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荣老师讲述:历史、小说与人生
本文为人文启蒙6次课的第二次课,王国荣老师的《历史、小说与人生》文字版,由浅心译、陈钰、珠珠、anniie、刘亚双整理。
天南地北的大朋友、小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遇智童书馆王国荣。感谢青青莲子的邀请,也感谢大家在这个黄金时间段牺牲了看电视剧和动画片的宝贵时间,来听我讲历史、小说、人生。我一定会竭尽全力让大家不虚此行。
那么闲话不说了,我们就先来谈第一个问题:
一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帮助孩子爱上历史?
首先,我们拿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为例,来说一说历史的三个层次,或者说三种不同的历史。
第一种,义和团运动是那些义和团事件参与者的描述。比如义和团团民、清政府里面的鹰派、鸽派,还有外国传教士、外交官。你会发现他们每一派说的都不一样。
比如,在义和团民看起来,义和团运动是扶清灭洋,是忠君爱国的,是正义的。而在外国传教士、外交官也就是义和团的攻击对象看起来,义和团运动是愚昧的、暴力的、恐怖的,所以虽然都是亲历者的回忆,但是,这两种亲历的历史已经完全的不一样甚至是截然相反了。
这些不同角度的不同叙述和记录,包括文字、图片、传单,还有战场等等,就构成了第一个层次的历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史料。史料就有点像是矿藏、油田、煤矿,你得先开采,然后才能用。这是第一个层次的历史。
第二个层次的历史,就是义和团运动结束之后,过了十几二十年,甚至三十五十年。历史研究者对这些史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弄清楚义和团运动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各种力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然后分析它的起因、总结它的经验教训,对这段历史给出判断和评价。然后形成论文研究专著和公布出来供大家研究参考。
这个层次的历史是研究的历史,它的目的在于求真,在于呈现历史的真实性和复杂性。尽管研究的本身也会受到国家利益、民族感情、个人爱憎等等等等的影响。但是他们是通过了历史训练的中国史学训练,可以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他们不会也不敢故意隐瞒某些证据,否则他在学术界是没有办法生存的。
所以这个层次的历史也就是研究的历史,智慧含量是非常高的,相当于被开采出来的矿场。比如石油、煤、金子。但是他对大众来说,这个层次的历史往往有些枯燥,不是太好消化。
而第三个层次的历史就是对于义和团运动的普及。比如说把它变成通史、变成历史课本、变成历史小说、变成讲座、百家讲坛、小松奇谈、影视剧等等等等。供普通人、供大众学习、欣赏,还有消费。
这个层次的历史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的。我们总是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主要说的就是这个层次的历史。在以往,特别是我们国家的八十年代之前,这个层次的历史也就主要是宣传的历史。比如说为了增强无产阶级革命的合法性,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在我们的历史课本里说义和团运动是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运动,很少提义和团的迷信和滥杀无辜,主要突出它的爱国色彩。
而现在信息化时代到来了,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了,所以宣传的历史渐渐都没有什么市场。我们也就知道义和团运动当时是充满了迷信的。很讲究刀枪不入,可以飞行,而且它确实是滥杀无辜的,比如在大街上看到你别了一支钢笔要杀了你。所以说我们对于之前把它说成是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运动,这个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了,我们甚至有上当的感觉对不对?
最后宣传的历史渐渐没有什么市场,这个也是我们今天80后90后70后十分讨厌历史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个时候大家要知道你讨厌的历史是宣传的历史,而不是研究的历史。宣传的历史慢慢的式微了,也就是慢慢的降下去了。但是它的变种却越来越火,是什么呢?那就是娱乐的历史。这里头包括各种阴谋论、谣言、权力斗争、八卦绯闻等等等等。它跟宣传的历史一样都是以牺牲历史的真实性、复杂性为代价来达到他们的目的的。
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比如各种神剧、宫廷剧、戏说等等等等。当然,我们这个第三层次的历史绝不仅仅只有宣传的和娱乐的历史。还有的相当一部分是既尊重历史的事实、历史的真实性,又兼顾大众审美的作品。比如我们知道的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比如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还有一些小说,比如跟义和团有关的《神鞭》等等等等。
所以说,第三个层次也就是普及的历史很像我们现在的食品市场对不对?有地沟油、三聚氰胺,有反式脂肪酸,同时也有非常棒的产品。只要我们努力,我相信这些都会被淘汰。而那些尊重历史真实性的普及历史会越来越多。而在此之前,大家就得擦亮眼睛,学会分辨。而不能觉得你是多好,也不能说你是都坏。历史就是跟食品一样,跟人一样。说起来都叫历史,其实里面的内容是千差万别。这就是我们说的历史的三个层次,或者说三种历史。
所以,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历史价值、意义,主要指的就是真实的历史,第二层历史以及在第二层历史基础之上的第三层历史。而不是宣传的历史和娱乐的历史,这个大家要分清楚。
所以接下来呢,我们就可以开始说了:
二历史对于孩子有哪些意义?
第一,爱上历史,帮助孩子爱上历史。可以让孩子珍惜现在、热爱生活。
喜欢历史的孩子在观察世界的时候,他会自觉地加入一个时间维度。我们知道三维世界就是长宽高,再加上一个时间的维度,那就是四维世界了。当这个懂历史、喜欢历史的孩子看到一个人、一件事、一座城的时候,他可以同时看到他们过去所经历的风霜雨雪。所以世界在他的眼里就是四维的,他会懂得我们现在所享有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人类千百万年拼搏与奋斗的结果,他就会懂得现在,热爱生活。这个是历史对于人生的最基本的意义。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就像歌德在《少年维特的烦恼》里面写过的。他说维特是一个贵族,在乡下的时候常到菜园里面去劳动,种卷心菜。等到收获以后来吃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他是这么说的:
为什么我们会情不自禁地热爱自己的孩子、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祖国呢?就是因为在看到他们的时候,你所为之奋斗、付出的一切,在一瞬间都会再次让你感受到。所以对于你来说有不同的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懂得历史的孩子,他对于这个世界的感受会更丰富,原因与道理就在这里。
第二,爱上历史,可以让孩子少走弯路。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历史。
一个人、一个学科、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历史。如果孩子能养成考察历史的习惯,那么他做起任何事情来都可以事半功倍,少走很多弯路。
比如说如果他对教育感到困惑,他可以去看教育史,他对经济学很感兴趣,那就可以去看经济学史,他对伟人感兴趣,可以去读伟人传记,对电脑网络感兴趣,那就去读互联网的发展史。而一本好的学科史可以让你几天之内了解这个学科从古到今的发展脉络。知道这个学科、这个行业的大家是谁?经典著作有哪些?划时代的理论是如何出现的?然后呢,你就可以非常迅速的进入这个学科。
而如果你没有这个考察历史的习惯,将来你很可能努力钻研了半天才发现早就有人研究过了,而且比你研究的要好的多。这个就是读史使人明智的基本意义。
第三,爱上历史,可以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鲍威尔在《1984》里面,这个小说我推荐大家去看看他的《动物庄园》。他在《1984》里面说什么呢?他说:谁控制过去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就控制了过去。也就是说,历史会因为种种原因而被篡改,比如权利、金钱、收视率、点击量,甚至是恶作剧。
没有人希望这种情况发生,但是这种情况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特别是在信息泛滥的今天和明天,坑是越来越多。所以如果我们不懂历史,不掌握历史的方法,我们可能会被别人编造出来的历史洗脑而不自知。为许多没有意义的事付出青春,甚至生命,而沦为炮灰。
可以举两个例子,比较敏感的例子:中日历史和中俄历史。今天我们能接触到的中日历史都很负面,比如侵华战争、参拜靖国神社、侵占钓鱼岛等等等等。所以大家对于日本的印象是非常负面的。电视上面常常演打鬼子的神剧,现实里面抵制日货、烧日本车等等等等。
而对于中俄历史,特别是近代的屈辱史,我们就很少提。没有什么影视剧,也没有什么媒体报道。所以大家对于俄国好像普遍充满了好感。普京好像还有很多粉丝。
但是,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这里面是有问题的。比如说,我们在1972年跟日本重新恢复邦交,发了《中日联合声明》,从那以后特别是在80年代,中国与日本是有过一段蜜月期的。70后80后我们都记得,小时候电视里面总是在放日本动画片,《圣斗士》、《小丸子》、《恐龙特接克塞号》,还有日剧比如《雪衣》、《追捕》、《阿信》,还有两国之间的各种友好交流等等等等。那个时候从1979年到现在,日本向中国提供过总计约两千多亿人民币的低息开发贷款,利息率我记不太清楚了,大概3%左右吧。还有各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和援助,我们的很多大型建筑,比如说北京首都机场、北京地铁,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1979年的时候,日本“经济奇迹”的设计师大来佐武郎还被邀请担任过我们中国的经济顾问。那个时候我们说的是什么呢?是“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那么这段历史还有多少人记得?还有多少人提呢?
至于中俄历史就很简单啊。截止到1945年的时候一个数据就搞定了。俄国侵占中国的领土共有588.388万平方公里,这里面包含156.6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那么这段历史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有多少人提呢?
这个图红色部分就是原本属于我们中国的领土
知道了这两段历史以后,或者说知道了这么一点点的历史材料之后。你是不是对中日之间、中俄之间的历史关系会有一点点新认识?多那么一些理性,少一些偏激呢。
所以说,如果孩子有学习历史的习惯。那么他在做决定、做判断、做评价之前,一定先去查找历史资料,会先去梳理一下两国之间的历史。那么他就会不一样。尽管他还可能讨厌日本,比如说我看了这个史料我依然讨厌日本,讨厌日本的军国主义,可能他还是要去抵制日货。但是呢,他跟那些没有接触过这些历史的孩子就不一样了。可能在一些关键时刻就会让孩子少做一些措施,这就够了。
所以这儿我们可以稍微展开说一下人文学科,主要是文史哲。它常常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呢,它能够让人的内心潜移默化的改变。阿贡布里希先生在他的《世界小史》里曾经说过他讲的是基督教。我觉得他那个有一段话讲的特别好,我找来给大家念一下。他说的是什么呢?他说:当基督教传播开了以后,在中世纪的时候,虽然那个时候的武士还依然阴险、嗜血成性、毫无顾忌。不过呢,跟罗马时代相比,他们这么做的时候良心会带着更多的不安,他们知道自己是邪恶的,害怕遭到上帝的报复。而人文学科呢,就是要给我们的灵魂里面、良心里面放一些个底线,让我们知道。可能我们有了这些以后也会做错事,依然会做一些暴力的事情、嗜血的事情,但是那至少让我们在做的时候,心里知道。
第四,爱上历史,可以让孩子继承先人的遗产,获得智慧,提升人生的格局。
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杜兰特。这一点呢主要是从他那里来的,就是:爱上历史,可以让孩子继承先人的遗产,获得智慧,提升人生的格局。那么杜兰特从上世纪的20年代到70年代,花了50年时间写了11卷本的《世界文明史,》全书大概有1500万字。是举世公认的经典,这个大家有机会的话可以去看看。
他说:历史是对人类遗产的创造和记录。而历史的进步就是人类遗产的不断丰富、保存、传播和利用。对我们而言。研究历史,一方面可以对人类的愚蠢和罪恶给警示。同时也是鼓励人类铭记有价值的先人。过去,就像是一座充满英灵的城市。一个广阔的思维国度、思想国度,那儿有无数的圣哲贤明,政治家、发明家、科学家、诗人、艺术家、音乐家、哲学家。
而学习历史就是对我们人类的精神道德、技术和美学遗产等尽可能充分的传承。它的目的在于扩大人类的理解能力、自控能力、审美能力和享受生命的能力。
所以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让他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人类的文明,可以在人类的文明宝库里面畅游汲取能量,而不是把历史仅仅当成是时间地点人物的资料堆积。也不只是当作为了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准备,那就太可惜了,分清主赫。那么在孩子刚接触历史的时候可以给他一些更高远的追求,更有助于他未来的成长。
换句话说。我们不是让孩子爱上历史,而是让他爱上人类在几万年里逐渐累积起来的智慧。让他明白我们不但要去继承和享用这份遗产,并且要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努力让这份遗产增值,这就是我们人类的使命。
三如何帮助孩子爱上历史呢?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爱上历史呢?我们这里主要谈几个比较原则性的问题,说几个原理。
1、家长要明白,跟孩子一起学习历史,爱上历史,对家长来说,是一个丰富自己人生的机会,是在帮助自己,而不是帮助孩子。
作为70、80后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在我们的童年时代,因为没有好的教育,没有好的课外书,也没有有文化、有闲情逸致的家长或者是信息资源非常丰富的网络。所以我们是特别缺乏文化的一代人,我们比我们自以为的无知还要无知。比如拿我来说,我是学历史出身的,念了十年。文史哲还凑合,但是呢,我不懂得欣赏音乐、舞蹈、绘画,也不懂得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不懂天文地理以及运动原理等等等等。不是说要懂得很高深,是可能连一些常识都不太清楚。
只有当我们有这种觉悟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巨大的缺陷的时候,我们才会变得非常谦卑。我们就会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也会更加清楚,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为下一代铺路架桥打基础。我们就会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同时至少在学习上实现跟孩子的真正平等,而不是表面的装出来的平等。一旦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相信孩子自然会感受到我们的热情和求知欲,很多事情就好办。我想这是让孩子爱上历史,甚至爱上阅读、爱上学习的一个基本前提。
2、家长要注意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意志力。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对不对?但是,我们往往愿意做那些错的,比如说熬夜追剧,比如说过度消费,热衷于绯闻和八卦,刷起微博微信就停不下来等等等等,我们都知道应该学习,都知道应该给自己充电。可是就是管不住自己,为什么呢?从我们自己找原因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意志力。
但是缺乏意志力跟你的天性、基因关系不大。意志力是可以培养的。关于意志力现在心里学界有成熟的研究。我自己看了一些书觉得特别有用,所以在这里特别要分享给大家。主要的其实说白了就是那么几点。
首先意志力呢,它是一种能量,跟我们的体力差不多。你每天都会生产一定的意志力,然后呢,你用的多了,它就会衰减,甚至消耗光。所以进而消减你抵制诱惑的能力。我们经常有比如早上你刚睡醒,你觉得很强。你不会乱花时间,一到中午吃完饭或者是到晚上的时候你意志就变得很薄弱,这个时候就发现做很多本来你不想做的事情。所以呢,我们要善于存储、增强、善用意志力。
存储意志力呢,就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摄入充足的葡萄糖。怎么增强意志力呢?就是有意的在平常训练一下自己的意志力,跟锻炼差不多。比如说你可以矫正一下你的坐姿。坚持早睡早起等等等等,甚至用左手做事,用右手做事,换个手做事等等等等。而善用意志力呢?就是要用有限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养成习惯以后你就不会再消耗意志力了。别说早睡早起刚开始非常难,但是你习惯了以后就不会再消耗你的意志力。人的缺点的其实是有限的,最重要的就那么几个。而你把它都改掉了以后你的意志力不就消耗的少了吗?你不就变得越来越强大了吗?
这里要注意不要贪多求快,一个一个的做。比如说这两个月我先改成早睡早起,然后再过两个月再改过度消费,把淘宝什么的给卸载了。就这样一个一个来做两个月,两个月养成一个好习惯。而不要贪多求快,不要想一蹴而就。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我觉得不错的书。
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不管别人说得多么天花乱坠,如果你没有意志力你是没有办法抵抗的了诱惑的。
那我们稍微展开一下吧!为什么我特别把意志力拎到这儿来跟讲成功学似的?那这个跟成功学不一样,还是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我们知道现在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我们把它叫娱乐至死的时代有没有?诱惑非常的多,你打开电视、打开电脑到处是诱惑,逗你乐的、想要吸引你的注意力的,然后进而赚你的钱。非常非常的方便,非常非常的多。
我们相信在未来还会更多。最简单的说,现在中国的电视剧拍的就那么一般,你可能看两集就不想看了。你想没想过如果中国的电视剧的制作水平达到了美剧的效果,电视台上放的全是美剧的时候。你每天得花多少时间去看这些剧?看完以后你能学到什么呢?
所以呢,趁着现在我们的诱惑的层次还比较低、质量还比较差。赶紧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去抵抗这些个无聊的消遣。然后把时间花在更加有价值的事情。什么叫有价值我们后面会谈。
3、言传不如身教。
培养孩子爱上历史的第三个原则就是言传不如身教。用命令的方式去帮助孩子其实是偷懒。如果你自己都做不到,那你凭什么要让孩子做到?所以想让孩子爱上阅读,你最好自己也爱上阅读。如果想让孩子爱上历史,你最好也爱上历史。我想这个大家都是深有体会。孩子的耳朵是带开关的,你看着他听,其实他不一定在听。如果你说一套做一套,那孩子只会觉得很分裂。这点大家只要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想想你的父母对你的影响到底是怎么样的,是不是他们真正做的那些事情对你的影响更大、印象更深刻呢?
所以如果大家真的很想让孩子爱上历史,我可以推荐一些给大人看的书。首先我推荐的是钱穆的《国史大纲》还有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这两本书是中国通史的典范。缺点是写作年代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字的有点半文不白,适合有一定历史基础的读者。
吕思勉:《中国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勉强、任何基础都没有,可以看富乐成的《中国通史》,他是史学大家,台湾非常著名的史学专家。还有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这个是美国的专家,是华人。还有贡布里希先生的《世界小史》。这些都很通俗,他们是写给大众看的,通俗易懂、文字顺畅,而且里面吸收了现代比较新的观点。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贡布里希:《世界小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如果这些你觉得你还是吃不消,你就想看点有趣的、好玩的,也有。
房龙:人类的故事(精装版),三联书店
杜兰特:《历史的教训》,中国方正出版社。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上海世纪出版社集团
以上提到的这些书的作者都是专家和大家,既经典又通俗。这里面唯一比较难读的可能是钱穆跟吕思勉先生的两本,其实那两本书当初写出来也是给一般的大学生看的。但是我个人还是建议大家能读尽量去读这两本。这儿简单的说一下,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其实对孩子也一样。读书里面有一个窍门,就是要够到底。也就是说呢,最好去读经典,特别是一个学科早期的经典。因为通俗读后来的流行读物,还有现在的经典都是从老的经典里面衍生出来的。
读经典虽然刚开始有些难,但是它可以提纲挈领,提高你的阅读水准、思维水准、欣赏水平,节省你的时间。所以我们说读书跟做人一样,这个境界一旦上去了,下来其实挺难的。所以我们尽量把自己的境界往高了拉,不要老看那些个通俗的,看那些个野史、绯闻八卦,除了哈哈一乐,知道一些小道消息,其它没有什么收获。看那些二流三流的,你有这些时间不如硬着头皮哪怕一天看两三页去读经典。
4、给孩子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
那么帮助孩子爱上历史的第四个就是给孩子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比如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首先要让他安静对不对?要开完比如晚上7点多8点多你家里电视开的很大声,让孩子去读书那怎么可能呢?那么最好呢再给孩子一个书桌、一把舒服的椅子、一盏台灯,当然最好在给他配个书架。我觉得这个对于现在的家庭来说不算特别难,你把你的电视比如说扔掉,然后把那个空间拿来给孩子当书房多好啊!
同时呢,我们在跟孩子讨论问题的时候,应该鼓励孩子发表意见。要注意我们大人的讨论的语气和方式。比如说孩子告诉你说:这本书特别好看。你会什么反应?如果你立刻接过就说:“为什么?为什么好看?”这个是不好的。因为这种直接的问题里面包含着挑衅和不信任,它会降低孩子的阅读热情。你可以跟身边的孩子聊聊是不是这样。如果你改一下,改成什么?你说:“说来听听吧。好看好看,说来听听,分享一下。”这个时候才是一种尊重孩子的表现,这个都是我们平常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
这里面的原理就是要跟孩子一起看书探讨而不是越俎代庖,灌输自己的意见。同时要注意我们的提问方式。比如说我们跟孩子聊天儿的时候,你们可以接下来可以比如说:“你喜欢这本书是吗?这本书有没有什么你不喜欢的地方?有没有什么章节让你觉得想不通?有没有注意一些重复在书里出现的固定模式?”答案只要提纲挈,领越简单越好,不必急着让她们多做解释。同样的小朋友也可以拿这些问题来问问成人。我们怎么跟孩子聊书呢?我们就拿这些问题互相来交流。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这两本书只是推荐给大家。如果你想给孩子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学会跟孩子怎么讨论,可以去看这两本书,如果是老师的话看看更好。这个也很经典。这个也是小鲁文化做的,小鲁文化最早在台湾做的,好像版权也是小鲁引进到大陆的。
5、要想让孩子爱上历史,就要把历史跟孩子的生活联系起来。由近及远再到近,由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跟孩子一起去解决一个问题。
这一点我们的诗人徐志摩先生说过一段话我觉得特别好,他说:“智慧是地狱里的花。只有进的去并且出的来的人才能得到它。”这说的是什么呢?就说学问如果不能指导生活,你进了学问还要出来,拿你的学问、拿你的学识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如果说研究学问不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幸福、更洒脱,那么你就没有得到智慧,或者说你书白念了。
把历史跟孩子的生活联系起来我可以给大家举点例子。比如说从生活里面可以发现一些问题一起解决,这就是个好办法。比如说可能有的小朋友对蔬菜比较讨厌,不爱吃菜。那你就可以跟他谈一谈、我们就聊一聊为什么要吃菜?我们聊一聊人类发现蔬菜里面有维生素的历史,可以谈谈人类发现维生素的历史。
那我们知道进入19世纪好多年的时候人们还以为所有的食物都一样,它里面都含有一种叫做万能营养物的东西。所以那个时候就没有饮食不均衡这一说。虽然那个时候常常有很多人因为营养不均衡稀里糊涂的死了,特别是水手。有人统计过从1500年到1850年死于坏血症的水手,也就是营养不均衡的水手。大概有两百万,这应该是西方的,不包括我们中国的,中国的没人统计。
一般在任何一次远距离的航行途中,总有大约一半的船员死这种病,直到1768年,库克船船长环球航行的时候他带着胡萝卜酱和泡菜,船员没有一个人死于航行,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坏血症跟不吃蔬菜有关系。然后呢,又过了一百多年,直到1912年波兰的生物化学家芬克才分离出来了维生素。然后呢,直到1939年,哈佛大学的克兰登才正式确认坏血症跟缺乏维生素是有关系的。他是用什么办法确认的呢?就是停止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C,直到自己病倒差点死掉。
然后他给自己注射了100毫克的维生素C,几乎马上就恢复了生命力。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才知道要多摄取维生素C,要吃蔬菜,还要吃水果。你把这个跟孩子一起去聊一聊、分享一下,我觉得挺好玩的对不对?然后他也就自然知道为什么你老劝他要吃青菜。
如果大家觉得这些知识太难找,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那就是讲自己的历史。比如说我们知道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历史对不对?然后呢,这些个历史跟我们的大历史、我们的书上读的历史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比如说70、80后我们可以讲什么呢?讲自己小时候物质有多么的匮乏,但是我们很快乐。我们没有电视,甚至没有电脑、没有电话、没有手机,但是我们很快活。同时我们也可以讲什么呢?可以讲一讲我们是怎么一步一步被房价给绑架的?
60后呢,比如孩子的爷爷啊大叔什么的,可以讲什么呢?可以讲文革的时候,你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你对文革的体验是什么呀?你有没有做过红小兵?你有没有看过那个时候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呢?
50后可以讲什么?孩子的爷爷还可以讲什么?讲你亲身经历过的大跃进对不对?1958到1900年大跃进的时候,你做为一个小孩你在做什么?讲讲那个时候是不是热火朝天改天换地?然后呢你也可以讲一讲三年自然灾害,讲一讲饥荒。比如说1959年到1961年,你们村儿里有没有人饿死?你饿的时候你是怎么办的?可以给孩子讲一下。
我们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这儿体现出来了,如果你的家里或者你的身边有30后40后甚至20后的时候,你可以让他讲什么呢?讲一讲他眼中的战争,还有新旧社会的对比。国民党统治的时候是不是一片黑暗?沦为日本殖民地的时候、日本人统治的时候是不是一片黑暗?诸如这些个有趣的问题。我们在跟孩子聊的过程中呢一定能还能发现很多有趣的问题,然后你们可以去聊去问,搞不清楚的时候就去查资料,然后讨论、辩论。这个时候呢,就可以把历史跟你的生活打通起来了。
6、让孩子爱上历史的好办法,就是给他好的“历史小说”。
第六个办法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一个重点就是,让孩子爱上历史的好办法,就是给他好的历史小说。
美国教育家卡奇先生说过一段话,我把它抄在本子上了,时常拿出来看。他说:孩子需要知识,也想得到知识。但,给孩子知识的同时,必须要能满足他们的情感、想象力,以及孩子内在的诗意。提供他们单调的知识,会使他们的幻想和想象力还有创造力枯萎、死亡。
所以我们所有人,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喜欢听故事,不太喜欢听大道理。换句话说呢,当孩子刚开始接触一门新学科的时候,比如他刚开始接触历史的时候,最好给他有趣的故事,而不是冰冷枯燥的知识。而历史小说呢,就是故事的最高级的形态,或者说最高级的故事。
目前市场上的给孩子看的历史书主要是通史和历史故事这两类。儿童励志小说那是相当少见的。那么这三种书之间的关系我可以用旅行做一个比喻。
读通史呢,好比就是看地图。旅行之前要看地图,可以让孩子了解一个宏观的格局。给孩子建立一个时间框架,让他了解历史各个转折点上的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
而看历史故事呢好比是跟团游、短途旅行。比如这一路上我们可以先到西周看一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然后去春秋听一听孔老夫子讲课。然后再去秦朝来看看张良是怎么给黄石公捡鞋穿鞋的等等等等。那么这种时空旅行呢,短时间里能对很多景点有感性认识,内容丰富多彩,让人目不暇接。
但是它的缺点是比较短小。一篇大概2000字左右,你看一眼转一圈就出来,你很难进到人物的心里面去。所以孩子的感受呢不会特别深刻,不容易得到启发和感动。
而看历史小说呢好比是深度游,一本书大概5万字以上,相当于孩子在一个地方住了个一年半载的,而且会有一个当地人,也就是主人公,陪着你一起去生活、去冒险,去完成一些匪夷所思的任务。
比如说在我们这个《世界儿童历史小说经典》里面,在我们这个里面的有一本书叫做《万夫莫敌》。你读这本书的时候呢,就可以跟着斯巴达克斯一起为自由而战。而在《匈奴与我》里面你可以跟在匈奴王阿提拉身边亲身的体验一下匈奴人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怎么打仗的?而在《他来自俄罗斯小城》里面呢,你可以去十月革命前夕的俄罗斯,三更半夜的你去撒传单,反抗贫富不均、反抗沙皇的压迫,诸如此类。
这些呢,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难得的体验。正如文学教授托马斯斯特所说。阅读小说,可以让我们遇见另外的自己。也许是我们从未见过或不允许自己成为的那类人。可以让我们身处一些我们不可能去到或未曾关注的地方,又不必担心回不了家。
也就是说,历史小说可以给历史温度,而让历史人物跃然纸上。让历史事件呈现出它的复杂性和神秘意味。所以呢,梁启超在民国的时候就大声疾呼,说,小说不是雕虫小计,小说不是茶余饭后的风花雪月,小说是国民之魂。
所以纽约市的历史协会主席路易斯米勒,他说,好的历史小说会让人兴起了解历史的兴趣。想要唤起孩子对历史的兴趣。应该将那些富有娱乐性又忠于历史的书,放到孩子的手中。
所以,历史学家巴特菲尔德才说:历史小说将读者带到了往日的世界。在那个鲜活的世界里,男人与女人都是活生生的,他们拥有着和我们一样的悲伤、希望与冒险,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同我们的一样珍贵。历史小说的力量在于它给予人们历史感,让人们意识到世界的沧桑与古老。历史小说让历史变成了某种个人经历的延续与拓展,而非简单的知识增加与积累。
所以呢我常说与其强迫孩子们背诵大事年表,不如先给他们优秀的历史小说。用摄人心魄的故事、紧张曲折的情节和优美动人的文字带孩子到时光的河流里畅游一回。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那个时代,再带着满满的感动走出来。这也就是我们孔夫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四怎样帮孩子选历史小说?
那么历史小说或者说小说有很多种,怎么选呢?我可以跟大家分享几个我自己挑选的标准,仅供参考,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首先呢,我觉得应该给孩子经过时间检验的公认的经典。
童年时代孩子对于各种影响,无论好的坏的他的灵敏程度和易接受性超过人生中的其它任何阶段。对于孩子来说其实这些个日子是非常短暂的,它能可以浪费的时间也是非常少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我们不把那些公认为有价值的、令他们愉快且帮助他们成长的书交到他们手中呢?所以应该尽量让孩子读经典,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平庸无奇的书上。
优秀的历史小说与平庸作品之间的区别除了书写品质上的差异之外。更在于优秀作品的作家或者说经典的作家是将自己浸润在某一时代背景中,从而找到了可以讲述的故事。而一般的作者是首先构思了一个故事,然后为他的故事找合适的历史画面。我们看很多历史剧其实就是古装剧换个身份而已,看着他明明就是现代人,说话做派行事方式都是现代人,只是换了身衣服而已。
这两种小说的区别啊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这套书里面的《小英雄与老邮差》。就拿它里面的人物来说吧,它写的是抗战期间、抗日战争的时候,河北琉璃河镇发生的故事。这里面有什么人物呢?小镇上的人物构成就非常鲜活和真实。比如说除了老邮差和小调皮鬼赵大胆之外,还有谁呢?有老校长、有屠夫、有杨牧师、有游击队员、有趁火打劫的土匪、有山民、有日本鬼子还有高丽棒子。
这么丰富的人物是非常贴合历史的实际的。我们知道在30年代的时候中国各地、全国各地到处都是杨牧师。就是基督教的牧师,他们大部分是在做好事、在做慈善。收养孩子、赈济灾民这些,非常非常的多。
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建国以后曾经有一段时间,基督教还有天主教他们说要发还他们的宗教的那个教堂的教产。然后我们研究发现,不能发,为什么?如果说是要把这个教产还给他们,你们会发现中国所有大中型城市的最核心的位置,全部都是他们的。
然后呢,趁火打劫的土匪有没有?非常的多,这个书里面写的是土匪伪装成游击队说我们要抗日,所以你们要把钱给我们,写得非常形象。我们看材料就知道,那个时候中国的土匪是非常多的,我们中国因为特别大而且国家意识那个时候没有特别的强,所以什么抗日的有日本人,有国民党,还有大量的土匪。
这里一个比较新的人物叫高丽棒子,是朝鲜人。那个时候朝鲜是日本的殖民地。所以在日本侵华的军队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朝鲜人。他们残忍的程度超过日本人,同时我们都知道日本人里还有些朝鲜浪人。这儿的高丽棒子主要指的就是朝鲜浪人。他们在中国是无恶不作的,开鸦片馆,然后放高利贷啊等等等等。这些在我们的小说里面也是很少见的。
而这些人物不论是他们的性格还是行为,书里面写的都是比较复杂,而不是一个脸谱化的东西。比如说老校长,他很爱国,是一个绅士,同时又很迂腐。比如说杨牧师,他非常的仁慈和虔诚,但是他把我们中国遭受的一切厄运还有胜利都归结为是上帝安排好的。比如说老邮差,他非常的耿直,非常的善良,但是他很鲁莽、爱钻牛角尖、认死理儿,而且呢,他像典型的中国父亲一样,特别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在这本书里即使是一个汉奸、一个鬼子也都有它人的一面,而不是十恶不赦的。大家如果周围有八十多岁的老人家可以去问问看看当时的沦陷区究竟是什么情况,一问就清楚。这个绝对是非常符合当时的历史的真相的。
也正是因为作者马景行先生是基于真实的历史,把自己沉浸在了历史之中。所以这本书他才会有更深刻的反思,他的问题是什么呢?他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他说:人类为什么要打仗?人类为什么要互相残杀?作者只有全身心的沉浸在过去之中。他的作品才有可能让读者通过故事角色捕捉到昔日的本质。品尝到过去时代的特殊意义与感受。
它才会让你觉得,我们每一个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受到政治、受到历史、受到习惯的制约。去做很多自己并不是心甘情愿的事情。
所以说好书,经典的书。它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它能清楚地阐明你长久以来一直心有所感却从来没有办法明白表达出来的那些东西。它甚至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为什么很多孩子包括大人看这本书会哭呢。往往看到老邮差对自己儿子的思念,他们会想起自己的父母,同时他们也会想起自己的孩子。就是那么一个孩子,见面的时候话不多。但是呢,当他知道这辈子都有可能再见不到他的时候,他会哭泣,他会一个人默默的哭泣。这不就是我们中国的父亲吗?典型的中国父亲。
这本书里面讲恐怖的时候,不是说那一些个狰狞的鬼子长得特别的丑,见谁都杀谁那种的。不是这样的?这种恐怖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的呢?我们都知道啊有一个都德写过《最后的一课》,是不是感人至深?他里边有没有什么残忍的东西?都没有。这本书里面有可以跟他相媲美的中国版的《最后的一课》,讲小孩子们最后一次上中国的课,接下来上日语课的时候,我觉得并不比那个差。真正感人的东西是润物细无声的,而不是非常暴力的。就好比别人逗人一个笑,高明的幽默让你不知不觉的会笑,而不会去膈着你,我们现在看一些综艺节目是不是膈着你呢?
我们的看这本书的时候。如果你了解日本的历史、一点点日本历史,你就会更加知道这本书是非常高级的。那里面的日本兵为什么会那么纠结?是不是所有日本人都是侵略者?肯定不是。我们知道在1932年的时候,从30年代开始,日本军国主义时期。我只讲两个事情,一个是1932年的515政变,日本的少壮派把当时日本的首相全仰义给谋杀了。1936年的二六政变这帮少壮派他们占领了国会议事堂、警察厅、陆军省,袭击了首相的官邸。直到政府被军国主义分子控制。这些换句话说,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想要侵华的。这个我知道说了个大家可能很难接受,但这个就是历史的事实。
对于这本书我们知道一般的抗战小说是怎么写的呢?大家回忆一下就知道,基本上人物构成就三种对不对?英雄、敌人、中间派。通常的英雄肯定是浓眉大眼高鼻梁、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像天使一般的存在。敌人那一定是丑陋的,螺旋腿儿、大板牙、凶恶狡猾而又愚蠢,像魔鬼般的存在,而中间派的不是变成了汉奸便是被英雄感动变成了正面人物!这种套路我们看得太多了!看完之后,高级的会说嗤之以鼻,但是不明事实真相的群众会怎么样啊?特别是小孩。他会恨不得能立刻再来发动一场战争:我们打一架吧!
这些书、这些个洗脑的书,它会告诉你战争有多残酷吗?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最近一场站争是什么?是1979年我们打过一场仗。17天,1979年的2月17号到3月16号,大家知道是哪场仗吗?
70后应该有印象,70、80后都有印象。是什么?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我们打了十几天。我们的损失是多少?我们伤亡是46000人,这个数字可能不同的统计口径有所不一样。伤亡46000人,损失了400辆坦克和装甲车,耗费了13.6亿美金。
注意,是1979年的美金。17天就这么一个结果。
今天有很多人叫嚣着要打仗、要打仗,要捐钱什么的。我想说战争的残酷性是超出你想象的。而之所以有这么多人整天鼓吹战争,就是因为我们掩盖了很多战争的残酷。我们拍的神剧里面你看看一个人打100个人自己还不带死呢。那你让孩子会怎么想?:我们这么厉害,干嘛不打他一仗?
这个好像说的有点长,这个这个话题我们就此打住。如果大家对真实的抗战,更有趣的抗战这段历史感兴趣的话呢我给大家推荐了两本书。
《王鼎钧回忆录》三联书店
两本书都很好看,都是文学作品,文章也都写得很棒,大家可以去看一看。保证你一口气就能看下来,看完以后呢再给孩子来讲。我们接着刚才说。从我们刚才上面的陈述里头就可以感受到经典跟非经典之间的区别。只要我们常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要你读上一两章就可以知道这本书是不是经典,谁都骗不了你。
所以很多家长就问我说怎么挑书选书?我就说看一本书是不是好?是不是适合你?是不是适合孩子?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自己去读。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和鉴别能力,不要老指望别人替你做决定,不要指望那些个书单,那些仅仅是参考而已。因为每个孩子都不同,只有你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最好由你替孩子去读、去感受、去挑选。
这儿要特别说明一下啊,有一种观点说孩子喜欢的就是好的,这个观点是要小心的。孩子由于年龄跟经验的限制,他们并不具备较强的鉴别与批评能力。也不具备理性分析的能力。而且孩子都很善良。他们会怎么样?即使他读一些质量不太高的故事的时候,他所倾注的注意力和他赋予故事的想象力非常多。把那些个十分平庸的作品他自动的给它补完美了,然后在阅读过程中是因为孩子自身的想象力,就被美化提升了,其实那个书并没有那么好。
那说到这点我就想起最近有一个家长抨击这个沈石溪。说他动物小说不好啊怎么怎么的,说的非常的剧烈、猛烈。对他的观点我不评论。因为我看沈石溪的书看的很少。但是呢,对于这个现象我是非常高兴的,它代表着什么呢?代表着家长的崛起。
代表着在这个孩子的阅读过程中,有见识的家长、有意见的家长越来越多了。我相信我们中国的儿童阅读市场会变得越来越好。那么具备批评性的,有见识的家长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这种团体越来越多。我相信那个时候,我们中国的儿童阅读市场才会变得更加的健康。而不是现在呢被一些专家,或者说伪专家吧,很多的伪专家,被他们给控制了。那不是控制啊,他没那么厉害,被他们给影响了。然后拿去学校里面做各种活动,什么什么什么的种种种种的?这个我们就不多说了。总而言之呢,家长,你想要挑选最适合自己孩子的书,最好是提升你自己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第二个呢,我觉得应该给孩子一些严肃的、启发性的阅读,而不是消遣性的阅读。那么我希望我的这套书可以让孩子了解一些人生的艰难,领略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简单说一下什么是消谴性的图书呢?就是一个类型化的写作。作者的目的呢是通过满足和自己读者的本能欲望来实现。比如说权利、金钱、复仇还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报仇雪恨、不劳而获等等等等。这种小说的特点的是情节十分密集。把自然风景的描写、人物心理、哲学思考、美感经验,通通都不要了。全力诉诸于好奇心的满足,所以能让人废寝忘食,看这种小说跟打游戏、看肥皂剧差不多。过程很愉快,结果很痛苦。因为读完之后你可能会觉得:怎么我又浪费了一天时间啊?心里面会有负罪感。
而所谓思考型的图书呢。严肃的思考型的图书,那么作者关注的是人性,表达的是人类对于自身欲望和本能的反省。小说的主人公往往是处在矛盾和纠结之中的,就跟我们自己一样,老是处在矛盾和纠结之中。即使他是王侯将相也都一样,他也不得不经历各种我们普通人也都要经历的无奈和痛苦绝望。比如生离死别、亲人的误会、朋友的背叛等等等等。最终他们有可能会超越也有可能会沉沦,而不论是哪一种,都会让你深受启发。
所以当你以后再面对类似的痛苦的时候,你就会有更丰富的应对办法和观察角度。这类小说往往自然风景的描写、人物心理、哲理思考、美感经验都非常的丰富。所以对读者的水平要求的就多一些,阅读过程相对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心,需要心平气和。读这种书呢我经常讲就跟做运动一样,像跑步,过程可能会有一点点痛苦,但是读完之后,你会特别舒服。会让你对自己的痛苦、焦虑、困境更加的释然,更从容的去面对我们的生活。那么这种快乐相对来说更加扎实一些。
这两种小说,消遣型的、思考型的,各有各的功能,我们都需要。但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消遣型的东西太多了!而思考型的特别的少。在我看来孩子从八岁开始,他就会慢慢地告别黑白分明的童话世界,而走向大人的世界,现实的世界。他会渐渐觉察人生的各种无奈,比如生老病死,惊讶于人性的复杂,比如我怎么会这么愤怒?为什么他会背叛我?为什么所有的人都不理解我?为什么我的爸妈会对我失望呢?等等等等。
内心的秘密会越来越多,有可能跟家长的沟通会越来越少。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些深刻的复杂的阅读。一个呢,是帮助他适应这个人生的新阶段。一个呢,是让家长跟他在一起读这些书的过程中,可以探讨一些更复杂的问题,而不是说你吃了吗?你要穿什么啊?你要买什么给你买诸如此类的。然后呢,增进家长跟孩子之间心灵的沟通。
比如说你们家里有一个严厉的爸爸或是妈妈,怎么办啊?你可以让孩子去看一看《云雀男孩》。这个主人公就是受不了严厉的父亲离家出走了。然后呢,在外面有了一系列的奇遇,还成了伦敦最好的歌唱明星,比TF boy's还红,给伊丽莎白女王来演唱。但是呢,因为他无法割舍对于妈妈的爱,所以呢在莎士比亚的帮助下重回故土。可是呢,回去以后他的父亲依然拒绝接受他。然后呢又经过各种挣扎,最后呢他的父亲终于放下了尊严,放下了面子,向尼克敞开了心扉。
这个故事写的非常曲折,不像我说的这么简单。它把孩子对父母的纠结,和父亲对孩子又爱又恨的那种感觉,写的淋漓尽致。我相信孩子读完之后一定会感受到在父亲严厉的外表下有一颗柔软的心,或许呢,只是他不善于表达。
那最好是这个严厉的父亲或母亲看完以后也改一改自己的脾气,学会表达自己的爱,那就更好了。那么在这八本书中的类似这样可以讨论的点是非常多的。比如如何面对生活的挫折?面对校园的霸凌?面对社会的不公正?你可以去看《她来自俄罗斯小城》。
比如当孩子第一次尝到仇恨的滋味的时候,不知道怎么面对的时候,你可以去看《十字军骑士》,那里面有各种被仇恨煎熬的人。比如说孩子说我要当英雄,你可以让他去看《万夫莫敌》。让他看一看当英雄需要付出多少代价,为了追求自由和平等要做出多少牺牲。
比如孩子在追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时候。是平平淡淡的过一生,还是我要金钱、权利、刺激和冒险,你可以让他去看《小吉姆的追寻》。比如当孩子要去面对一个陌生的新环境的时候,我要转学了,我要上初中啦!等等等等你可以让他去看《匈奴与我》。当孩子想放弃的时候、缺乏毅力的时候,你可以让他去看《沙皇密谍》等等等等。所以这八本书呢都是比较深刻的。
这八本书的风格都比较冷、比较硬。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建立在我对现在的一个认识上。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啊!是这样的。
那么在我看来呢。我们中国的孩子面临的成长环境依然会比较恶劣。不论是00后、10和20后在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虽然我们现在GDP全球第二。我们的房价比发达国家还要高,我们的硬件建设非常的厉害。可是呢,硬件里面的软件,比如说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创新能力、环保意识,还有讲不讲规则?讲不讲契约精神,等等等等。我们的差距其实跟西方还是挺大的。
简单的比如说我们的童书,经典的童书,90%都是引进的吧?而我们的原创童书都是些什么大家自己琢磨琢磨就知道。所以呢,我们知道我们的孩子在未来,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挑战,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孩子遇不到的。比如环境问题、贫富差距问题、腐败问题。他更有可能、还有更大的几率遇到形形色色不称职的人,甚至说是坏人。他可能会遭到更多的挫折和伤害,以及各种不可预期的刺激。
所以呢,现在我们的孩子,我个人认为,需要一些挫折教育。需要接触一些人生的无奈和绝望,以便增强他们的抵抗力。因为这些挫折,特别是内心的痛苦,别人是没有办法替他分担的,只能靠孩子自己。比如说他失恋了,你能帮他吗?你怎么帮他?比如说老师批评他了?你怎么帮他?他内心的痛苦你怎么帮他?
所以呢,在挑选这八册书的时候我有意识地挑了一些比较冷和硬的、比较严肃的思考型的小说。我希望用它们去中和一下比如小清新啊、小确幸啊、搞笑啊、花美男这种比较偏柔的气质。而且我坚信一定有一群家长和孩子甚至可能是大部分的家长和孩子,他都会喜欢这种颜色的小说。之前我们好像很少这样的小说只是因为我们没有人去做。而且这样的家长和孩子很可能会越来越多。而他们呢,在未来啊!肯定能更好的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时间关系我今天就讲那么多,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