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作者 | 如生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我是02年读的高一,03年高二全国开始文理分科,我选了理科,在高二(1)班,班主任是贺生海老师,班里当时70多学生,我是班长,贺老师带我们一直到毕业。高考前夕,学校里要求各班级自己搞高考动员会,各科任课老师都要到场,这在当时,也算仪式感十足。作为班长,贺老师让我在动员会上给大家鼓劲。记得当时我用两天的时间,写了8页稿纸的发言稿,那时候不觉奇,只是认为这种场合很关键,就是把自己想对大家说的,都写了出来。
因为经常主持班会,也不怯场,在坐的也都是平时的授课老师,我就坦荡荡的,把写好的心里话,给大家说了出来。一开始,同学们还是挺放松的,渐渐的,整个教室静了下来,都在认真听我的分享,任课老师也是,全神贯注的。
稿子具体内容我记不清楚了,大概就是给大家谈一下外边的世界,我所认识的世界,医疗、卫生、教育、所有未知的美好,还有打工和定居城市工作的区别,(当时正处于打工潮刚兴起的年代,我表弟小我一岁,去南方打工月收入已经2000+),那次分享了将近四十分钟,我公众演讲不多,也很少得到掌声,一直在给别人鼓掌的角色,但那次分享完后,掌声久久不停息。
虽然生活在农村,我条件相比大部分农村长大的孩子稍微好一点,再加上从小爸爸就带我去过祖国很多地方,每逢假期都也都会去石家庄市的姨妈家住住,认识的新鲜事物多一些,也开始有一些思考。分享完,贺老师在我分享的基础上做了小结,老师们离场时,贺老师拍着我的肩膀笑着说:杨道宾以后或许还可能在写作方面有所成就哩。那一年,我们班成为高三14个班级里边,本科录取率最高的班级,这也是贺老师乃至学校都没想到的。自那之后,大学四年,我都坚持读书、写作。文字从学校图书馆里输入,给我储备,在我的QQ空间输出,给人力量。上班后,我在单位办公室工作,接触各种方案、报告、总结,非常枯燥,但是每当我想转变工作重心,想敷衍文字时,脑子就回想起贺老师的那句话,我一定要写下去。渐渐的,报纸成了我的必消品,白天在单位的工作内容,我都会写工作日志,下班回到家,写日记记录生活感受。后来,因为工作需要,做领导的讲话、总结、汇报等材料。记得第一次完成领导讲话,我申请参会旁听,领导在上边讲,感觉每一个字,都是无比的珍贵,那一次,我在座位上流泪了。于此同时,日常的一些小文,也开始陆续在媒体电子平台、省报、市报,核心期刊、杂志发表,逐渐加入了区、市作协,直到今日,成为一名真正的文字工作者。各种文字材料,从迷茫,无从着手,到把领导想说的话,照领导的意图,严谨、全面的表达出来。文学创作上也开始陆续收到一些媒体的约稿函。当然,这中间也离不开身边各位领导、同事、老师们的帮助,以及常置案头的《新华字典》、《辞海》《修辞、语法》等工具书,但更多的是贺老师在我懵懂年岁,给我注入的这份信心,力量,给我指了人生的方向,也让我收获了社会和朋友们的尊重。如生,男,1985年生,社旗县大冯营镇人。现居洛阳,从事文秘工作。平时喜欢阅读思考,仰慕古仁人之心,闲暇时写些豆腐块文章,记录生活感受、描画社会万象,文字质朴,情感真挚,以深思运笔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