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四个基本规律,尤其是矛盾律,能有效提升思维能力(1)
文章共2714字,建议阅读10分钟。
逻辑的基本规律
逻辑的基本规律有四类,它们分别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一、同一律
同一律是指在同一个论证和推理过程中,每一个概念或者判断都必须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所谓同一就是指任何一个概念都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即A是A。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始终是不变的,其性质是稳定的。
在数学和物理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向量的概念,其内涵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根据向量的概念,我们能判断出力是向量,速度是向量,速率不是向量,数轴也不是向量。因为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所以不是向量。数轴也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所以也不是向量。
可能有小伙伴会说,数轴的箭头难道不是方向吗?不是,方向的本质是角度。关于这个问题,小伙伴们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可以回答大家的疑问。
违背同一律的形式有两种:混淆概念或者偷换概念。
混淆概念是由于认识不清,是把表面相似的不同概念,当做相同的概念来使用。偷换概念,是把本来不同的概念混同起来,故意制造概念混乱。混淆概念是无意的,偷换概念是有意的。
比如在签订买房合同时,“定金”和“订金”经常被混淆,看似两个词是一样的,但是它们的内涵却是不同的。“定金”是预先支付的、具有担保形式的预付款。我国《担保法》规定:付款方一旦违约,无权要求返还定金;而商家违约,则需要返还双倍定金。
“订金”纯粹是预付款,没有担保功能,付款方一旦违约,有权要求返还订金;而商家违约,只需退还订金,无需赔偿。如果我们在签订合同时,使用的是“定金”一词,我们有可能违约,但却不想有任何损失并且要回定金,这是办不到的。所以我们签合同时一定要注意准确用词,确保概念前后的一致性。
再比如,在打击官场腐败的过程中,公款吃喝是重点打击对象,但是某单位领导却说:“人活着,谁不吃喝?如果吃喝是腐败的话,那么人人都在腐败。”这位领导犯的错误就是偷换概念。公款吃喝是利用公权力为自己谋利,这位领导把概念偷换为人们的日常饮食。
同一律的作用
任何正确的言论,任何科学体系,它的概念和判断都应当保持同一。违背同一律,任何言论和科学体系都难以成立。
二、矛盾律
矛盾律是指在同一个论证和推理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判断,不可能同时为真,必有一个是假的。任何一个判断都必须保持同一,不允许自相矛盾。肯定就是肯定,否定就是否定,不能同时既肯定又否定一个事物。比如不能说地球是圆的,同时又说地球不是圆的。
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常见的就是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是每个人都可能会犯的错误,但是矛盾律的意识,是最能体现批判性思维的一种能力。在辩论中,矛盾律是反驳过程中的有力武器,能快速发现和揭露对方的逻辑矛盾。
矛盾律的作用
矛盾律的作用是排除论证过程中的逻辑矛盾,保证推理和论证过程中首尾一致。任何正确的思想和言论,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保持一致性,不能出现矛盾,如果出现逻辑矛盾,就必须排除,否则就难以成立。
三、排中律
排中律是指在同一个论证和推理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判断,不可能同时都是假的,其中必有一真。
排中律要求人们在是非面前,对问题必须做出明确的回答,不允许模糊。如果两个判断是相互否定的,那么必须肯定其中一个是真的,不允许对两个判断都加以肯定或否定,也不允许既不肯定又不否定的第三种可能。
违背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有:非此非彼和模凌两可。
非此非彼是指对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同时予以否定,从而丧失了判断的明确性。
模棱两可是指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既不肯定又不否定,或者对二者都肯定,实际上仍然是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和主张,不做明确的回答。
排中律的作用
排中律的作用,就是为了消除人们认识中的不确定性,消除模糊空间。
四、充足理由律
在论证的过程中,任何判断被确定为真时,必须以充足的理由作为根据。充足理由律的逻辑要求有三条:
第一条:理由必须真实;
第二条:理由与推断之间,要有必然的联系;
第三条:理由必须充足。
任何一个科学论断或科学理论的提出,都必须有真实的判断或者事实作为条件和依据,并且这些条件和依据与结论之间有必然的和充足的逻辑联系。只有如此,一个论断或理论的成立,才可以说是经过严密逻辑证明的,是具有说服力的。
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有两种:
一是虚假理由;
二是理由和推断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小结
任何客观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客观事物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逻辑规律就是客观事物的稳定性在人脑中的反映。逻辑的基本规律就是学习、理解、掌握、运用各种不同推理和论证的基本要领,是人们运用概念、做出判断、进行推理和论证时所遵守的最起码的思维准则,是思维形式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