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唐寅并不潇洒,居然是靠画春宫图维持生计?

  唐寅早期绘画,“远攻李唐”、“近交沈周”。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虽师周臣,却有胜蓝之誉。 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

  

  唐寅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享年54岁。唐寅去世时,家中一贫如洗,经济十分困难,最 后还是他的好友祝枝山慷慨相助,将他埋葬在桃花庵附近(在《唐寅点秋香》中,9527那样对待祝枝山,确实有些不够厚道了)。至于唐寅的那些珍品字画,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并不值什么钱,“上好良田无人买,谁肯购我画中山?”(语出唐寅自嘲诗)正是他生活窘境的真实写照。

  唐寅于明成化六年出生于苏州,父亲唐广德,靠做小生意养活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少年唐寅记忆力超群,过目成诵,读书速度奇快,“每夜尽一卷”。唐广德认识到儿子超凡的天资,不惜重金延请名师教导唐寅。几年之后便超过了老师,在人物、山水、花鸟等多种题材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唐寅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思想趋向解脱颓唐,又将自己的屋舍改称为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岁。

  唐寅在《五十言怀》中,为自己的一生作了这样的总结:“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众人多道我神仙。些须做得功夫处,莫损心头一片天。”

  

  在唐寅的艺术作品中,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扇面作品。折扇起源于明代,除团扇外,折扇扇面在此前是没有的,因此明代折扇具有追本溯源的意义,鉴于扇面的特殊价值,其市场升值潜力巨大。

  唐寅在诗词中有其独 创的成就,其诗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警拔清新,对人生、社会常常怀着岸傲不平之气。如《把酒对月歌》中:“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枝桃花月满天。”又如诗云:“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需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时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反映出消极宿命论的情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