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荷生谈感冒''辨证”
第130期
辩证
感冒的一般症状,是鼻塞声重、多嚏、时流清涕、头痛、恶风、或有发热等,病程大约三至七天。但由于四时气候不同,感邪亦有轻重,因此临床所见,脉症亦有不同。兹为便于辨证施治,分风寒、风热、挟暑、挟湿等四种类型,分叙如下。
1. 风寒 恶寒多,发热少,头痛无汗,鼻塞流涕,肢节痿痛,或兼咳嗽 喉痒,苔薄白,脉浮。
【评讲】感冒的恶寒发热为寒热同时并作,因此寒多热少可以代表一点 轻重。
鼻塞流涕,为流清涕。
此以寒热体痛为主,咳嗽喉痒为次。
2. 风热 发热,恶风,汗泄不畅,头胀口干,咳呛,喉燥,或瞅红作痛, 鼻鈕,便秘,舌苔薄黄,脉象浮数。
【评讲】 其中“口干,咳呛,喉燥”三症有争论:
口干——风热感冒(伤风更不用说)的“干”字是不好写的,渴都是轻微,倘若热邪甚,灼伤津液才会口干,但作为主症是不够确切的。
口干作为辨燥证的依据之一才是确切的。一般风热证只能写作:或渴,或干。
口干,不一定引饮,口渴,引水自救
咳呛(干呛)-祖国医学中多描绘为“劈劈燥咳”。
而风热证根本不是如此,反倒咳痰比较轻松易出,于此故应写作:咳嗽痰稠。
喉燥 此不是一般伤风所能引起的,临床上常见还不是“喉燥”,而多
为“喉间红肿或喉间红痛”。
其中“鼻鈕,便秘”为或然症状。
3. 挟暑 身热有汗不解,心烦口渴,胸闷、溺赤,舌苔薄白或微黄,脉多濡数。
【评讲】此为风邪挟暑,暑为湿热相兼,有时热重,有时湿重。
暑证发热特点是:无衣则凛凛、着衣则烦。实为恶寒发热之不明显。
脉象濡数 濡读作软,与软同义。它较缓脉稍微重一点,此处数脉并不明显,为指头下有不静之感。
4. 挟湿发热不扬,恶寒头重,肢体困倦,口淡胸闷,恶心呕吐,腹胀, 大便或澹,舌苔厚腻,脉濡。
【评讲】从流感角度来描绘,此一症状很不够,不突出。流感多数挟湿, 应该身重。
便澹为糊状或为粥状,并未泻水。
肢体困倦——这与脾虚挟湿的“困倦”大有区别,此不光困倦,应当注意 其身重体痛特甚。
发热不扬——为温温发热状,其实不尽然,在流感中就有高热者,因此应 该说成“恶寒发热”。
流感在临床上“高热”多于“发热不扬”,其何以高热?流感系风热挟湿,风寒挟湿,以风热、风寒为主,只是挟湿而已,主次不可倒置。
这样风湿相搏得很厉害,湿遏于肌表,而风主疏泄,热亦乎此。湿虽能郁遏,但按不住,故其相搏而高热。
外感风湿挟热(流感)与挟暑的区别:
外感风湿挟热(流感)未必自汗,即使有汗,也是汗出不彻;其有体痛, 并以为主症;其体温可突然升高,脉濡。
挟暑只是风湿挟热的一种,不可代表一切风湿热,仅仅在夏季才有,具有季节性,其症必自汗、心烦口渴;身灼热但不致高烧,其不以体痛为主,即无体痛也可以;脉虚(虚与濡有别,有时也近似)。
外感的风寒挟湿,风热挟湿,始终以风寒、风热为主,与挟暑有别。
治法
本病由于外感而起,病邪在表,内合于肺,故解表达邪,为治疗的原则。但因有风寒、风热的不同,故用药有辛温、辛凉的区别。
由于风寒的,治以辛温解表,用荆防败毒散⑴、香苏饮⑵等;由于风熱的,宜辛凉清解,用桑菊饮⑶、银翘散⑴等。
【评讲】选方是否贴切可以讨论。如银翘散用于本篇风热叙症前半段有疗 效,若对于喉红痛、鼻鈕等症可不行,此时应进行加味,如或加梔子炭、玄参、茅根(喉红不肿),或加姜黄。
夏令挟暑的,宜清暑利湿,用黄连香薷饮⑴之类;
(图为香薷,解暑祛湿,功效极佳)
至于挟湿的,又当以疏表化湿为法,用羌活胜湿汤⑹、着香正气散⑺等,随证选用。
结语
本病属于外感,故治法以解表祛邪为主,先辨其风寒、风热,因之用药有辛温、辛凉之异,挟暑、挟湿,须分别施治。又有体质虚弱之人,往往反复感冒,不应专事疏散,恐正气愈虚,外邪乘虚侵犯。
宜于轻剂疏散之中,加入养正之品。
【评讲】“加入养正之品”后无下文,临床应用如玉屏风散(芪、防、术) 或参苏饮(人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陈皮、桔梗、枳壳、木香、甘草)之类。
总之,临诊之时,必须照顾到体质,并结合四时病机,方可无误。
感冒虽是小恙,但如果调护不当,往往也会由轻转重,所以在感冒后,除了应及时治疗外,在起居饮食方面,也应予以注意,这样就易于恢复健康。
预防方法:以芳香宣散的药物,煮汤代茶,服用便利,效果良好,可以推 广使用。
附方
(1)荆防败毒散:荆芥 防风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人参 茯苓 甘草 桔梗(原方可去人参,加薄荷、生姜同煎)
(2) 香苏饮:香附 紫苏(感冒轻者用之)
(3) 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甘草,桔梗
(4) 银翘散: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牛蒡子
(5) 黄连香薷饮:黄连,香薷,厚朴,扁豆,甘草,竹叶,荆芥,豆豉
(6)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川莒蔓荆子甘草防风藁本
(7)藿香正气散:藿香,厚朴,苏叶,陈皮,大腹皮,白芷,茯苓,白术 半夏,曲桔梗,甘草,生姜,大枣
(图为藿香)
附预防方
(1) 藿佩汤:鲜藿香叶一两 鲜佩兰一两 鲜薄荷二钱(如无鲜的,可用干的,但用量宜减半)
(图为佩兰)
上药盛于布袋内,用清水5000毫升,煮沸后再煮三分 钟,盛茶缸内,代茶饮之(可供五人一日量)。
(2) 贯众汤:贯众三钱 紫苏三钱,荆芥三钱 甘草一钱半(儿童酌减)
上药加水400毫升,煎成150毫升,一次温服,每日一剂,连服三天,如半月后流感仍流行,可再服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