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兵分四路北伐匈奴,卫青一战封侯,李广全军覆没

中国古代战争史 · 西汉篇09

前129年,匈奴再次兴兵南下,等待十年的卫青,终于有了上场表演的机会。

面对匈奴的挑衅,汉武帝吸取了马邑之谋失败的教训,放弃不切实际的境内作战,转而开展一次试探性的主动出击。

为何说是试探性的出击?原因在于这次的行动目标不是歼灭匈奴主力,而是考察新选拔的四位将领: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

卫青自不多说,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平日里跟着武帝旁听朝政,对于兵事颇有见解,武帝决定给他一个机会证明自己;公孙敖早年救过卫青一命,得益于卫青的举荐也被纳入考察名单;公孙贺是武帝当太子时的东宫侍卫,武帝即位后,公孙贺被提拔为太仆,作为皇帝的亲信参加考察;李广是这四人中,唯一没有皇帝近臣背景的将领,可飞将军的名声实在是太响,武帝还是给了他一个机会。

敲定人选后,汉武帝分兵四路: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四个将军一人一路,一路一万,至于能取得多大战果,各凭本事说话。

尘烟滚滚,战马嘶鸣,四路大军出击匈奴,却带回了完全不同的答卷。

公孙贺这一路,一万骑兵出塞迎敌,兜兜转转一大圈,一个匈奴人都没遇到,只好打道回府。上回马邑之谋的事就不提了,这回还打酱油,知道的是去打仗,不知道的还以为公孙贺公款旅游去了呢。

公孙敖这一路就比较惨了,刚出边关就转上了匈奴的正规军,一下就被敌人包了饺子,公孙敖拼上老命,带着仅存的三千汉军成功突围,逃回境内。一万大好男儿,在公孙敖手里折了七千,虽是惨败但这还算好的,因为李广那一路全军覆没了。

李广这一路,已经遇上了匈奴正规军,还特喵的是主力,再加上李广戍守边郡的时候嘲讽值拉的满满的,结果就是,匈奴单于直接用数倍的兵力将李广这一路团团包围,一万汉军全军覆没,李大将军受伤被匈奴活捉,所幸的是李广还没有到领盒饭的时候。

李广身受重伤,匈奴人怕李广经不起颠簸死在路上,很贴心的织了一张网挂在两匹马的中间,把李广好生放在网中。

李广竟躺在网中装死!然后趁匈奴人麻痹大意之时,腾身飞起,夺下旁边一个匈奴骑兵的马,一溜烟就跑掉了。匈奴单于大怒,煮熟的李广都能还能飞了?立即派出几百骑兵追了出去。

而我们的李大将军那可是职业ADC出身,当即拿起弓箭化身走A狂魔一顿输出,就这样一路逃回了长安。

李广的操作不可谓不秀,可一万大军葬身草原,自己还被敌人活捉,这个锅是逃不掉的。

四路大军中,唯有卫青这一路有所斩获。

我们常说,一个人能不能成功,一靠实力,二靠运气,卫青就是这样一个既有实力又有运气的天选之子。

卫青这一路大军刚到草原的时候,和公孙贺一样也没有发现匈奴人的踪迹,但卫青太需要这个机会证明自己,证明自己不是靠姐姐吃软饭的庸人,于是带着一万孤军一直向草原深处奔去,不立下功业绝不回头。

要不怎么说卫青是天选之子呢,公孙敖和李广和匈奴主力中路对线,卫青一不小心就摸进了匈奴的高地水晶——祭天圣城龙城,杀敌七百,初战匈奴就立下了功勋。

战后总结大会上,公孙贺无功无过,不受封也不受罚;公孙敖和李广,一路损兵七成,一路全军覆没主将被俘,两人被叛死刑,但允许交钱赎刑;卫青果敢冷静,深入敌后直捣龙城,封关内侯。

按说卫青杀敌七百的功绩,是没有封侯的资格的,但龙城之战是自汉初以来,主动出击匈奴的首次胜利,就像是抗日战争中的平型关大捷,虽然只歼灭了一千多日军,而且还是负责后勤的辎重兵,但平型关大捷却是全面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其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军事意义。

汉武帝借龙城之战向天下人宣告,匈奴人是可以战胜的,今天可以杀七百个贼人,明天就能杀七千、七万,而只要大家能像卫青一样为国家建功立业,拜将封侯都不是问题。

剩下的篇幅,我们来说说李广难封的问题。

李广是陇西成纪人,是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陇西这个地方是胡汉杂居之地,受当地文化影响,李广打小就学得一身弓马骑射的本领,从军之后,靠着强悍的武力值做到了中郎将的位置,负责皇宫的安全工作。

李广后来陪汉文帝外出狩猎,文帝见李广骑射出众,便叹息道:“如果你生在高祖那个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谁成想,这一句惜才之言,预言了李广难封的悲剧。

首先要声明的是,李广难封并不是汉武帝有眼无珠或是故意给他穿小鞋,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李广没有立下可以封侯的功劳。

汉武帝一朝因军功封侯的共有76人,在汉匈战争的军功薄上,卫青斩首五万,收复河套,获封关内侯,食邑两万户;霍去病斩首十二万,拓疆河西,获封冠军后,食邑一万七千户。反观李广一生,名声虽显,但无功可封。

前154年七国之乱,李广以骁骑都尉的身份跟随周亚夫参与平叛,在昌邑城下立下夺旗大功,可李广却在战后私受梁王的将军印,犯了政治上的大错,因而功过相抵。

前133年,跟随韩安国参加马邑之谋,结果计划泄露无功而返

前129年,率一万将士出征,结果全军覆没,被贬为庶人。

前123年,李广率六千汉军跟随卫青出征,结果被匈奴四万骑兵包围,六千将士全军覆没。

前119年,汉武帝给了李广最后一次机会,让他跟着卫青参与漠北决战,可李广立功心切,拒不服从卫青的命令,最终在草原迷路,受不了委屈的李广在军中自杀。

历次大战,李广不是以寡敌众致全军覆没,就是迷路无功,这已经不是运气好坏可以解释的了,而是李广这个人有问题。

七国之乱后,李广调任上谷郡太守,与匈奴正面交锋。李广的同僚公孙昆邪却哭着对汉景帝说:“李广自恃勇武过人,身为一郡之太守,却屡次冲到阵前和敌人贴身肉搏,总有一天会坏了大事的。”然后,李广就被安排到上郡做太守,可我们的老李同志哪能这么容易消停。

一日,汉景帝派宫中的宦官巡视上郡防务,这个宦官带着几十名骑兵外出巡边,结果遇到三个匈奴人。一番交手过后,三个匈奴人竟将几十名汉军骑兵全部射杀,独独那个宦官在手下的拼死保护下逃回军营。

老李一看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立即带上一百多骑兵,急追数十里,射杀两人,活捉一人。就在李广准备回营的时候,迎面出现了一支数千人的匈奴大军,先前那三人正是这支匈奴大军的斥候。最终,李广凭借着过人的胆识,摆了一出空城计,有惊无险逃出生天。

李广作为一郡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只为了抓三个匈奴人,抛下城中军民逞匹夫之勇,万一这是敌人的诱敌之计呢?万一自己不小心被人反杀了呢?万一敌人趁主将不在偷袭攻城呢?李广这样无组织无纪律的将领,放在我党的军队中,不把你撸到底才怪。

当然,李广做的蠢事可不止这些。在出任陇西郡太守期间,李广设计诱杀八百羌人降兵,激起羌人反叛,把一个可以拉拢的朋友推到了匈奴那边;出任右北平郡太守期间,李广诱骗霸凌亭尉至右北平郡,将其杀害,只因为这个小小的亭尉曾经按规定没有在夜间放李广入关。

总的来说,李广是那种适合冲锋陷阵的斗将,有勇有谋,骑射功夫更是了得,可作为一个将军来说,李广的才能还不够。

第一,奉行英雄主义。作为一个将军屡次丢下指挥工作,跑到前线和敌人单挑,这是严重的失职行为。

第二,军机涣散。“无部曲行陈(打仗不讲究排兵布阵),就善水草顿舍,人人自便(士卒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军纪),不击刁斗自卫(安营扎寨不设巡防),莫府省文书(行军打仗不做文书记录)”,这样一支军队能打胜仗?

第三,政治上不敏感,也就是七国之战中,私受梁王将军印一事。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李广对功名是多么的渴望,或许就是这份渴望,导致他特别爱逞英雄显摆自己,以至于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

所以,李广难封实际上是他自己的问题,怨不得别人。

 [ 地史馆 ] 

地理历史不分家

用地理解释历史,用历史记录地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