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最有效的慢性胃炎治疗方法大全

在医学上慢性胃炎一般没有黏膜糜烂,故常称为慢性非糜烂性胃炎。临床上分为慢性胃窦炎和慢性胃体炎两类。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有消化道不良的表现,包括上腹饱胀不适特别在餐后、无规律性上腹隐痛、嗳气、泛酸、呕吐等。A型胃炎可出现明显厌食和体重减轻,可伴有贫血等病症。那么,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法有那些呢?通过长时间的收集小编收集各类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法,想了解的朋友我们继续往下看,慢性胃炎治疗方法大全如下

肝胃气滞证
【主症】胃脘痞胀疼痛或攻窜胁背,嗳气频作,苔薄白,脉弦。
【方名】柴胡疏肝散
【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柴胡6克,枳壳6克,白芍10克,香附6克,川芎6克,甘草3克。
【功效】疏肝理气。
【用法】用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3次,每次
【方解】方中用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理气疏肝,助柴胡以解肝郁;川芎行气活血而止痛,助柴胡以解开经之郁滞,二药相合,增其行气止痛之功,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为佐药。甘草兼调诸药,亦为使药之用。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

寒邪犯胃证
【主症】胃脘冷痛暴作,呕吐清水痰涎,畏寒喜暖,口不渴。苔白,脉弦紧。
【方名】皮附丸加味
【来源】《良方集腋》
【组成】高良姜、香附子等分,为末,以米饮汤加入生姜汁一匙,盐一撮,为水丸,每次服6克
【功效】散寒止痛。
【用法】开水送服。或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是治疗寒邪客胃,寒凝气滞的基础方。方中高良姜温胃散寒,香附行气止痛。

【方名】正气天香散
【来源】《中医内科学》
【组成】乌药10克,陈皮10克,干姜6克,木香6克,当归10克,甘草6克。
【功效】散寒止痛。
【用法】上药研磨为细粉,每次6克,或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乌药、木香、陈皮理气止痛;当归养血通络,甘草缓急止痛干姜温中散寒。

胃热炽盛证
【主症】胃痛急迫或痞满胀痛,嘈杂吐酸,心烦,口苦或黏。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数。
【方名】清胃散
【来源】《脾胃论》
【组成】黄连6克,当归3克,生地黄10克,丹皮5克,升麻12克
【功效】泄热和胃。
【用法】研细末,水煎去滓,放冷服之。

食滞胃肠证
【主症】胃脘胀痛,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缓。苔厚腻脉滑或实。
【方名】保和丸
【来源】《丹溪心法》
【组成】山楂180克,神曲60克,半夏90克,茯苓90克,陈皮、连翘、菜菔子各30克,共研细末,糊丸,每次服5~10克
【功效】消食导滞。
【用法】开水或炒麦芽汤送服,或按原方比例十分之一的用量,作汤剂煎服
【方解】方中山楂善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消食健脾,能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消食下气,可消麦面痰气之积;半夏、陈皮行气化滞,和胃止呕;茯苓健脾利水,和中止泻;连翘散结而清热,用麦芽汤送下,以增强消食之力。

【方名】枳实导滞丸
【来源】《脾胃论》
【组成】大黄9克,枳实9克,神曲10克,云苓8克,黄芩6克,川连6克,白术8克,泽泻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病人湿热食滞,内阻肠胃,引致积滞内停、气机壅塞,故脘腹胀满疼痛;食积不消,湿热下注,故有泄泻或下痢;另外,热壅气阻,故出现大便秘结。方中大黄攻积泻热;枳实行气消积除胀;神曲消食化湿黄芩、川连清热燥湿止痢;云苓、泽泻利水渗湿止痢;白术健脾止泻。

瘀阻胃络证
【主症】胃痛较剧,痛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拒按,或大便色黑舌质紫黯,脉涩。
【方一】①失笑散合②丹参饮加减
【来源】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②《医宗金鉴》
【组成】灵脂15克,蒲黄15克,丹参30克,檀香5克,砂仁5克。
【功效】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丹参、蒲黄、五灵脂活血消瘀止痛;檀香、砂仁行气和胃七活血止血;大黄荡涤肠胃,调畅气机

【方名】少府逐瘀汤
【来源】《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10克,赤芍12克,五灵脂10克,元胡10克,干姜10克,茴香6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乌药12克。
【功效】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当归、赤芍、桃仁、红花、五灵脂活血化瘀;干姜、小茴香温经通阳;元胡、乌药行气化瘀止痛。

胃阴亏虚证
【主症】胃痛隐作,灼热不适,嘈杂似饥,食少口干,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方名】沙参地黄汤如减
【来源】《柳州医话》
【组成】沙参10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20克,枸杞子10克,川棟子5克,白芍12克,甘草6克。
【功效】养阴益胃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养阴益胃;当归养肝活血而具疏通之性;川楝子、生白芍疏肝理气,和胃止痛;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方名】麦门冬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太子参12克,麦冬15克,粳米15克,竹茹10克,石斛10克,桑叶10克,法夏6克。
【功效】养阴益胃。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牌胃虔寒证
【主症】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热喜按,泛吐清水,神倦般未感乏力,手足不温,大便多溏。舌质淡,脉沉细。
【方名】黄芪建中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黄芪20克,白芍18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饴糖30克、大枣4枚。
【功效】温中健脾。
【用法】水煎去滓,加饴糖溶化温服,每日一剂。
【方解】黄芪建中汤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是增强益气建中之力,阳生阴长,诸虚不足之证自除
【按语】如气虚乏力明显者,应重用黄芪,并加党参,以增强补气作用;畏寒,肢冷,宜加附子温阳祛寒;心悸不宁,脉细而弱者,加熟地首乌枣仁等补血养心。

【方名】理中丸
【来源】《伤寒论》
【组成】人参9克,干姜9克,炙甘草9克,白术9克
【功效】温中健脾。
【用法】蜜丸,日服2-3次,每次9克,温开水送下;或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水煎取汁,分二次温服。服后饮热粥适量,并加衣盖被。
【方解】方中干姜大辛大热,直入脾胃,为温中祛寒,振奋脾阳之要药,为君药;人参甘而微温,补气健脾,促进运化,为臣药。君臣相合甘温辛热,温补阳气。白术苦温,健脾燥湿,配人参复脾运而正升降,为佐药。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缓急止痛,兼和诸药,为使药。四药相合共奏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之功。
【按语】泛酸者,加吴茱萸瓦楞子;泛吐清水较多,加干姜、陈皮半夏、茯苓;寒重痛甚,呕吐肢冷者,加大建中汤或理中丸。

以上就是今天的慢性胃炎治疗方法大全,关注Zhmf5,每天都会给大家带来新的治疗偏方,愿大家百病消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