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艳芬丨江浙印记
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早就想一睹苏杭的芳容了。随着飞机的降落,我踏上了浙江的土地,步入了我梦里的天堂。热情的江南大地用雨丝来迎接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我曾调侃要“买天堂伞咯!”浙大的校车载着我们一路前行。抬眼,只见钱塘江已然在面前。曾在书本里领略过钱塘潮的壮美,可惜我来得不是时节,还不到观潮节令。我们只是隔着车窗远望钱塘,江上有零星的船只,江两岸是林立的高楼。在我的梦里江南美景应是“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只可惜有雨有风,没有箬笠,没有蓑衣。
次日,我们在比赛之余游览了西湖,38度的高温下,我们一行撑伞、拖裙、一步三歇。脑海里残留的是如雨的汗滴,萎靡的芙蕖,半江烟水……除了累,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印迹。留了影,照了相,表示自己来过。也许我们应该在有烟花的三月再成行,那样我们才可能见到湖堤上醉春烟的杨柳。
让我感到很欣慰的是我在西湖边上拜谒了岳飞的墓,这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听着导游精辟的解说,自己仿佛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看到了岳飞心里的泪。在那里我还读到了“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幅曾经在书里看到过的对联。面对这一切的一切,我只能伫立在岳飞墓前,深深地鞠躬、鞠躬、再鞠躬。
在浙江的时间里,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人很会生活。出行有公交,有自行车……漫步杭州街头,随处可见路边的租车点(租自行车的)。如果你有杭州市民卡就可以在早上上班时把自行车骑走,下班后又将车子放到这样的租车点就可以了。我曾一时兴起,想去租辆骑骑,无奈自己不是杭州市民,得另付费,想想自己干瘪的衣袋只好作罢。不过还好,我学会了挤公交车,学会了听公交车报站名。所以那段时间里我很少打出租,多是坐公交,感觉很方便,很实惠。
不过那几日对于我们这些来自四季如春之地的人们来说真是高温难耐,在室内还好点,在室外就不行了。温度都是三十八、九度。同行的两个女伴白天就很少出房门,都是窝在房间里。而我不想枉费大好时机,就跟着几个男同志去游玩。一起去吃了美味的小吃,逛了很多不知名的小店。
对于整天三点一线的我来说,那几日真的是过得很惬意,不用演奏锅碗瓢盆交响曲,不用上班,不用受束缚……真真正正在过了一把神仙瘾!
作 者 简 介
禹艳芬,2000年毕业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保山分校,同年参加工作。2007年取得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毕业证,现任教于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第一示范小学。曾在《保山日报》和《千年茶乡》等报纸杂志上发表散文《母亲的年货》、《家乡的野菜》、《刺竹山情缘》、《童年拾遗》多篇,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