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诗话》1 中原逐鹿 雄争天下
典故诗话
(第一辑·第1卷)
帝王官府 贤臣名将
编者 朱升
《典故诗话》1
《典故诗话》
帝王官府 贤臣名将
(第一辑·第1卷(1)
320中原逐鹿 雄争天下
【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以鹿喻帝位),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释典】:解 释 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中原:本来指我国黄河中下游一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现泛指整个中国。常比喻帝位、政权。
“ 逐鹿中原”的典故出自《史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因此“逐鹿中原”有争夺天下的意思;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谈助·逐鹿》:“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以天下喻鹿,语虽出於汉世,然《春秋》有其语矣。《襄十四年》: 戎子驹支 曰: 殽之师,' 秦师不復,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 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 晋 踣之’,则其语尚矣。不独是也。《六韜》: 太公 谓 文王 曰:取天下若逐野鹿,而天下共分其肉。则逐鹿之説久矣,不在汉世也。”
“问鼎中原”的典故出自《左传》,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
由此看来,“逐鹿中原”和“问鼎中原”中的“中原”大同小异,同,是指两者都有天下的意思;异,在于楚庄王当时居于荆楚之地,相对于春秋的晋、鲁、卫等国较为靠南,因此中原又有“居于中心之地的国家”的含义,只是后来引申为广义的天下而已。到了秦统一六国,中原的含义应该与春秋时的不同,更多的指代为天下。
传统理解 :古代的时候兴盛狩猎之风,鹿是最常见的被捕猎对象,逐鹿的本意是追逐作为猎物的鹿,但是在史学上的“逐鹿”将鹿引伸为国家或集团的利益,秦国瓦解之后,它的原来的利益就象放到野外的无主鹿一样,谁追到就可以享受到利益,就好像打猎时候追逐真正的鹿一样,谁得到就归谁。
在金庸小说《鹿鼎记》中写到:鹿十分温训,任人宰割,从来都不反抗,就像封建社会的百姓一样,认统治者宰割,所以用来比喻百姓,逐鹿中原就是抢百姓,也就是争夺天下、夺取皇帝的位置。
2、互争胜负、高下。
【典形】:鹿失嬴秦、鹿走三山、鹿走中原、秦鹿、秦失鹿、中原无鹿、鹿走中原、鹿走周原、失鹿狂秦、争鹿、逐鹿、逐中原鹿、逐原人、中原逐鹿、逐鹿中原、天下逐鹿、鹿死谁手。
【用典】:
1、[争鹿]清·康有为《出都留別诸公》:“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2、[中原逐鹿]现代作家·沈从文《穷与愚》:“……自然在另一群人生命中又得到的抬头机会,即'中原逐鹿捷足先得’ 的英雄意识。”
3、[中原逐鹿]唐·魏征《述怀》诗:“中原还逐鹿,投笔事戎轩。”
4、[逐鹿中原]近代·刘伯承《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互为觭角,逐鹿中原,机动歼敌。 ”
5、[逐鹿]《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於是人希逐鹿之图,家有雄霸之想。”
6、[逐鹿]清 李渔 《奈何天·分扰》:“两下里分头逐鹿,各仗 韩 卢,并倚昆吾。”
7、[中原逐鹿]近代·周恩来 《春日偶感》诗之一:“中原方逐鹿, 博浪踵相踪。”
8、[中原逐鹿]宋·程大昌《演繁露续集·谈助·逐鹿》:“中原逐鹿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9、[中原逐鹿]唐·温庭筠《过五丈原》诗:“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10、[中原逐鹿] 清孔尚任《桃花扇·迎驾》:“一旦神京失守,看中原逐鹿交走。”
11、[中原逐鹿]近代·郭孝成《陕西光復记》:“当中原逐鹿之时,正豪杰从龙之会。”
12、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摺:“目今秦失其鹿,天下逐之,不知久后鹿死谁手。”
13、[中原逐鹿]《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之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中原逐鹿。”
14、[鹿死谁手]《晋书·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译文】:晋朝时北方的五胡十六国中,赵国国王石勒十分有才干,但自以为是,有一次他问大臣徐光,他能与历史上哪位皇帝相提并论。徐光答复为汉高祖刘邦。他笑道,他只能做刘邦的部下,但与刘秀并驱于中原,相互较量,那就不知鹿死谁手了。
朱升2019、11、2、
蕲春县朱升
20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