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研——元代青花釉里红之“春闱传胪”盘赏析(本文原创,欢迎转载,古美之传播,你我共前行,请注明出处、作者和原文链接)
私人收藏元代青花釉里红“春闱传胪”盘
与我以往的收藏不同的此元代“春闱传胪”盘,青花釉里红的釉下彩料,精巧细腻的画工,莹润湿透的手感,都显得其与众不同的绚丽!在把玩间,常凝想历史的画面。好象历史倒转,时光还原!
此盘四鱼围春,比天地四方学子学而优则仕,如唐人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寓意明了直白。
文人古时称“儒生”或“士人”,是时下我们对古代知识分子的统称。古代士人应该从事“劳心者治人”的事业,“治人”是上乘大道。古代文人有很强的做官意识,迷恋仕途,为入仕而读书,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少年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就是佐证。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大多数求学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入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而优则仕”。入仕不仅能够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同时,还可以改变个人的社会地位及生活状况。
隋朝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有大量的官吏共同掌管政权,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制度应运而生。唐宋元明清等诸朝虽有变化,但基本制度不变。第一步为童试,参加县级考试,通过者称“秀才”。第二步为“乡试”,这是省一级考试,参加者必须是秀才,考生及格就称为“举人”。每三年举行一次,称“大比”,考期在农历八月,故称“秋闱”,地点在各省城的贡院。第三步为“会试”,是全国范围内的考试,也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即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时间是春三月,由礼部主持,所以又叫“礼闱”或“春闱”,发榜时正值杏花开放,故称“杏榜”。 第四步为“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有时只设御座,而由钦差大臣宣读考题,发榜时采用金榜,因而考中进士又叫“金榜题名”。殿试以后由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在古代,帝王传语告下称为胪,传胪即有唱名之意。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传胪的论述描写。
此春闱传胪盘从造型、用料、描绘用笔、胎釉成色等方面都显示出为元代精品之作!我国元代的瓷器,在陶瓷装饰历史上有着一个划时代意义。其精美成熟让人惊叹,悠悠一红伴着青花的掩映更是放出异样的光彩。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存世量及其稀少,被发现刊载的仅十几件而已。元代青花釉里红瓷烧成难度大,特殊性强。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烧造温度偏低,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烧造温度偏高,极易挥发,因此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由于存世量稀少,可以说,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并非是一般藏家所拥有之物。
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可以说是此类品种的代表作。
就我收藏春闱传胪盘而言,胎体胎土匀称(在大型器物上,胎体较粗是为了减少变形) ,其胎质洁白细腻,釉面青亮,青花青翠艳丽,既有进口青料浑散自然的瓦蓝,也有苏麻离青所特有的银黑色结晶斑。釉里红发色浓重,略似猪肝颜色,这正是元代始创釉里红初期成熟的典形特征,手触极为油润。此盘画工多采中锋用笔,这与当下所谓高仿之作截然之区别,古人用笔尤用刀,熟练准确。窑温控制极为准确,无飞无涂,青花和釉里红发色纯正,显得弥足珍贵,让人赏心悦目。
中国文化素以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和从未中断的传统闻名于世。不论是先秦儒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以鸿儒硕学各领风骚,这是中国文化的主力和精萃。这些思想的传承最真实的载体就是具有同时代特点的艺术品了。
作者简介:
杨旭滨,1971年生,北京人士,笔名:元代瓷痴,中国收藏家协会2001年入会会员。国企从事生产管理工作。闲暇弄棋、思乐,粗通文墨,偶作诗书,自觉:虽不登大雅,然乐在其中。祖辈育人而笃书,父辈,续有慧根延续收藏之道,本人耳濡目染,01年,师从孙学海先生学习文物鉴定,期间,因孙老提携引领,见耿宝昌先生、启功先生、孙守道先生,共话共研,对瓷器、玉器的研究有自身见地,瓷器以元瓷研究为透彻,玉器对上三代及汉代较有心得,术业有专攻,中国文化相通相系,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瀚藏海,偶得遗珍,实属造化!愿相伴此生。
可关注杨旭滨先生新浪微博实时关注更新:搜索名称元代瓷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