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存在这样一个怪圈:“名校生看不起一本生,一本生瞧不上二本生,而二本生嘲笑专科生不算大学生。”对于双非学子来说,既没有名校光环,学校提供的机会也少,未来在就业市场上也没有竞争力。考研成为了个人逆袭的好机会!
但是逆袭,哪有这么容易?多数学生却望而却步,这一答案直接指向了“歧视”一词。知乎、微博等平台中,基于这一问题关注最多的也是“歧视”问题。
“考上双一流可以为爸妈争气!”
“考上好的大学才能找到工作!”
“好的大学平台高,自己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
无论你报考211/985出于哪一种原因,这些都会成为你努力过程中强有力的支撑。关于双非学子该不该报考名校?会不会受到“歧视”这一问题,铎铎有话说。
木铎新传的官微前段时间发起了一个投票,“你担心双非院校复试受歧视吗?”在投票结果中不难看出,“担心”的同学人数最多。同学们的担心大多来自于学长姐的经验、新闻报道、微博信息等,这些信息会给大家传递一个信号,“我是双非,我可能在复试中受到歧视。”新闻学子都知道“后真相”这个词语,感性大于理性,面对事情付诸于情感。当一个信息出现时,我们首先应该判断这个人是不是真的遭遇了歧视,如果无法确定事情的真相,那就不可以过早下结论。会不会是为了获得流量?引起关注?在没有石锤之前,我们要保持合理的怀疑。“被歧视”是很难界定的,导师是不是因为他的院校是“双非”而给他复试低分?这个问题需要画上一个问号。首先,因为复试考场的一些规则,除了考官没有人知道这个考生的复试表现如何。有没有他自己形容的那么好?和其他学生比起来,他是否真的很优秀?且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其次,多数院校子在复试结束后会公布录取名单,但是名单上不会显示这些学生本科是什么学校。这样的话,如果没有准确的被录取学生的本科信息,同时作比较,“歧视”从何谈起?最后,复试分数打分,没有固定准确的答案,因此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所以很难有100%一样的衡量标准。
“歧视”,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是一种内在自卑的表现,来自个体对于自身某种缺陷和不足,并且将其放大后的不确定性。“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当你进入复试考场,你的学历背景,初试成绩等信息,几位考官面前的资料上均有显示。如果一个考生来自于一个985或者某名牌院校,这样的学历背景一定会给考官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样的第一印象是作为常人都会有的。如果在这样的前提下,同学表现的也很好,当然就是高分了。可是有些同学就会认为高分是来自于“名校”,忽略了同学的表现。好的学校,相对来说会有更好的机会和资源,这是一个我们都默认的事实,也是很多人想报考的原因之一。而本科四年就在这样好的环境中成长的同学,他们参与的学术项目、比赛实践、实习经验等,都会有明显的优势。长期这样的熏陶和锻炼下,他们的个人实力相对来说都很高。
3 自我服务式归因
考研中,有双非逆袭成功上岸的,当然也有失败的。失败的同学会去找原因,成功的同学也同样去会找原因。当我们得知自己上岸时,会很乐意接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大多数人在这个时候把成功归结为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失败的同学,却将其归咎于诸如“运气不佳”、“受到歧视”等这样的外部因素。在考研这种既需要实力力又靠运气的情境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铎铎子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凡事应先从自身出发考虑,落选了要反思,问问自己“实力”究竟够不够?
复试是对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实力”,你不得不服!当然,双非院校也有很多优秀的学生,实力突出,这个也是你实现逆袭的武器。无论是首因效应,还是名校学子的“实力”,都是他们“高分”的影响因素。看问题一定要进行全面分析,切不可戴帽子。
3月11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布21考研的拟录取名单。在被录取的25位同学中,有12位同学的本科为双非院校,双非占比达到48%,其中一本、二本、均有相当比例!(ps:木铎包揽了20、21两届武大第一名九徽学姐和火锅学姐,不仅如此,华科、兰大、民大、南大、上交、复旦、中传这些名校,每年生源都有相当一部分双非院校!兰州大学:2020年新传学硕一志愿录取18人,其中双非考生10人,双非占比达到55%,当年的总分第一为双非考生。郑州大学(不完全统计):2020年新传一志愿录取的考生中,本科为双一流高校的占5%,双一流学科高校17%,普通一本29%,二本41%,三本7%,其他1%。
复试受歧视是考研里老生常谈的话题,作为从末流二本一战上岸211学校的老学姐,想说,与其想太多,不如认真准备复试。个人觉得很多名校是不会因为本科不好而歧视你,但歧视也确实是存在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能够在复试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并不差,让老师真正认可你,选择你。我复试准备得很充分,复试时回答问题条理清晰,也很自信。所以大家要坚信只有自己不自卑,比别人更努力,淘汰的就不会是自己。@小小学姐、北京体育大学MJC、双非二本一战211👉 :我是小小,双非二本一战成硕,上岸211院校——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新闻传播方向。关于双非院校同学复试受歧视的问题,考北体的同学完全不需要担心,不论是跨专业还是双非都不会影响考试的公正,上岸与否都是各凭实力。北体复试公平公正,考题全密封,抽签开题。而且北体老师特别的和蔼可亲,在复试接近尾声的时候会和每个同学说:欢迎报考北京体育大学。由于受疫情影响,我复试时是采用线上复试的形式。关于复试,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特别的有耐心,听不清楚题目时,老师会很有耐心的再进行复述。还有就是复试总时长15分钟,有五个环节,四个题目,分别是政治、英语、专业基础、专业技能和自由交流。大家一定要分配好时间,尽量留一些时间和老师进行交流。这样可以让老师更好的了解自己,也可以更好的认识老师。要注意老师自由问答时往往会依据提交的简历,所以准备简历时一定要认真、真实。对于涉及到的事迹一定要心中有数,能够应答自如。此外,线上复试时一定要网络流畅,服装、环境也都要重视!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一战成硕!不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不会让你失望,剩下的就是自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了!在仅剩的倒计时里,加油冲吧!复试受歧视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是要看自己。我复试也会担心这个问题,害怕自己是二本的,和那些本身是211/985的同学比起来,没有竞争力。但是在复试中,我觉得老师都非常和蔼亲切,我没有听懂的问题,竟然给我重复了三遍,让我觉得非常温暖,更爱这个学校了。等复试成绩出来后,我的成绩看起来也是很不错的,因此可以说老师并没有因为我是二本院校的学生,就给我很低的分数。建议考研的同学不要想这个问题,如果你的初试成绩好,那就基本可以稳稳上岸了!从以上三位学姐的表述来看,是不存在“歧视”这一现象的。而且现在教育正面临改革,多方的管控都有加强,不公平的现象很少见到。放平心态就好。
几位学姐的话可是给大家打了一剂强心剂!那么既然要逆袭,就要有所行动。那么如何“逆袭”?“歧视”几乎是不存在的,如果你有向往的名校,就一定要坚定这个目标,做好准备。这个过程中,有效学习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微博/B站有很多的考研博主,每天晒自己学了几个小时,笔记做得多好看,这种攀比小编是不鼓励的。只要你制定好自己的学习目标计划,每天按时完成就好。笔记也是给自己看的,不需要在乎那么多的形式。读研的我们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衡量的标准不再局限于你的成绩。如果你擅长视频剪辑、数据分析,或者是你已经成功运营了一个百万粉丝的账号等,都是你的亮点和优势。可以抓住自己的优势,向导师介绍你自己,因为导师也不仅仅只有写论文的工作,其他的一些项目可能正好需要你的这项技能。本科期间大家都进行了相关的实习,无论是校外还是校内,这个过程中一定有成果的产出。发表的文章、获奖的影片、策划案等,这些作品要进行归纳整理,做成一个作品集,向老师展示,因为这也是你“实力”的代表。多数“双非”学子的英语口语比较差,这个方面一定要引起重视,一口流利的英语,会让导师对你刮目相看。读研期间阅读英文论文是家常便饭,所以有姣好的英语词汇和阅读积累,一定可以给自己加分。无论是考研录取名单,还是学长学姐的经验,都已经和大家证明了大部分院校是不存在“歧视”这一问题的。如果你有目标,坚定信念,用努力和实力去实现自己的小梦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