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已经看到网上关于今年长假高铁与景点人山人海的照片了吧。放假去挤,是你自己找的。老早上班挤公共汽车,是苦恼子,没办法。
今朝继续讲讲当年挤车子的上海行话“摆摆渡”。
讲起来,老早轧公共汽车的名堂还真不少。除了上趟讲过的“坌坌松”,还有一句,叫“摆摆渡”。其实,这个“摆摆渡”的动作,现在高峰时段公交车上也还在经常看得到。上海老司机做生活从来不死板板。虽然是“前门上车,后门下车”,不过前门实在上不上了,后门上几个人也无所谓。两种办法:一种是先在前门刷卡再上后门;另外一种则是,上了后门,把交通卡交给别人,接力传送到前门去刷卡。
“摆摆渡”这句话,比“坌坌松”流传得广,是因为独脚戏的推波助澜。当年有一只独脚戏,里向讽刺一个工作态度不大好的卖票员,看到人家要买票,自家又不高兴轧过去,于是就讲,“来,阿哩一位,接接力,摆摆渡。”热心的乘客永远有,于是他就省了一把力。我晓得,当年公交公司确实有规定,要文明服务,卖票一定要轧到人家面前。不过有辰光车子实在太挤了,又是两节头的长龙,站头又短,此地票子还没卖好,那面倒要到站开门了。
长龙车香蕉位子
所以,有辰光,“摆摆渡”并不一定是卖票员偷懒,而是车子实在太挤了。一个是将一部长龙车停在场里,然后召集一帮场内职工来挤车。当然,做实验的人都很自觉,下面还有人指挥。看到哪里松,就让大家再站紧些。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最后,一部长龙据说挤上了270个人!另一个实验是,每一平方米究竟可以站几个人。男女乘客两扯扯,鞋子尺寸设定为39码的。于是就先找来一批39码的鞋子,摊在一个平方米中。不过这个实验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人的“三围”(臀围腰围胸围)比两只脚的面积大很多好不好。于是,再用真人实验,最多只能站9个人(也有说站7人或11人的,各人的记忆不同,我记得是9个)。而且站9个人是“套裁”的,如果考虑左右脚都舒舒服服地站,连9个人也站不下。事实上,当年坐过公共汽车的人都清楚,很多时候,两只脚根本放不到一起,都是交叉的,“搅花福禄”的。有时候,一只脚要立两站路,另一只脚才完全放得下来。至于个子娇小的女生被四面的“大模子”轧牢,两脚都不落地也覅紧,只要气透得过来。
要么铅角子落忒了,要么车票没捏牢。票子角子小事体,问题是,谁的腰都弯不下去啊。还有,两个中门的朋友,一张五块头,一张十块头,各买一张五分车票,也辣手的。两把零头钞票都要捏紧,给的辰光还要问清爽,啥人十块头啥人五块头,弄错了没人认账的。断命找头还要点点清爽,卖票员拼命在叫呢,“找头点一点,一个9.95,一个4.95。”闹猛啊。一个挨着早高峰的卖票员事先要准备多少用来周转的零头钞票?当年我采访过一个劳模级卖票员,她告诉我,最好是300块,其中铅角子50块以上。否则,第一圈就碰着十张十块头,你就没方向了。就算给你临时停车,银行还没开门呢。那位劳模认为,一方面,有些上海人欢喜睏懒觉,大清老早出门,第一桩事体先乘车子,其他事体下车再讲。所以有在公共汽车上倒散大钞票的习惯,等一歇买香烟吃点心就便当了。
比方讲,过中秋,或者要过年了,走人家不作兴空手的,总归要拎点啥。而拎了物事再吊车,这难度太高了。尤其1980年代送礼最流行送奶油蛋糕,那就碰着“老生活”了。头子活络的朋友就会得先跟卖票员打个招呼,把奶油蛋糕从窗口递进去,人再轧上去,再拿蛋糕接转来,这也是一种“摆摆渡”啊。有时车子挤得没法自己拎,举着也不是,那奶油蛋糕就只好一直摆在卖票员的枱子上,摆到下车。
奶油蛋糕“摆摆渡”还不稀奇,小毛头也可以“摆摆渡”的呢。女同志抱着小毛头轧不上车子哪能办?照样“摆摆渡”。站头上,人长得长一点的男同志先拿小毛头从娘手里接过来,举给卖票员,做娘的再拼命轧上去,再抱转来。一般来讲,这小毛头至少自己要会坐,旁边人再挡一把。有一趟,我看到,一个小毛头齐巧睏着了,自家根本坐不牢,哪能办?卖票员只好动员旁边啥人做做好事,正好有个小爷叔倒蛮热心,就抱了过来。等到做娘的好不容易轧上来,要拿小毛头接转去时,小毛头醒了,一醒就哭,而且死活不肯回到自家娘的手里。也许他认为他刚刚睏着的辰光是自家娘抱着的,现在要换别人了,他不肯。所以死活抱住小爷叔的头颈不放。看他哭得作孽相,众人只好劝这个小爷叔再抱一会儿。“哎,侬看呀,这小毛头只面孔跟着男小顽有点像嗰喏,侬看只鼻头呀,侬看呀。”要死快了,小毛头“摆摆渡”要摆到“隔壁张木匠”屋里去了。我承认,1980年代,轧公共汽车辰光,吵相骂的事体弗弗少。不过好白相的辰光也不少。相比现在大家低头看手机,或者一帮老头老太哇啦哇啦怨天怨地,我还是有点怀念当年上海公共汽车车厢里那种上海人特有的生态。
我的新书《上海话的腔与调》已可网购。当当、京东上都有。
我的新书《上海话的腔与调》还可以在大隐书局旗下的几家书店里买到。她们是:
大隐书局武康路店:淮海中路1834-1号;
大隐书局豫园店:豫园老街17号底层17B;
大隐精舍:重庆南路308号;
海派书房:小木桥路355-357号。
有需要的可自行前往购买。那里,也可以买到我的其他书。
另外,上海文化出版社的“有赞微商城”也已开通网购。
预订签名本的活动,第一批已客满。
下一批何时开始,请静候通知。
我还写过:
淮海路三角花园的那个街口
“老克勒”,只是个传说
上海人家早饭鄙视链指南
老上海热天价的16种正确打开方式
南昌路萝邨3号的传奇故事:100年与100天
应读者要求,将我曾经写过的所谓“十万加”罗列如下:
梦回淮海路那个最后的街角
说说上海人的“腔”和“调”
上海人的做人窍坎:“九个要”与“一个覅”
老底子哪能“摆桌头”
“沪普”故事:老清早外婆很忙
上海话形容面孔难看的44种讲法
廿六号,买米去
“淮国旧”里“领市面”
三人三家三碗三虾面历险记
上海弄堂童谣小全
“上只角”,“上”在哪里?
更多在这里发表过的文章都已收到下面的各种集子里了。
这些书,上述大隐书局的四家店也都有售。
若用手机打赏,请长按左下。关注本公众号,请长按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