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做肺CT 不料查出很多早癌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霍然 图受访者提供
肺癌,被称为癌症中的“第一杀手”。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新发肺癌71万例,但绝大多数肺癌病例发现时已是晚期,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每年因肺癌死亡患者63万例,其总体治愈率不足15%。为了让人们重视肺癌的预防和筛查,普及肺癌的规范化诊疗知识,世界肺癌联盟将每年的11月定为“全球肺癌关注月”。
大连是肺癌的高发区,肺癌发病率居全国前列。尽管肺癌一直被广泛关注,但民众对肺癌的认知却很有限。那么关于肺癌,我们应该知道什么?
高危人群每年查肺CT
本周一,记者见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顾春东教授时,他刚刚做完一台肺癌手术,而当天最后一台手术结束时,已是晚上10点多。为啥最近肺癌这么多?顾春东教授解释道:“受疫情影响,很多患者及家属因需办理住院‘被迫’查了肺CT,不料很多的肺癌就这样被意外地筛查了出来。”
不过,肺癌已经不像从前那么可怕。特别是能够在早期发现并且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治愈率往往可以达到70%以上。极早期的肺癌患者,及时接受手术根治的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肺癌的重中之重。顾春东教授表示,要早期发现并诊断肺癌,最有效手段是低剂量CT筛查,建议50岁以上,常年吸烟及被动吸烟者,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或有慢阻肺病史等高危人群每年体检常规进行低剂量胸部CT检查。
发现结节也别太纠结
随着低剂量CT用于健康体检筛查肺癌,越来越多的人查出有肺结节。结节就一定是癌吗?什么样的结节需要干预?顾春东教授表示,发现肺结节千万不要害怕。肺结节主要分为实性肺结节、磨玻璃肺结节和混合性肺结节,其中混合性结节是最危险的,磨玻璃结节次之。
发现肺结节后,患者很难自行通过CT分辨肺结节的性质,需到医院来诊断,必要时医生还需要再做一些如血清肿瘤标志物、纤维支气管镜等辅助化验才能初步下结论。近年来,大医一院胸外科收治的早期肺癌手术患者逐年增加,平均每年开展手术2400余台,其中85%左右是早期肺癌手术。绝大多数患者都通过手术和后期的规范治疗获得治愈。
新技术新理念守护患者全程
两年前,一位老年女性患者在体检中发现右肺下叶有肺结节,一直随访观察。不久前,她在复查中发现结节突然增大,决定手术切除。顾春东教授率团队通过第四代达芬奇Xi机器人系统辅助为她进行了右肺下叶背段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只见机器人机械臂及3D胸腔镜通过3个直径仅0.5厘米的小孔进入到胸腔内操作,不仅将胸腔内的组织结构放大10~15倍,清晰地呈现在术者眼前,而且机械臂可720°旋转,从而更精细、更安全、更彻底地完成了手术。如今,像这位女士一样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已经越来越多,肺癌外科诊疗向着更加精准化、微创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顾春东教授介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特有的清晰视野和灵活的机械手臂,使得一些传统胸腔镜和人手难以完成的操作可以顺利进行。为很多以前没有手术机会的肺癌等胸部肿瘤患者,带来了治愈机会。目前,大医一院胸外科在以往微创胸腔镜手术的基础上,开展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并常规开展经皮穿刺或者经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的肺部小结节微波消融术,使得肺癌以及其他一些胸部肿瘤的外科手术越来越精准、微创。
与此同时,大医一院胸外科作为大连市发改委唯一指定的肺癌诊疗基地,近日被授予辽南地区首家国家级“加速康复外科示范病房”。通过对近几年来兴起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实施,使得患者在术后可以比以往更早恢复、早活动、早出院,绝大部分患者术后第二天就可下地,术后三四天就出院了。
此外,随着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不断更新换代,肺癌免疫治疗逐渐兴起,使得一些原本已经错过手术机会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肿瘤侵犯的范围缩小,从而又获得手术治愈的机会。
来源:大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