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善还是恶?“上善若水”的关键是什么?

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人类文明的智者争论到现在。黑格尔说:“说人性是善的,你说了一句伟大的话;说人性是恶的,你说了一句更伟大的话。”

说人性是善的,是对人性的鼓励。说人性是恶的,那是对人性的警告。上善若水暗含了对人性之恶的警告。老子用水之善来衬托人性的现实之恶。

“上善若水”一语双关,既彰显人性现实之恶,又对人性的潜在之善寄予厚望。没有上善之水,人类文明将渴死。老子以此来唤醒世人的潜在之善。

三十章、三十一章明确反对战争这种最残酷的人类之争,告诉人们应该为战场上被杀死的生命流下眼泪(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这样就知道老子宣说上善若水的妙理时内心的痛苦。

用水来比喻善是老子悲悯情怀的明显流露。常规注释上善若水是老子赞美水德(水之善),实际上是老子警告世人善的缺乏

世人缺乏小善,更缺乏上善。小善如涸辙之水不足以拯救人类文明,上善是根本善,是无上之善,就是博爱无私的情怀。无私的情怀才是老子心目中的上善。

老子第七章宣说天地具有无私的情怀,希望唤醒世人,但世人明显没有听懂。所以老子再次宣说无私的情怀是上善,如同水一样不可或缺,不然世人就会饥渴而死。

“大道废,有仁义”(第十八章),老子似乎是反对仁义的,后世文化精英对老子“反对”仁义很困惑。理解了上善若水的深刻含义就不再困惑了:仁义与水的品德相比只能算是芥子般的小善,只有水一般的上善才是世人真正渴望的,才能拯救人类文明。

第二段经文: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第一段和第二段是二层意义,不可错会。传统解经分章不分段,不重视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会丢失很多微妙的含义。此处分段解很有必要,上善若水虽然只有四字,但具有独立的含义。第二段解释第一段,有转承之意。经文进一步阐述“上善若水”的妙理。

老子是华夏文明的智者,人类文明缺乏善,这是老子最忧心的,所以老子用生命对于水的渴望来比喻世人对于善的渴望。

第二段老子宣说水的伟大功德。庄子说:“种(物种)有几,得水则为继”,《庄子·至乐》庄子在自己的进化论里面,首先指出万物都从水中产生。水不仅创造了生命,而且善利万物。更重要的,水具有不争的美德。人类一直在野蛮中挣扎,期盼文明之光,但人类无法摆脱争斗的野蛮习性。

所以老子《道德经》第三章就宣说不争的妙理,第八章继续宣说,反反复复,拳拳之心可叹可嘉。

这里的不争是行善且不争功,而不是低级的争利。不争必须具有无私的境界,所以不争的关键还是在于无私。老子启迪世人,无私才是上德。

世人争名利无所不用其极,人类历史就是血淋淋的争斗史。佛教六度,布施为第一度。布施财物有功德,菩萨把功德再次布施出去,称为回向众生。

老子这里的不争就是把德行的功德(恩德)再次布施出去(布施一词庄子第一次用:“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庄子·胠箧》),这是三轮体空的境界。

世人争利益,圣人把德行的功德再次布施出去,世人真应该汗颜。

世人即使行微小之德,一定会广为宣扬,慈善被作为一种广告宣传,抬高个人的身价,怎么舍得把功德布施出去呢?布施财物已经不易,布施财物的名誉怎么也不要呢?这是凡夫的思维。

行善而不争功德,这是水对世人的启迪。老子可以说是真正读懂自然的智者,善不是口中的美妙语言,而是自然的实际表现。

世人哀叹自己的生命不能像天地一样长久,老子说那是没有天地之德啊。潜台词是,你有天地之德,完全可以像天地一样长久。如果认为天地太遥远,那向身边的水效法也可以啊。世人被老子问的无处可遁。

不要哀叹生命短暂,而要效法天地和水,修行无私的上善之心。

(0)

相关推荐

  • 老子论仁

    老子论仁 [出处]<庄子·外篇·天运> [原文]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曰:"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夫仁义惨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吾子使天下无失 ...

  • 10、得道“无私”的圣人如同水一样的“善”——走进《老子》

    10.得道"无私"的圣人如同水一样的"善"--走进<老子>         在第七章老子深刻的提出"非以其无私邪"的圣人形象.老 ...

  • 讲德行要符合道的本性,那么道的本性是什么呢?四个字可以概括

    关于人性,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观点有所不同,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态度. 道家对社会中的伦理道德标准持否定态度,他们抛开社会中的伦理道德与善恶是非,直接从自然大道出发来研究人性,因而提出了与众不同的人性论. ...

  • 20、废本求末,岂有不乱!——走进《老子》

    20.废本求末,岂有不乱!--走进<老子>上一章老子把春秋时期的诸侯贵族分成了四等,并用"悠兮,其贵言."描绘出来了,得"道"的圣人无为之道的形象. ...

  • 人性是善还是恶?

    厦门 尤德才 本文是大道至简谈"人性是善还是恶"--删减版 所谓"大道至简"是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 ...

  • 尤德才:人性是善还是恶?

    厦门   尤德才 人性善恶之争,古今中外一直没有停止过.因为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打上了人的印记,有什么样的关于人的本质看法,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经济管理体制理论.相应就有什么样的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管理 ...

  • 人性是善还是恶?——从孟子与荀子的分歧说起

    孟子的主要哲学观点是"性善论",而荀子则相反,他主张"性恶论".那么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先讨论这两个概念:第一,什么是" ...

  • 人性的善和恶

    性善论和性恶论,其实都不错,只是,都说对了一部分的人性.人之为人,的确有天性良善之辈,不过,天生恶的人,也不少.而对于多数人,性善还是性恶,全看环境.只要环境差,多半可以反推是恶人当道,在这种情况下, ...

  •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孟荀争论千年未果,今科学家给出答案

    在远古时代,人类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每天就只会想着如何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根本没有时间思考一些人世间的真谛.后来,文明的出现,让人类摆脱了整日为生存担忧的窘境,便开始更多地享受生活,也开始思考一些 ...

  • 心魔:人性本善呢,还是人性本恶(微小说)

    文/阿朵 放学时,家旺和阿朵发现学校锅炉房前面的空地上出现一座煤山,家旺无意间往煤堆瞥了一眼,发现煤堆有一个东西闪闪发光.家旺走过去,从煤堆里扯出一节导线后面连着一个子弹壳一样的东西. 家旺说,阿朵, ...

  • 不要高估人性的善,更不要低估人性的恶

    不要高估人性的善,更不要低估人性的恶

  • 人性本善 vs 人性本恶?| 经济学人精讲第659期

    文章导读 本文选自<经济学人>6月6日刊文章.人类性善还是性恶是人类文明诞生之初就开始争辩的话题,孟子说"人性本善",但荀子也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quo ...

  •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试着探讨孟子性善论的起源

    孔子将复兴周礼视为自己的使命,但是礼却是形式的外在的东西.所以,孔子主张人先要有真性情然后才能行礼.孔子以仁来概括人的道德品质.所谓仁,是指爱人,即人与人之间的亲爱之情,它是社会联结的基础. 父子.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