肺产生咳嗽, <金匱>在肺痿.肺痈.痰饮等篇也都谈到了咳嗽.本篇仅就外因方面的风. 寒.暑.湿.燥.火和内因气火.湿痰所引起的咳嗽加以讨论 ...

  • 姚荷生 | 六因辨证

    姚荷生简介:(1911-1997年),江西南昌人,著名伤寒专家.姚老作为当代江西中医之泰斗,不仅学验俱丰,而且品德高尚,毕生以振兴中医为己任,矢志不渝,为弘扬中医药学,竭尽了毕生精力,堪称江西现代中医 ...

  • 姚荷生:我的学医之路,多么痛的领悟

    来源:晚成堂 我家世业中医,良师益友不乏其人,按说我学习祖国医学应该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的事:但是,我因立志不早,用心不专,以致学习过程中,虽然有过一些收获,还是走了不少弯路!据实写来,或许对有志于斯 ...

  • 从内经解析小便的形成过程——汪栋材、姚荷生

    医学服从临床就是这样,医学的研究与其说是研究生理,就不如说是研究病理,不过为了晓得病理,要研究病理就一定要先知其常而矣,你不知常怎达变呢,所以我们站定医学上,虽然说生理病理,其实就放轻了生理而比较重视 ...

  • 从厚朴七物汤谈经方辨证(推荐)

    中医书友会第114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我们现在能用经方去救病人于水火,就是因为仲圣当年没保守.所以仲圣的学术穿越了两千年的时空而大放异彩救苦救难,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滴露 ...

  • 感冒都不会灸的人,千万别说自己懂艾灸!感冒辨证艾灸,详尽版

    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的情况下,或人体阴阳失衡,病邪内生,或外邪乘虚而入,均可使人体脏腑组织经络官窍功能紊乱,从而发生疾病. 正气不足是疾病.尤其是感冒发生的内在根据,正气不足,抗 ...

  • 有效率99%!浅谈感冒发烧和新冠肺炎的非药物疗法

    这个非药物疗法非常简单,就是用纯物理加热的方法让自己出汗,包括长时间洗热水澡.大量穿衣服,大量盖被子,提高房间温度等等,使自己在短时间内大量出汗,微汗都不行,要汗流浃背才行,汗出够了,绝大部分感冒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