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力劳力者多用补中益气汤补气;脑力劳动者多用归脾汤补心血】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的一个传世名方,其应用人群之广,几乎尽人皆知。它的功效之好,使用过的都知道。它是脾胃虚弱,气弱无力者的加油站,服用后能让有气无力者精神倍增,不是人参大补汤,胜过人参大补汤。
李东垣这个方剂曾经被一个国医大师用作救命神丹。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又碰上大饥荒,那时大家拼命干活,劳累过度,身体因疲劳而生病,李老先生就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救治。
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一吃就见效。他说,十个人八个都可以用,而且八个效果都超级好。为什么劳苦大众,身体没什么大病,就是没力气?
人病了就没力气,所以少力叫什么?少字再加力字,少力为劣,一个人身体优不优,劣不劣?
如果你手不能提,肩不能挑,铲不能踢,锄不能下,这就叫劣。
从外面消耗的很好治,一补气就起来了。
有时候,摸摸手掌就知道了。一摸老农手很粗糙,补中益气汤,一剂下去就好。

李东垣为什么那么重视脾胃?
因为劳累以后,都有一个特点,饭都吃不下,所以人累到一定程度,消化功能极差。
补中益气汤就是调理脾胃,补中气的,中气一足,人的力气就来了,四肢就有劲了。脾主四肢嘛!嘴唇就有血色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嘛!也不吐痰了流口水了,脾为生痰之源嘛!大便也不稀溏了,脾主运化水液,脾不虚了嘛!
补中益气汤适合哪些人服用呢?
1、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临床常用于治疗内脏下垂、慢性胃肠炎、慢性菌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之眼脸下垂、麻痹性斜视等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
简单点说,浑身无力,觉得气不够用,头晕觉得眼皮子睁不开,懒洋洋的,大便又不成形或者稀溏,舌头淡淡的,口水多多的,舌边又有齿痕,一摸脉软哒哒没有劲,基本就可以用。不过现在造的小丸一次吃8粒,觉得药力太少了,我是一次吃20粒。因为,如果老中医给你开补中益气汤,你喝一碗汤的药,那可能造好几瓶子药丸的。另外,这个方子里大都是补益的药。所以,有好多人说,老师,吃补中益气丸怎么不管用啊?一般就是药量太少,杯水车薪的原因。告诉大家一个诀窍,用姜汤送服补中益气丸效力会增加一倍。
需要提醒的是,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因为方子里温性的药物比较多。
还有,一吃补药就有点上火的也不行,不行不是这个药不行,是你的身体耐受力不行。
药物组成: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
上面说的是补中益气汤补益劳苦大众的,当然也适合所有脾气虚的人使用。下面再说说适合脑力劳动者服用的归脾汤或者叫人参归脾汤。

《内外伤辨辨》卷中:补中益气汤

别名医王汤

处方黄耆1钱,甘草(炙)5分,人参(去芦)3分,升麻3分,柴胡3分,橘皮3分,当归身(酒洗)3分,白术3分。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脾胃气虚,发热,自汗出,渴喜温饮,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白光)白,大便稀溏,脉洪而虚,舌质淡,苔薄白。或气虚下陷,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久疟等,以及清阳下陷诸证。

手扪之肌表热,服补中益气汤1-2服后,若再烦乱,腹中或周身有刺痛,皆血涩不足,加当归身5分或1钱;如精神短少,加人参5分,五味子20个;头痛,加蔓荆子3分,痛甚,加川芎5分;顶痛脑痛,加藁本5分,细辛3分;如头痛有痰,沉重懒倦者,乃太阴痰厥头痛,加半夏5分,生姜3分;耳鸣,目黄,颊颔肿,颈、肩、臑、肘、臂外后廉痛,面赤,脉洪大者,以羌活1钱,防风、藁本各7分,甘草5分,通其经血,加黄芩、黄连各3分,消其肿,人参5分,黄耆7分,益元气而泻火邪,另作1服与之;嗌痛颔肿,脉洪大,面赤者,加黄芩、甘草各3分,桔梗7分;口干咽干者,加葛根5分升引胃气上行以润之;如夏月咳嗽者,加五味子25个,麦门冬(去心)5分;如冬月咳嗽,加不去根节麻黄5分,秋凉亦加;如春月天温,只加佛耳草、款冬花各5分;若久病痰嗽,肺中伏火,去人参,以防痰嗽增益;食不下,乃胸中胃上有寒,或气涩滞,加青皮、木香各3分,陈皮5分;如冬月,加益智仁、草豆蔻仁各5分;如夏月,少加黄芩、黄连各5分;如秋月,加槟榔、草豆蔻、白豆蔻、缩砂各5分;如春初犹寒,少加辛热之剂,以补春气不足,为风药之佐,益智、草豆蔻可也;心下痞、夯闷者,加芍药、黄连各1钱;如痞腹胀,加枳实、木香、缩砂仁各3分,厚朴7分,如天寒,少加干姜或中桂;心下痞,觉中寒,加附子、黄连各1钱;不能食而心下痞,加生姜、陈皮各1钱;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5分、枳实3分;脉缓有痰而病,加半夏、黄连各1钱;脉弦,四肢满,便难而心下痞,加黄连5分,柴胡7分,甘草3分;腹中痛者,加白芍药5分,甘草3分;如恶寒觉冷痛,加中桂5分;如夏月腹中痛,不恶寒,不恶热者,加黄芩、甘草各5分,芍药1钱,以治时热;腹痛在寒凉时,加半夏、益智、草豆蔻之类;胁下痛,或缩急,俱加柴胡3分,甚则5分,甘草3分,脐下痛者,加真熟地黄5分,如不已,乃大寒,加肉桂5分,如卧而多惊,小便淋溲者,邪在少阳、厥阴,宜太阳经所加之药,更添柴胡5分,如淋,加泽泻5分;大便秘涩,加当归1钱,大黄(酒洗,煨)5分或1钱;如有不大便者,煎成正药,先用清者1口,调玄明粉5分或1钱,大便行则止;脚膝痿软,行步乏力,或痛,乃肾肝伏热,少加黄柏5分,空心服,不已,更加汉防己5分;脉缓,沉困怠惰无力者,加苍术、人参、泽泻、白术、茯苓、五味子各5分。

劳苦大众,伤力者,用补中益气汤;
劳苦大众,力从外面消耗。

坐办公室的白领脑力劳动者,一般会伤血,因为多思则暗耗心血。
脑力劳动者,从里面耗心血,要用归脾汤把气血补起来。

所以,一看是读书人,白白净净,嘴唇没血色,弱不禁风的样子,就给他开归脾汤。
脑力劳动者心思比较多,白天忙忙碌碌满脑子事务,晚上躺下,眼又滴流滑,想三想四的,心血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暗耗。
心血暗耗后,一系列症状就冒出来了。
1、心悸怔忡,一有点点事,心就蹦蹦跳,觉得恍恍惚惚的。
2、头晕眼花,面色无华,心血不足,气血供应不上大脑。
3、失眠多梦,易惊健忘。躺下后半天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别人一咳嗽又被惊醒了,半天又睡不着了。睡不着不说,睡着了也是五花八门的梦不断,跟放电影似的。早上起来,头晕得要命,滋味特别难受。
4、唇舌色淡。脾虚后,反应在面上就是嘴唇白白的,一点血就没有。脾主口其华在唇。华就是颜色。好多女人要是不打口红,嘴唇不是煞白就是有裂纹,这都是脾虚的表现。
5、脉细弱,或结代。自己就可以摸出来,人家的脉蹦蹦的很有劲,你的脉软而无力,有时使劲摸才能摸到。
6、女人还会因为心脾虚造成月经稀少,人家两三天才结束,你不到一天就没了。

所以说,只要有上述症状就可以考虑吃归脾丸或者人参归脾丸(就是归脾丸加了一味人参)。
人参归脾丸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当归、木香、远志、炙甘草、龙眼肉、炒酸枣仁。
人参归脾丸中的药物有四种和补中益气丸相同,另外多了补心血安神定志的药物。
好了,如果你是以劳力为主的人,脾虚乏力就可以考虑补中益气丸;如果你是以脑力劳动者为主,失眠健忘就可以多考虑归脾。

《济生》卷四:归脾汤

处方白术1两,茯苓1两(去木),黄耆1两(去芦),龙眼肉1两,酸枣仁(炒,去壳)1两,人参半两,木香(不见火)半两,甘草(炙)2钱半。

功能主治解郁,养脾阴。主思虑伤脾。健忘怔忡,吐血下血。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医碥》:脾气虚寒,不能运血归经,故用参、耆、术、草以补脾,又用木香引之;气虚则易散,故用枣仁以敛肝;血不归经则心失所养而不宁,故用圆眼肉、茯神以补心。

《正体类要》卷下:归脾汤

别名加味归脾汤《古今医鉴》卷十一、归脾养营汤《疡科心得集》

处方白术 当归 白茯苓 黄耆(炙)龙眼肉 远志 酸枣仁(炒)各3克 木香1.5克 甘草(炙)0.9克 人参3克

功能主治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发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以及脾不统血所致便血,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者。现用于心脏病,神经衰弱,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属心脾气血两虚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备注本方是在严氏《济生方》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当归、远志而成,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证。方中以参、耆、术、甘草温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苓、远志宁心安神;更以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气血药腻滞碍胃。组合成方,心脾兼顾,气血双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