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小品》冯骥才文人在书桌上画的画儿,...
《丹青小品》
冯骥才
文人在书桌上画的画儿,与在画案上画的不同,是信手涂抹的丹青小品。中国文人讲求琴棋书画,触类旁通,诗画相生,书画同源。古代文人写作,用的是纸笔墨砚,画画也是纸笔墨砚,手中同样的工具,想写就写,想画就画。所以文人大多“工诗善画”,甚至“诗书画”三绝。但文人善画,其画技不一定全都高超,到达专业水平,有时只是撇几笔飘逸的兰草,抹几杆劲拔有节的竹枝,“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倪瓒语)。其实,文人画的始作俑者苏轼和米芾的画,也都是这种文人小品。人家夸赞米家山水如何高妙,并非说他的技法多么高不可攀,不过是画坛上从未见过这种出自书斋、讲求意境、不求形似的丹青。
中国画中小画的历史很久,成熟时期是宋代。斗方、镜心、团圆的绢面,都是宋人擅长的小品。宋代的大家如马远、夏圭、李迪、林椿、苏汉臣等,都画过许多这种小品,其绘制之精妙自不必说,关键是在有限的尺幅中所表达的意蕴之幽深与意境之高远。杜甫将此画理一句道破,即“咫尺应须论万里”。这画理,正是中国文人山水致力追求的。
书斋里的丹青是文人的生活方式之一。或诗或书或画,都是由一时心绪,逞一己性情,不必谋篇布局,斟酌笔墨。只求有所蕴藉与寄托,彰显一点意味与情趣则已。书斋中的小品没有固定的样式,纸张的短长,任其自然;画面的繁简,全凭兴致;或山山水水、有花有叶看似完整的一幅;或以一当十,简括为之充为一帧;也可寻奇作怪,别出心裁成一图也。这样随心所欲的丹青时时出现在我的案头。
当然,书斋生活缤纷多姿。时而为他人题画助兴,亦诗亦文,以为乐事;时而鉴赏古画古物,有感而发,书写其上;时而会在赠予他人书籍的扉页上,抹上几笔;往往书斋生活正是靠这些另类的丹青翰墨的小品,斑斓地表达出来。
数十年里,这种不经意的书画随时随地产生,也随手掖在各处,过后不会记得。一次,一位友人借一本画册去看,还书时告我里边夹着一帧书斋小画,很有味道。那是当初画后,顺手折起来夹在画册里的,谁还记得?今日友人送还,叫我分外感动。时下,这种君子不多见了,便在画上题了字送与他。
另有人对我说:那人挺美,白白得到一张小画。
我听了,未答。答了他仍旧不慬。
书画本是风雅的事,只要离利益远一点,就会美好。
(配图依次为《杏花村咏汾酒》《日日常鸣唤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