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发配犯人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究竟是些什么人?
有传闻在康熙年间有一书生,被发落至宁古塔二十二年一直坚持不懈地寻找逃脱机会,他日日夜夜的被披甲人强迫干活,讨不得披甲人的欢心那就得受鞭刑。
终于有一天他趁着披甲人换班的间隙连夜逃跑,曾经有人试图逃跑被抓回来后就被斩首示众了,这书生有上天的眷顾,逃亡之路遇到一位高官,最终才回到京城得到了救赎,可见这宁古塔的恐怖之处。
在清朝一个人犯了罪被发落到宁古塔那就等同于生不如死,就是被宣判了死刑。
宁古塔位于我国的最北边,现在许多人都去那边旅游赏雪,然而在清朝这个地方是边防重镇,这“披甲人”就是镇守边疆的棋子。
宁古塔是满族语,“宁古”是“六”,“塔”就是“个”。传说是努尔哈赤带着自己的六个儿子来此地发展家业,六个孩子各局一方,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聚拢精兵强将,建立起了清朝,这个地方就是清朝的龙兴之地。
但是由于这个地方天气恶劣,环境复杂并不适合作为京城,反而适合作为流放之地,所以清朝的皇帝就把此地作为囚犯们的流放场所,同时也让这“龙兴之地”焕发了新的光彩。
披甲人是在此守卫清朝的疆土的,在清朝刚建立的时候俄国的势力也在逐渐的庞大,因为宁古塔距离俄国的疆土很近,为了抵制侵略和战斗,清朝将披甲人即战争捕获的战俘和主动投降的人,派遣至此地来镇守捍卫疆土。
清朝有三种士兵,“阿哈”、“披甲人”和“旗丁”。这''阿哈''就是最低等的人,一般以汉人和朝鲜人为主,在战场上都是第一个去冲锋陷阵的奴隶,就是战争的炮灰。
“旗丁”,顾名思义就是从旗人中选拨出来的人,清朝的地位是以旗为划分的,上八旗是地位高的家族,而“旗丁”则是旗制中地位最低的,但是在这士兵阶层里算是较高的位置。“披甲人”不用上战场,只是负责在边防镇守疆土。
北京到宁古塔距离遥远,加上当时的交通不方便,被发落为奴的官员一般都是被官兵押着走过去的,这一路的长途跋涉,许多养尊处优的官员就受不了这一路的艰辛困苦,甚至还会受到官兵的拳脚,那小命早就不保了。
有的人勉强到了宁古塔,那等待他的也会是无尽的折磨和虐待。
原本披甲人是地位很低的人,现在他们也有了奴隶,那自然是会有想尽各种办法来折磨犯人的,毕竟人的报复心理一旦被激发,那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宁古塔这个地方就很恶劣,冬天气温甚至低至四十多度,犯人们也只有薄薄的衣衫,房子也是很简陋避寒是难事。
犯人到了这就像是进入了人间地狱,生不如死,还要备受折磨。不过还有说法是被发配至此的犯人是没有受到虐待的,因为宁古塔本身地理环境恶劣,人烟稀少,这披甲人待这些犯人也并不是很残忍。
毕竟在那个地方见个活人确实不容易,他们大多以朋友相处,互相帮忙,而且有的犯人是官员,大多还是有点文化的,披甲人对他们也是比较尊敬的。
然而,归根结底许多娇生惯养的人是熬不过的,大多数在宁古塔呆不久就会选择自尽了,甚至有的人直接就在家里自杀,以死亡结束省的受尽折磨了。
清朝建立这一惩罚制度,其实还是为了稳固自己的帝制,给披甲人发配奴隶也是给他们解压的一种过激方式,主要是稳定他们的军心,当然最重要是维护封建帝制,究其根本就是维护皇族自身的利益,这些披甲人和被发落的犯人都是他们的棋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