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参菩提】走近塔尔寺/张振营

我是在五月底走进青藏高原的,但到青海只是踏进了青藏高原的门。这时候的河南中原已准备收割小麦了,而青海的树叶还没有展开,青稞才出苗不久,穿着短袖还有点凉呢,但这并不妨碍我走近塔尔寺的好心情和火热的心。这倒不是因为我对佛教有什么研究或是信仰,只是想观看一下虔诚的佛教徒们顶礼膜拜的情形,感受一下佛教圣地的文化氛围,倾听一下佛音的神秘,毕竟这是藏传佛教的一大圣地,又是青海的一处胜景。

塔尔寺在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是我国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

其实,在未到塔尔寺前,我就有过一些想像:莲花山白云缭绕,峰顶上覆盖着白玉般的冰川,蓝宝石似的天空铺展着苍茫与深邃,而雪峰与天庭相接之处,则有紫色或暗蓝的星斗,不断地飘移、旋转,变幻成美丽的花朵与蝴蝶。也就是说,让那个寺院必须在一个特别寂静清幽的角度,突然进入我的眼睛,然后像一朵徐徐绽露的宝莲,以圣洁的光芒,照亮我前世今生的灵魂。但塔尔寺还是在一片纷扰和喧嚣的场景中闪现了出来,门前是熙攘的人群和商贩。

沿着石子砌成的小路,绕过鳞次栉比的佛堂大殿,我看见了那颗菩提树。据说,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前,这里还是一个寂静的山谷,鲜花烂漫,鸟鸣啁啾,一天,宗喀巴的母亲来到山谷里背水,弯腰之间,婴儿就降生了,胎血染红了野花青草,后来宗喀巴长大成人,远赴西藏学经念佛,这里就长出了一棵神奇的菩提树。

菩提树安安静静地站在那里。传说中,在月色融融的夜晚,每一片菩提树叶都清晰地显现着佛祖的头像,都有着一层淡淡的佛光。现在是正午,我弯腰捡起一片叶子,对着阳光仔细看,叶片上并没有佛像的显影,倒是诸多叶脉交叉勾连,宛若淡蓝的纤细的山间小溪。流淌着,蜿蜒曲折,仿佛真的要通向佛祖的内心,清纯、恬淡,无声无息。塔尔寺是因宗喀巴而兴的,首先他是一个为了执着的信念别母辞乡的游子,7岁便出家皈依佛门,16岁赴藏广参各教派名师,一生潜心苦修显密诸法,创立藏传佛教格鲁派,被尊为“第二佛陀”。当然既称“佛陀”,自是当之无愧的神。但东方的宗教似乎没有天生为神的,即使“第一佛陀”释迦牟尼亦曾是一个净饭国的王子,他们之所以成为神,是因为他们大慈大悲,苦心修行,最后大彻大悟,既立普渡众生之志,也给众生指出了一条挣脱苦海的道路。佛教提倡“众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即便是恶人,只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人与神其实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关键在人自己的修为。于是宗喀巴由一个普通的人,一个平凡母亲的儿子成了一个受人膜拜的神。于是许多与宗喀巴和他的母亲有关的事物也被神化,比如菩提神树、脚印石等都已成为受人景仰的神物。

在这众多神迹中,我感觉其中的一块石头似乎真的是有生命的,因为人们给它赋予了太多最真挚的情感。祈寿殿是塔尔寺一处幽静别致,小巧玲珑,纯属汉式建筑的小庭院,是为祝愿七世达赖噶桑嘉措健康长寿而建,这块石头就在祈寿殿的院内。相传宗喀巴大师的母亲背水时曾在石上小憩,于是石上涂满了酥油,贴满了钱币,但许多人没注意那石上同时还贴着无数的针与线,这才是真正让我感动的。贴针线的应该都是母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针一线都是母亲对孩子的思念与祝福,这块石头于是成了一种母性的寄托,这种祝福其实才是最无私最真诚最没有功利的。冰冷的石头也因此具有了母性与亲情。

塔尔寺中善男信女川流不息,四处匍匐膜拜。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寺外朝拜的人,他们的样子很虔诚,膜拜之势,先双手合十置于头顶,经头、口、鼻、心,再全身伏地,伏地时双手、双脚和头顶都要与地相接,即五体投地。膜拜者要拖鞋去袜,头着地处放置垫子,双手套上厚布,天长地久,摩擦过的地板上出现了两道深深的凹槽,真是虔诚与体力的结合。大幅度地趴下磕头,起来再趴下,这叫磕长头。象这样磕头要十万次才能许灵验一个愿。很多异乡人不远万里来到此地许愿,白天在这里磕头,晚上住到寺外的小旅店里,第二天接着来磕头,直到磕够十万个。那些长拜于地的人,他们衣衫破烂,袜子也磨破了,脸上没有表情,机械地一下一下地拜着,无一例外。这些朝拜的人,心中是些什么“心愿”,具有这样人生信念的人该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我们不信佛的人无法理解,更是对他们的内心世界一无所知。

塔尔寺有三绝:壁画、堆绣和酥油花。

塔尔寺的壁画大多绘于布幔上,当然也有的直接绘于墙壁和栋梁上。壁画的染料采用天然矿物质,因此具有色泽鲜艳,经久不变的特点。壁画内容虽然也讲佛教宗义,但是有明显的藏族特点,从人物到建筑,主要反映藏传佛教的思想和与内陆佛教不同的极乐世界的场景。画面布局烘染得神秘而热烈,工艺手法精湛。

堆绣是塔尔寺独有的,它是用各种色彩艳丽的绸缎剪成各种佛像、人物、花卉、鸟兽等形象,然后以羊毛或棉花之类充实其中,最后再绣在布幔上。因此这种堆绣有明显的立体感,看上去,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塔尔寺的堆绣制作精细,构图生动别致,色彩艳丽。据说,现在这种艺术已经失传,令人扼腕。

酥油花是由酥油作原料做出来的,而二十斤牛奶或羊奶才能提炼出一斤酥油。酥油花内容丰富,色彩艳丽,制作精细。有各种人物、佛像、山水楼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从局部看,颇似内陆的面人,但面人通常是一两个人物的小品,酥油花反映的往往是规模宏大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说酥油花是世上最美丽最残酷的艺术,是因为它的制作过程。由于酥油较易融化,所以必须在寒冷的冬季制作,制作时不光不能取暖,为了不使体温导致酥油融化变形,动手前还要将双手浸入盛有冰块的水盆中,使手降至冰水的温度,在制作过程中还要反复浸泡,所以艺僧们的手上都生有冻疮。尽管制作过程十分艰辛,但因了对佛的满腔赤诚和对艺术至美的追求,使他们超越了肉体上的痛苦,用冰冷的手,完成着伟大的艺术创造。酥油花在气温达到28度的时候就要融化了,使得酥油花成了昙花一现的艺术。酥油花的美丽因信仰而生,也因为信仰而死,它的花期虽然短暂,同样也是为了许多人的信仰而灿烂绽放。虽然对佛的膜拜是它们绽放的理由,也几乎没有人记得那一双双失去体温的手,但让我们感动和崇敬的仍然是那些从来不会留下姓名的艺僧们,他们才是真正的艺术家,正是他们手的工艺,心的感悟,才让我们看到了这唯美的艺术精品。

往回走时,突然一辆银灰色的高级轿车从一条巷道驶出,因路上游人众多,车开得很慢,不经意间看到司机是一个身着僧袍年轻喇嘛,旁边坐着的也同样是一个喇嘛。我愕然,因为身处于古香古色中,思绪沉浸于与信仰相关的氛围中,便以为出家人都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但很快我的思绪便回到了现实之中,恍然想起其实没有一个仙山丛林能够真的超然物外,既然如此,他们也是身处陌陌红尘中的普通人,又怎能避得红尘的沾染。其实细细想来,寺院毕竟是人与神灵之间的桥梁,而且它需要面对信众,也要满足信众的心灵寄托,还被信众所供养,它就应该一半在尘世,一半在天上。

作 者 简 介

张振营,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任河南经济日报记者,现供职于平顶山市政协。出版散文集多部,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散文》、《散文选刊》等。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微信查找公众号“jgyxcpt”进行关注

(0)

相关推荐

  • 摄影散文 ‖ 大美青海

    大地菲芳文学微刊 总525期 2021年 06月 24日 摄影  撰文 | 孙梦秋 喜欢唱<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时候,才知道,歌词里那遥远的地方就是青海.那时候,知道了青海的冬天很冷,那里有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一个人的塔尔寺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一个人的塔尔寺 甘肃 红藕 忽然很想去塔尔寺,想离开繁华的街市,离开喧闹的车马人声,寻求一个安静的庇护所. 到达青海 ...

  • 菩提本无树|​世间本无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佛偈是当年六祖慧能最终从五祖手里得衣钵的杀手锏.和慧能大师一样,神秀大师也是得道高僧,开创了北禅宗一脉.只是神秀大师提倡循序渐进的修行方法,和慧 ...

  • 塔尔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

    位于西宁南25公里处的塔尔寺,因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诞生在这里,而被黄教信徒视为圣地.在藏传佛教中,达赖和班禅都是黄教的教派领袖,而一世达赖和一世班禅都是宗喀巴大师的弟子,由此可见塔 ...

  • 塔尔寺,酥油花,藏传佛教宗喀巴

    夜里睡了不到5个小时,多梦,都有情节,但都是片断,跳跃得很.再一次领悟到董桥的"得梦,不可说"之妙.房间临街,虽是9楼,仍抵挡不住噪音,居然比订的闹铃还提前几分钟醒来. 早餐后乘车 ...

  • 【服装往事】大西北万里行之青海/梁永胜

    大西北万里行之青海 --服装往事(十三) 青海,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湛蓝的青海湖.千年的藏传佛教,披着一层层神秘的面纱,蓝天.白云,令人向往. 兰州是交通枢纽,乘上火车,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沉淀之厚/张振营

    沉淀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烟叶成熟了,烟农并没有慌着去采摘,而是平头去杈,让烟叶在烟的茎干上再静静地呆上十来天时间,待烟叶渐渐由墨绿变为绿黄之后才开始采摘.这个过程就是让烟叶的养 ...

  • 行参菩提丨梦幻丽江/张振营

    在秋高气爽的八月,我们几家邻居相约去云南.丽江是我们的云南之旅中充满期待的地方.到达丽江时已暮色合围,看四周的群山朦朦胧胧,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夜里有雨点拍打窗外的玻璃,早上起来看到树木花草都是湿漉 ...

  • 【行参菩提】张振营丨小山村传承着皇恩荣宠

    阳春四月,风和日丽.和家人朋友结伴到位于安徽省南部黟县的西递村游玩.西递隐藏在郁郁葱葱的青山里,直到车子拐进一个山谷看到一座高大的牌坊,这便是西递了. 西递的确是一个风水宝地,四周群山环抱,小桥流水, ...

  • 【行参菩提】张振营丨烟雨宏村行

    去宏村的路上天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心想这一定会影响我看宏村的心境,没想到烟雨中的宏村更多了几分诗情画意.山路弯弯,竹林夹道,青草吐翠,油菜花黄,拐过一道弯,白墙灰瓦,薄雾缥缈,宏村的美就这样地呈现在 ...

  • 【行参菩提】张振营丨行走在水墨画册中

    对婺源的向往源自于一册水墨画册,古树老屋,梯田菜花,水牛水车,有些梦里老家的感觉. 进入婺源时已是清晨,山上的薄雾在旭日的照耀下正悄悄退去.青松.翠竹就像刚揭去面纱的少女,脉脉含情地看着我们到来. 婺 ...

  • 【行参菩提】张振营丨喀纳斯秋韵

    去年盛夏时节,曾去了新疆喀纳斯,对那里绮丽的自然风光记忆犹新.可听不少去过的朋友说,那里的秋景才是最美的,今年正好有个机会,于是按捺不住向往的心情再一次与喀纳斯亲密接触. 夏天的喀纳斯完全是绿的世界, ...

  • 【行参菩提】张振营丨红石崖,屐齿深深印苍苔(散文)

    红石崖在鲁山县的西北部,是与汝州市的界山.它壁仞千尺,绵延数里,雄奇险峻,因其石呈红色而得名,崖下有村也叫红石崖. 去红石崖的山道蜿蜒曲折,坡高路陡.而过去进村的路是沿崖壁凿出的一条宽不过一米的羊肠小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走近观音山/覃太祥

    走近观音山,缘于<人民文学>举办的一次文学高峰论坛 . 对于观音山,我却是向往已久.金秋时节,荣幸地接到参加论坛的邀请,早早地做好准备,提前两天在心中备下一份焚香净气的虔诚,沐浴更衣,买票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端午时节话杨梅/廖贤礼

    四月枇杷满树金,端午杨梅血样红. 小时候,我跟妈妈去山上砍柴,看见树上青涩的杨梅,就问妈妈,杨梅什么时候才能长熟?妈妈告诉我:到了端午节,杨梅红出血.此后,我就记住了那句谚语,每年端午节前后,自然会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