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的用量多少克
青蒿
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夏秋季花将开时采割,除去老茎。鲜用或阴干,切段生用。
【处方用名】青蒿、香青蒿、鳖血拌炒青蒿。
【炮制加工】(1)青蒿:拣去杂质,除去残根,水淋使润,切段,晒干。(2)鳖血青蒿:取青蒿段,置大盆内,淋入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拌匀,稍闷,待鳖血吸收后,入锅内文火微炒,取出,晾干。(每青蒿段100斤,用活鳖200个取血)。
【功效及用法用量】苦、辛,寒。归肝、胆经。属于清虚热药。具有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的功效。主治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常用剂量:6~15g,内服,煎汤,治疟疾可用20~40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浸绞汁饮;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大剂量应用经验】
1.陆子遗经验:治疗间日虐。患者所用的青蒿系本地生长的菊科植物小叶黄花蒿的叶。将叶洗净, 加2倍左右的水, 浸泡15min后煎煮, 煎煮时要翻动药叶,待煮沸后再继续煮3min(煎煮时间过长则效果降低) , 滤取药液, 药渣加压取汁,合并此两液,一次口服。药叶只煎一次即弃去不用。成人一个疗程的用量为干青蒿叶620g,首次服100g,以后各次用65g,一日三次,连服三天。小儿用量酌减,如用鲜叶用量加倍。(《新医药学杂志》,1979年第6期)2.聂昭义经验:治疗尿潴留。鲜青蒿200~300g,搅细碎(注意勿让汁水流掉),旋即敷于脐部,敷药外面覆盖25×30cm塑料薄膜及棉垫各一块,胶布固定即可。敷药后,患者有下腹部清凉舒适之感,待排尿后,即可去药。(《中医杂志》,1982年第4期)3.李继昌经验:治湿热未化之蛔积,李氏嘱患者自采鲜青蒿1束(60g),捣汁1杯,约20mL,调蜂蜜1.5g,日服1次,空腹下,服药3次后,患者即吐蛔成团,难以计数。(《李继昌医案》)。
【大剂量配伍及名方应用经验】
1.苏晓燕、胡亚力经验:治疗肿瘤发热46例。认为肿瘤发热属中医“内伤发热”范畴,多为虚热,大部分患者以阴虚为主。故以青蒿鳖甲汤加味(青蒿30g,鳖甲20g,知母20g,生地20g,丹皮20g,银花15g,连翘15g,地骨皮15g,桑白皮15g,黄芪15g,当归15g),方中青蒿用量达30g以奏清热透络、引邪外出之功。46例中疗效优26例(56.52%),良16例(34.78%),差4例(8.7%)。疗效优、良为有效,有效率为91.3%。(《中西结合使用临床急救》,1998年第8期)2.边荣华经验:治疗癌症发热。用青蒿鳖甲汤加味,(基本方:青蒿20g、鳖甲30g、生地30g、知母10g、丹皮10g、黄芪20g、水蛭10g)临床加减:挟痰湿者加佩兰、扁豆;兼瘀血加土鳖虫、桃仁;热毒蕴结加生石膏、金银花;气虚甚者加党参、白术。总有效率达75%。认为癌性发热多见于中晚期癌症患者,其机理多为久病耗伤气阴,气阴两虚,阴阳失调,气虚则无以化生津液,则阴津俱亏,阴虚不能敛阳,虚阳外越故表现发热。治疗应以养阴清热为大法,用青蒿20g达透热之功。(《天津中医》,1997年第5期)3.张继成经验:治疗光化性类网状细胞增生症17例。认为本病的发生机制为阴虚血热为内因,感受风热燥邪为外因,内外之邪协同入血分,化火伤阴生湿,损伤皮肤脉络而致本病,用药原则:透血分之热邪兼顾养阴,滋阴凉血而不留邪。以青蒿鳖甲汤加味,方中青蒿用量20g,以其苦寒入阳分,达透湿热之邪外出之功。治疗结果:治愈10例,有效5例,无效2例。(《中医杂志》,2001年第08期)4.谢正坤、王玲华经验: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用青蒿炙甘草汤(青蒿30g,炙甘草20g)治疗总有效率94.6%。(《中西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7年第7期)5.蒋玉兰经验:治疗结核发热。用变制清骨散加味(鳖甲(先煎)、青蒿各30g,柴胡、地骨皮、知母、秦艽、杏仁、南、北沙参、天、麦冬、川贝母各10g,川连、甘草各5g)。认为结核发热是结核毒血症的表现,病机为阴虚发热,治当养阴透热。方用青蒿30g,取其苦寒透热之功。(《四川中医》,1997年第8期)。
【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