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秀枝丨暂别家乡……
我的第二故乡—化德县,我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对这片土地、这里的乡亲我有着深厚的感情。
再过三年就进入花甲之年的我,生在内蒙古,长在内蒙古,喝着内蒙古的水,顶着内蒙古的风霜一直到如今。而今我要到大上海带孙子,暂时离开家乡一阵,心里倒有点那个。小的时候,就听人说上海是全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那里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生在农村的我曾想:上海,这一生我是不可能去的。没有想到儿子毕业后竟然选择了上海这座城市,他成了地道的上海市民,在那里成家立业,这就意味着我和上海会有很多来往。上海难懂的语言,高傲牛逼的上海市民,高温多雨的气候,我这个高血压患者长期生活在那里,能适应吗?不得而知。
儿子在外打拼,带孙子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走之前我有一大堆事情需要做。寄包裹,收拾衣物,走亲访友。故乡的婆婆要看,身边的朋友要看。有几位恩人必须看,一位是老乡白姐,一位是以前的学生家长耿凤英,还有二姨,几位特别亲近的朋友、同事也要看。
白姐和凤英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是她们陪伴我走出了困境。2006年坐休,离开单位的我无可适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加上更年期,我患了抑郁症。病情最严重的日子,她们两家成了我的避难所,她们二人成了我的救命稻草。那时的我天天都有死的念头,觉得自己活的真没意思,唯一可去的地方就是她们两家。凤英夫妻双双下岗,凤英在她姐的房里开了个话吧,捎带卖些小商品。丈夫开个出租车,女儿女婿都没有正式工作,开了个网吧。凤英除了看话吧,就是给丈夫和女儿做饭。凤英做饭很拿手,味道好,也可口,每天变着法变换饭菜的品种,女儿怀孕那阵她更是辛苦致极,她伟大的母爱令我十分敬佩。在她家的那阵子,我常常品尝她的杰作。记得我一去到她家,一块软软的厚厚的坐垫就递了过来,我是她话吧的常客,我感觉她也非常欢迎我的到来。
白姐老公是从包头煤矿调回来的,回来没几年丈夫就下了岗,只好去打些临工。好在两个孩子都是国家正式工。我去到她家,靠被垛盘腿坐在炕上,很少说话,呆呆的像个傻子。不论去到哪家,我都感觉很自在,有时她们还说些宽慰我的话。就这样整整一年,直到我被学校返聘,才结束了这段生活。
二姨是继母的远方妹妹——必去告别。1989年我家要翻新房子了,我住进了二姨家,善良的二姨把钥匙随手递给我,家里的东西都敞在那里,任我怎么使用。那段时间我们两家常常同吃一锅饭,从此二姨成了我的亲人。从二姨家搬走之后,一有闲空就自觉不自觉地去二姨家走走。
还有我的同事冯老师、郗小妹、王老师等,都是相处多年的老同事,彼此的友谊都是经过考验的。冯老师我们年龄相仿,同年坐休,坐休后我们似乎走得更近,俩家常有经济往来,几十年如一日,彼此都没有红过脸。坐休后,她常在百忙中来找我,我两一起购物、聊天等。郗小妹小我几岁,我们没有年龄差距,经常形影不离,一起上街购物、一起锻炼身体、一起聊天……相处近30年,彼此是那么的投缘。王老师是坐休后走到一起的,我们常常一起锻炼身体等。她是一位老大姐,很会关心人,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她是我的姐姐。最难忘的是,她特意为我做的那纯山药粉饺子,那天在她家里,桌上摆满了菜,我和她老公每人一杯白酒,那顿饭吃得我心花怒放,饭后我和王老师躺在她家炕上,说着就进入梦乡,很惬意。还有我的朋友刘姐,和我同岁,她租房住到我家东边,我们成了邻居,便成了朋友,彼此都看好对方。她到外地看病,只给两个人买了礼物,一个是她父亲,一个是我,接到她的礼物,我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我的文友丽丽,十几年前我们就曾认识,十几年后是文学把我们连在了一起。怎能忘记,坐在她的车上,共同追求着文学之梦。今年又是她把我带到了北京、天津,使我又一次享受了快乐之旅,这次旅行更增进了我们的友情。她的毅力、坚强、执着、为人等深深地感染着我。总之,好多朋友一定要告个别。
要离开了,突然想到回自己亲手建起的平房看看。从2008年搬到楼房,一直都有回平房看看的想法。但始终没去。前几天,我敲开主人的门,便走了进去,迎接我的是一位和我年龄相仿的女主人,主人热情大方,穿着时尚。
一进门首先看见了我曾经使用过的饭桌,掀开桌布,我深情地抚摸着它,心里很不是滋味。走进客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组带顶柜栗色花纹衣柜,还有后墙那两块镶满墙的穿衣镜,高两米、宽1.5米。看着自己使用过的物品,往事如烟。现今门窗油漆斑驳脱落,想当年我每隔两年都要油漆一次门窗和隔扇,辛苦之后,看到鲜亮如新的劳动成果,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欣慰。有时同学去到家里,开玩笑说,你的房子是科局级别的住宅,我会脸上乐呵呵、心里美滋滋。而今来到故地,我怎么也找不回当年那干净舒适的感觉了,心里越不是滋味。别了,我亲手建起的房屋。你今天虽然已成他人室,但你在我心中永远属于我。
那个我每天必光顾的早市。晨练完就随着人流直奔早市,去到早市,就买下一天食用的瓜果蔬菜。有时不买东西也要去转上一圈。今年早市比往年更繁华,更具有规模,品种更齐全,场景更趋于规范,衣服类、蔬菜类、小商品类各占一方,分别排列在马路两边。我是这个早市发展史的见证人之一,所以我非常喜欢这个早市。只要生活在小城,我就一天也离不开早市。
走之前,我赶着吃了几顿家乡美食油炸糕,去到上海好多内蒙食品是难以吃到。比如家乡美食山药鱼、莜面囤囤、打拿糕……
人啊人,五十多年生活在内蒙古的我,一直有一个念头,家乡恶劣的气候、又脏又乱的环境,退休后一定到外地度晚年。今天只是暂时的离开,怎么就有那么的不舍,诸多的牵挂?大概如人所说,故土难离。
唉!人还是旧的好。别了,我每周必去的护理室,别了我早晚跳健身舞的广场,别了我常常光临的那个娱乐场所,别了我一日三餐的锅碗瓢盆,别了我的302室。
别了,我亲爱的故乡。
作 者 简 介
龚秀枝,女,内蒙古退休教师。80年毕业于乌盟师范,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喜欢写记事散文。2013年到如今散文分别发布《北方新报》、《东方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