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在讲什么?古人为何这样说?

引言

时间真的过得好快,不知不觉自己就已经人到中年。年龄大了,身体状态也一天不如一天。记忆力也大不如从前,经常刚刚说过的话,转个身就忘记了,真的是人老了,不中用了。

老话常说:“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这讲的又是什么意思呢?古人为何会这样说?

01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

这里的“出山虎”指的是山中的猛虎。我们都知道,老虎为百兽之王。在原生环境中,它们没有天敌,站在食物链的最顶端。
而“出山虎”的意思就是老虎在出山之前都在闭关修炼,四十五岁之前还处于人生的修炼阶段,出山之后才开始学习走路,然后开始读书识字,修身齐家,最终安家立命。

所以,古人将45岁的人比作出山的老虎,以此来彰显其不同寻常的威严与凶猛。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到:“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意思是:虽然人的年纪在变大,但人的志气与追求不能随之减退。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遭遇穷困而意志更加坚定,不管是在怎样的处境下,也不能放弃自己的凌云之志。

王勃的这句话就是在鼓励人们,千万不要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放弃自己的追求。要永远保持一颗热忱的心,永远积极向上,就算是身处逆境,也不要因此而怀疑自己,丧失信心。

在古人眼中,45岁的人褪去了30岁的稚嫩,但还没有达到50岁“知天命”,但人生多了一份豁达,正是人生的黄金阶段。
如果把30岁比作狼,那40岁就是虎。虎没有狼那样盲目的凶猛,但要比狼更加懂得谋定而后动,有一种王者的风范。做事沉稳,以大局为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所以,老一辈认为,45岁就是改变人生的最后一个转折点。尤其是对于男人来说,如果可以抓得住,那后半辈子安享晚年。若错失,那可能一生可能也就这样了。

02

45岁是人生的转折点

何为转折点?是指在事情发展过程中,使之前的发展方向发生改变的决定性事情。45岁就是一个从青涩鲁莽变得成熟理智的过程,很多人在45岁之后命运就会发生转变。
身体的变化我们可能无法完全掌控,但我们的思想,行为以及心态是可以把控的。南怀瑾老先生曾提出过6字箴言:“慎思、明辨、笃行”。如果能做到这几点,后半生才能真正化逆境为顺境。

慎思

“慎思”顾名思义慎重的思考。卡曾斯曾说:“将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但真实的情况是,很多人每天都像陀螺一样,旋转起来就不肯停下。稍微休息一会,就会觉得心里发慌,觉得自己是在虚度光阴。但即便这样,每个月还是收入甚微,成为真正的“穷忙族”。
但很少有人知道,如果你只是一味的低头拉车,不愿抬头看看前方的路。到最后你会发现,这一路上自己做的都是无用功。看似勤奋,到头来却一无所获。

人到45,要清楚的明白,只知道埋头拉车的人,往往会看不清自己前方的路,当然将眼前的每一件小事都做好这是应该的,但更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做,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只有这样,你才会有前进的方向。慎思永远是做事的第一要务,也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人到中年,已经不是蛮干的年纪了,要多花一些时间来思考,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明辨
“明辨”指的是要明确的分辨,也是慎思之后的辨别。世上万物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一颗是非分明的心。

东晋诗人辞赋家陶渊明就是一个善于明辨是非的人。当初他在看清官场上的污浊之后,便毅然走进青山绿水,走上那条布满菊花的小径,吟诗品茗。

也正是因为他能够明确的分辨,客观的分析,最终择善而为,找回了淳朴自然的本性。并在文学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由此可见,明辨是一种能力,一生中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这是内心明辨的一种体现。人到45岁,不可以只是光注重表面了,要学会透过表象看本质。否则,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

笃行

“笃行”是知行合一的真正结合。“笃”在这里指的是一心一意,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意思。只有意志坚定、目标明确的人才会做到笃行。也只有在真正付诸实践的时候,才能算得上是对一件事情真正的了解。
人到中年,更要明白,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但决心才是起跑时的枪声。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03

只要壮心不已,出山虎终归是虎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这句话其实就是古人借此来告诫后人,人到中年并非大不如从前,只是此消彼长的一种形式。四十五岁的中年人历经沧桑,阅尽千帆,对于人生的一些大起大落能够有更加清醒的认知,对于家庭与社会也懂得承担更多的责任。

虽说身体素质与敏捷程度有所下降,但智慧与经验在不断增长。所以,45岁的我们大可不必为自己年纪见长一事而感到担忧。只要壮心不已,出山虎终归是虎。

作者 · 阿杜

一个喜欢分享智慧、分享生活,穿越历史长河,洞察社会本真,人性本色的文字梦想家。专注文学,专注与你分享每一次新发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