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缴获敌军重装备,是如何处理的?为何德军会有苏式坦克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凭借闪电战横扫西欧,一个月击败法国,敦刻尔克一战差点将30万英法联军全部消灭,即便是面对实力远在自己之上的苏联,德军通过闪电战,也险些将莫斯科攻破。从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开始,到1942年斯大林格勒拉锯。3年间德军消灭同盟国上百万军队,缴获的武器更是无数。

对于这些缴获的武器,德军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他们又是如何利用这些武器,传说中的德军T-34坦克营,又是怎么回事?

一、从不屑一顾到充分利用,德国为什么改变了对缴获装备的态度

对于德军在二战初期的成功,很多人归结于德军坦克的先进。但实际上,如果我们细细品味那段历史,你就会发现。德军之所以能在二战初期接连击败法国和英国,靠的更多是战术而非装备。真相是,在二战初期,法国和英国甚至苏联,在单体坦克性能方面都占据绝对优势。

比如法国的B1重型坦克,虽然只装备一门37毫米火炮和一门75毫米榴弹炮,机动性也很差。但德军的一号和二号坦克装甲太薄,装备的20毫米机关炮也无法击穿B1正面装甲。所以在德法单个坦克对决中,显然法军是占据绝对上风。德军之所以能在一个月击败法国,靠的更多是战术运用得当。

对于二战初期德军缴获的英法苏三国坦克装备,虽然其中有不少像B1坦克这样好用的武器,但德军对待这些武器的态度基本是不屑一顾。其中既有对这些钢铁巨兽威力心有余悸,当然更多是因为战争初期,德军自己装甲部队损失并不大。

损失不大原因有很多,既有英法太不禁打,德军攻击速度太快来不及损失。也有战争初期,德军使用的一号、二号坦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等原因。

此外,德军在战争初期,之所以缴获大量敌方坦克不用,还出于战术配合考虑,毕竟法国苏联诸如B1和KV-2这种坦克行动缓慢。根本跟不上德军轻型坦克的推进速度,如果将它们单独编一支部队,还要专门训练一群坦克手。对战争初期忙于推进的德军来说,这个时间成本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到了二战中后期,德军的装甲力量损失越来越严重。许多本来装备坦克的装甲师,不得不用突击炮凑数。这种情况下,缴获装备就有了登场机会。大量缴获装备从二线部队或者库房当中,被拉到前线参战。简单改一改涂装就被送上战场,在德军所有战场中,北非战场和东线战场对缴获武器的使用量最大,也最频繁

二、从北非到东欧,隆美尔的“异国坦克军团”,帝国装甲师的T-34坦克营

上文我们提到,德军在二战中期开始大量装备缴获盟军坦克装备。主要原因是自身坦克制造太慢,装甲部队缺口严重,尤其是北非和东线两个局部战场。哪里的德军装甲师形同虚设,我们首先来看北非。

德军的非洲军团在隆美尔没来之前,面对英军损失非常大。随着隆美尔的到来,他将非洲军团所有坦克集中使用,继而扭转了整个北非局势。然而,即便隆美尔能耐太大,他也变不出坦克,变不出燃油。在德军地中海舰队被英军击溃后,非洲军团补给线被英军彻底切断。

这种情况下,隆美尔和他的部下只能自力更生。越来越多缴获英军坦克被编入德军装甲师中,诸如玛蒂尔达、丘吉尔、十字军战士这种性能一般坦克,逐渐替换四号和长炮管三号坦克。成为非洲军团装甲突击力量的支柱

当然,相比较德军自己的四号坦克而言,英国坦克不好用,除了机动性外一无是处。但能拔脓就是好膏药,在战术大师隆美尔手中,这些异国坦克成了他手中的王牌。用英国坦克打英国坦克,也成了北非战场战场常态。

要不是蒙哥马利成为英军非洲军团总司令,及时在阿拉曼彻底打败隆美尔。沙漠之狐恐怕很快就能用上美国M4谢尔曼坦克,从这个侧面,我们也能看出,德军非洲军团在装甲力量方面多么捉襟见肘。

相比较非洲军团过得像叫花子一样,东线德军在装甲力量方面,没有最惨只有更惨。在进入1943年后,德国国防军装甲师满编率只有50%,满编率达到70%装甲师,有一多半都是三号突击炮。

长跑管四号F2和G型坦克寥寥无几,在当年7月爆发的库尔斯克战役中,东线德军所谓钳形攻势,北线莫德尔更多是虚晃一枪,只有南线曼施坦因集群,因为手中有503和505两个重装甲营。才勉强突入苏军防线纵深,但即便如此,依然改变不了东线德军缺坦克的问题。

国防军装甲师尚且如此,希特勒的王牌党卫军装甲师日子也不好过。比如东线作战的德军王牌,号称战斗力最强的党卫军第二装甲师,就曾大量使用苏军T-34/76型中型坦克。并将该型号坦克集中编成一个装甲营,这个装甲营反而成为第二装甲师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而作为德军精锐,以及希特勒的心腹部队。高傲的党卫军装甲师士兵,之所以接受了苏军T-34坦克,原因有两个。

第一在德军重夺哈尔科夫之后,第二装甲师损失惨重,本来计划补充一个营的新式黑豹坦克,但因为黑豹坦克生产太过缓慢,不得已暂时用缴获T-34代替。

第二,党卫军第二装甲师在和苏军作战中发现,T-34坦克非常好用,将火力、机动和防护完美平衡。正所谓:“好坦克敌人也喜欢”,随着第一个原因的出现,德军开始顺理成章装备敌人的主力坦克。并且德军士兵对苏军T-34坦克进行一系列升级改装,这种改装后的黑十字T-34坦克,也成为东线战场性能最好的中型坦克。

在经验丰富的德军坦克手中,反水的T-34坦克威力比苏军自己用还大。以至于苏联统帅部,不得不针对第二装甲师的T-34坦克营,下达了“必杀令”。必杀令要求苏军坦克手,只要发现黑十字T-34,哪怕同归于尽也要将其击毁!这条必杀令在1943年后得到坚决执行,德军缴获的T-34坦克很快被全部消灭。不过这段往事还是成为军事历史中的怪谈。

三、坦克还是自家的好VS外来的坦克会念经,两种争论贯穿二战,到底谁才是真理

上述两个观点,几乎成了后世军事专家研究二战坦克,必须争论的话题之一。事实上笔者认为,两种观点都没有错,正是因为两种观点都对都存在,所以我们才能在短短6年间,见证陆战之王从幼体变成完全体,在二战爆发前,坦克最厚装甲不过十几毫米,坦克炮口径不过50毫米,最大时速不过10公里。

而二战结束后,坦克装甲已经厚达100多毫米,各种外挂装甲开始出现,坦克炮口径超过105毫米,坦克最大速度也提升到50公里/小时。这一切正是得益于作战双方根据对手的坦克特点,不断自我升级的结果。所以两种观点缺一不可都是真理。使用缴获的坦克,也是对本国坦克发展的一种推动。

文/斜杠青年

参考资料:

1、《屈辱传奇—东线德军对战利品车辆作战使用》,柒荷叶、苗苗

2、《隆美尔:沙漠中厮杀的狡狐》,弗兰茨梅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