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启丨塞外行(一)
我在少年时学过一首诗词:“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虽然简短,却在心中埋下一颗向往大漠草原的种子。直到今年,我才有机会来实现少年的梦想。2019年8月10清晨6点,我和妻子跟随旅行团开启了塞北草原之旅。
我们一路北行,在到达天津与河北交界处之前,沿途多为平原。但此后直到承德北部的塞罕坝,所见全为山地。车行深山巨谷中,两边都是崇山峻岭,在很少的一些山谷平地上住着少量人家,就连下辖八个县的地级市承德也蜷缩在群山之间,只似平原上的一个县城大小。大巴车没用几分钟便穿城而过,当时才晚上九点多,街上路灯昏暗,几无行人。导游说当地没有夜生活的习惯。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是不相信的,即使在我居住的五线城市淮北,晚上十点多也到处灯火通明,人声喧闹,车如流水。我们在城外宾馆住了一夜,一早上起来,我在宾馆周围转了一圈,宾馆扔处于山谷中,两边连绵的大山陡峭,直插云天,但所有的山体绿化很好,植被丰富,满眼翠绿,山顶云雾缭绕,宛若絮帽。空气极为清新,深吸一口,一股清凉之气沁人心脾。
上午继续北行,慢慢地,地形变成山地与丘陵交杂的状况,再往后,地貌以丘陵为主体了。在中午我们到达一处森林中间,导游说这是塞罕坝。我精神一振:这就是感动全国人民的塞罕坝,我早在多种媒体见过无数关于它的介绍,今天却实实在在地踏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塞罕坝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传奇,1962年,还是荒寂高原的塞罕坝,迎来了天南海北的来客,127名林业大中专毕业生和原来林场的242名干部职工,组成了369人的植树队伍。没有房屋,就住仓库、车库、马棚、窝棚;没有食堂,就在院子里架上几口大锅,吃的是全麸黑莜面加野菜,面对他们的是茫茫黄沙旷野……他们在塞罕坝扎下了根,一棵棵树也在塞罕坝扎下了根。那是一个艰难创业的时代、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那是一个创造奇迹的时代,在高寒荒漠上,三代塞罕坝人艰苦卓绝奋斗半个多世纪,造出二百多万亩人工林海,为京津构筑起一道防沙源、涵水源的绿色长城,这是现代版的“愚公移山”。塞罕坝的故事和精神,代表着一份坚守、蕴含着一种感动,更是举世震撼的壮举。电视剧《最美的青春》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壮举。我跑进路边的森林中,抚摸着一棵棵笔直的已经成材的松树,想像着这些树木的来之不易,对塞罕坝植树人的敬意油然而生。
不久,导游联系来了13辆越野车,每车载四人带我们来一次森林草原深度游。他们是一个车队,组织严密,队长坐头车开道,与后车首尾呼应,随时通报路况,注意会车安全,指挥整个车队有序行动,并用风趣的语言讲解沿路风情和游客要注意的地方。我所乘之车的司机师傅是一位三十左右的年轻人,车技娴熟,时而爬陡坡,时而俯冲下坡,时而急转弯,皆应付自如。路况好些时,他也给我们讲解路边的花草树木,特别是塞罕坝的历史。原来他就是塞罕坝植树人的后代,提起祖辈人的奋斗过程和精神,话语里都充满了自豪。他说塞罕坝现在重点是护林和发展旅游业,他所从事的开车带游客的深度游因为游客多,收入不错,一天可以收入四千多元,家中已有几辆越野车了。经过一片低矮的土墙平房时,师傅告诉我们这是特意保留下来的以前的住房,可以看出当年条件多么恶劣,现在的生活多么美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我们共同感慨道。
车行百里左右,越过层林,来到一处被称为“塞外坝上草原”的地方。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踏着青青的草原,看不到尽头,似一条绿色的起伏的毯子一直铺到了天边,迎接着贵宾的到来,天边的云像是那个裁缝剪成了各种花边,衬托着这片绿色,一轮白日挂在西天,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天空也变成了暖暖的。成群的牛羊时而慢慢啃着青草,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时而悠闲地静卧一会,好像也在带有意识的回味这片绿。此刻的空气,很是安逸,有暖暖的风,也有淡淡的绿的清香。这样壮美的草原风光对长期生活在黄淮平原上的游客确实具有吸引力,车刚一停下,游客们便笑着叫着跳下车,扑向草原,扑向羊群、牛群,要近距离地触摸草原。这时一首诗在我脑海中浮现:“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无边翠绿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霄。”我和妻子漫步草原,妻子惊喜地辨认着一支支见过的或没见过的花儿,它们像漫天的星星散落在无边的碧绿中,点缀着草原。在一处高地,我停下久久地远眺,享受着实现儿时夙愿的快感。没有到过草原,你就不能明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那份寥廓和深远;没有到过草原,你就不知道‘天穹压落、云欲擦肩’的那份豪迈和洒脱;没有到过草原,你就永远不能体会在大自然的雄奇和伟大面前,你的灵魂是一种怎样地颤动和震撼!
草原上矗立着几百座风力发电机,在呼呼地转动着,据说这是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大草原足以容下它们,呼啸的北风给它们提供了无穷的动力,清洁环保,电力充足。看来当地政府相当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草原深处有一湖泊,因有野鸭出没,所以称之为“野鸭湖”。四周野草丛生,芦苇环绕,高原的水很珍贵,是饱食青草过后的牛羊和野兽的重要水源地,牧民们非常珍惜。此时已是傍晚,夕阳渐沉,阳光洒在水面上,浮光跃金,粼粼闪耀,山峰、树林、草原、夕阳,一切都像静止了一般,一切又都这么和谐美好自然。我呆呆地望着眼前的美景,忘记了一切烦恼。直到导游招呼大家上车,我才恋恋不舍地踏上归程。
作 者 简 介
朱良启,男,现年48岁,毕业于安师大中文本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烈山区淮北七中。淮北市作协会员,烈山区作协常务理事。《行参菩提》新媒体十大金牌作家。2014年开始散文随笔写作。先后有二十多篇作品在省市区获奖。在省市报刊、网络媒体发表文章近230篇,60多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