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究竟谁拯救了一个工作狂魔?——飞刀读书会之《青鸟书店》

究竟谁拯救了一个工作狂魔?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赵秀秀
《青鸟书店》是一本很值得一遍一遍品读的书,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琼。一个35岁的女强人,除了完成冰冷的工作之外没有其他个人的生活。与其说她是一个女强人,不如说她是一个被洗脑的机器。刚读到第一章的时候,我就在想是什么让一个人变成一个机器呢?她到底经历了什么?琼既然能够成为银行的副总裁,那么她一定是一个有学识的人。这让我起到了《大地在心》这本书,书中很尖锐地指出了当今教育的隐形弊病。这本书中指出当今的教育就是要把人培养成冷血的工作狂魔。我们也会发现拥有学识和学历的人往往容易成为主人公式的工作狂魔。走进主人公的人设,琼为什么要用工作来麻醉自己呢?
故事慢慢发展,我们可以了解到,琼在家庭生活经历过创伤,她的妹妹抢了她的男朋友。当琼亲眼看到自己的妹妹和男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她的内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或许,从那天以后,她毅然离开西雅图,她不再相信任何人。或者说,当生活欺骗了她,她选择逃离生活,用工作来伪装自己,让自己变成一个冷血的银行副总裁。
让人欣慰的是小说的结尾还是很圆满的,琼寻回了自己的幸福生活。那么,为什么琼能够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呢?到底是什么拯救了琼?
小说的作者很巧妙地设置了一个迷宫,让琼每天在青鸟书店中找寻姨婆的秘密,其实是琼自己的秘密。为什么要这样设置情节呢?如果姨婆在一封信或者遗嘱中直接说出琼的身份,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我想,对于一个曾经被生活欺骗的人来说,她会被这个事实击垮的。她不会接受在她心里那么高贵的婆姨恋上有妇之夫,她更不会接受自己是一个私生子的事实,她也不会接受她这家青鸟书店。我想她可能还会拒绝接受这份寒酸的遗产。想得越多越发现,故事中的鲁比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她只是一家书店的店主,实际上她童心的守护者。她用故事守护着自己的孩子的童年,也守护着许多孩子的童年。
鲁比在她生命快要终结的时候就已经规划好了一切,她了解自己的孩子,她甚至清晰地知道琼的内心那片冰冷的角落。我想这位母亲规划了这件事情很久了,她小心翼翼地去揣摩自己的女儿,她想要解救自己的孩子。鲁比能够跟知名的儿童作家是挚友,并且曾经给与马格丽特‧怀兹‧布朗创作灵感,可见,她是一个多么了解儿童内心的人。她相信能够拯救琼的是童年里那些曾经给与她美好幻想的故事,她相信青鸟书店曾经给与琼一个绿色的大房间。作为一个母亲,在生命要结束的时候,她是多么想让自己的孩子知道事情的真相,她是多么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命运的安排。鲁比,就这样策划了一个迷宫,她用信件作为一道道迷宫的城墙,吸引着琼进入迷宫。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真是一位良苦用心的母亲!琼在迷宫里寻找着姨婆的秘密,也在一步步寻回自己的童年。我能够想象当琼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鲁比一个劲地拉着琼到青鸟书店读书,让她渐渐爱上读书是出于怎样的考虑。鲁比没有办法以妈妈的身份给与琼内心的力量,她只能让琼在书中找到治疗内心伤口的良药。所以,琼的童年尽管没有太多的快乐,但是有青鸟书店的陪伴,她的内心是温暖的。这份温暖让她顿悟“所寻之物。必在所见之处”。
鲁比应该最了解自己的女儿,鲁比设置的迷宫是一剂药,她送给自己的女儿青鸟书店,又把琼的身世用独特的方式让琼自己揭开,一切显得自然而治愈。琼在这个迷宫里治愈了自己的内心,所以,我们在故事的结尾,顺其自然地接受了琼内心的转变,因为我们读者也在被治愈。而这个药方里,最重要的是那些诸如《晚安月亮》这样的故事,这些故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晚安月亮》的作者马格丽特‧怀兹‧布朗成为这个小说的一个重要线索。我猜想《青鸟书店》的作者一定是一个从小被故事治愈的人。这也是青鸟书店收到大家帮助的原因,不管是普通的市民,还是像比尔盖斯这样的大人物,他们小的时候都曾经被美好的故事滋养过。
当时代变迁,科技发展,孩子们身边的玩具、电视、电子游戏唾手可得,大家都觉得《青鸟书店》没有必要存在的时候,才猛然发现,我们的内心都曾经被故事滋养,这是多么弥足珍贵的事情。不管社会如何发展,科技多么发达,《青鸟书店》一定要留下来,那个给孩子们讲故事的角落要一直存在,那些伟大的故事需要种在孩子们的心里。
其实,读第一遍的时候,我只是一个过客,或者说是一个看客,看故事的主人公与青鸟书店的不解之缘。再读一遍这个小说的时候,我的视角就变成了一个敏感的母亲。我想象着自己如果是鲁比,该如何处理这些所谓的命运的安排,该如何在两难的境地保护自己的孩子。我被鲁比的智慧征服了,也理解了故事中的受害者XXX为什么会选择理解,并且成全鲁比的爱情。
琼,是幸运的,她被鲁比拯救了,或者说她被童年的故事拯救了。我们作为父母,也应该给孩子一间《青鸟书店》。这个书店,不是为了让孩子提前识字,不是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更不是为了给孩子讲什么大道理。爸爸妈妈都能够没有任何的杂念,没有任何的功利之心,仅仅是把故事作为一份上天的礼物献给孩子。我们相信总有一天,这些故事会变成治愈的良药,让长大了的孩子懂得“所寻之物。必在所见之处”的真正含义。
期待更多的孩子的心里,能有一间绿色的大房子,房子里有一只溜达来溜达去的小老鼠,还有一位坐在椅子上的老太太。期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成人,都可以坦然地说“晚安,所有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