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战争(7):周公及成王东征之战
武王灭了殷商后两年卒,子诵继位为成王。因其年幼,由成王叔周公旦摄政当国,管蔡两叔怀疑周公心怀不平,一面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孺子”,一面煽动武庚叛乱,企图借殷商之残力,给周公以打击。武王伐纣时,仅将殷都占领,其他地方殷商势力还很大。武庚经管蔡煽动,便公然叛乱。淮夷徐奄也闻风而起,一时间,叛乱范围遍及河南殷畿及东方齐鲁徐淮等地,使刚建立起来的周朝陷于动摇不安之局。
周公见叛乱情势严重,深感“邦之安危,惟兹东土”,决定让召公奭留守镐京负责处理后方政务,自己亲率大军东征,作《大诰》以诛叛之义,昭告天下,呼吁各地诸侯兴兵讨逆。东征三年(成王一至三年,公元前1115年~前113年)将叛乱扑灭。
战后周公依据当时政治情势,根据武王指示之遗策,分封得力宗亲于重要地点屯兵驻守之。封文王少子康叔于殷都及畿辅之地,国号卫,都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以镇抚该区之殷人。封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宋,以存殷祀,使安抚商丘一带之殷民。封周公之子伯禽于奄,国号曰鲁,都于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县),封太公(或说太公之子丁公)于齐,都于营丘(今山东临淄县)分别镇抚该区内殷民。此两地均为殷商在东方之重要根据地,即所谓“少皞之墟”,故特使太公与周公之子屯兵镇抚之。封武王子叔虞于唐,国号曰晋,都于今之山西省翼城县(后迁曲沃)。封叔度之后于蔡,都于今河南省上蔡县。前者为有夏之墟,可由黄河以北通达殷卫,后者在宋之南侧,可与齐鲁相呼应,对商丘形成包围之态势。经营东都洛邑,作为指挥东方诸侯与连络之中心,将殷畿内顽民迁至此地,以分散其势力。从此,山东、河北及河南之殷商民众,被分为鲁、卫、宋、洛邑四大部分,其中除宋系由殷裔微子统治外,余均由周人直接统辖,周室在中原势力从此稳定。
周成王七年,公元前1109年,周公平定三监叛乱后,正在经营洛邑,时流言未息,群疑孔多,于是周公还政成王,退居宰辅。当时中原诸侯之师,多集中河南营建洛邑,齐太公又适于此时逝世,东方一时失去控制,于是淮夷徐奄又发生叛乱,于是成王亲自东征,鲁侯伯禽与王师配合,进攻徐戎(今江苏省宿县),敉平叛乱。成王因鉴殷夷之叛服不常,因此当“践奄”之后,将奄之部族迁于蒲姑(今山东省博昌县),以分散其力而杜乱源。经此次征讨后,山东方面之殷夷,大部已被征服,再加齐鲁两国势力之逐渐发展,商奄居民乃渐被同化。惟徐淮方面,淮夷徐戎仍时起为乱,直至宣王时大举征讨之后,始告平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