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被评为四大名酒,69年后沦落到46元一瓶,“良心酒”不多了

新中国历史上一共举行过五届国家级名酒的评选,由轻工业部牵头,经国家级白酒评委进行品评、评选。

从第一届的“四大名酒”,到第五届的“十七大名酒”,获奖的产品越来越多。掺杂了太多市场、人情干预的名酒评选,到了第五届已经不具有实际意义。自此,中国再未组织过如此高规格的评酒活动。

第一届的名酒评选结果,被行业内公认为是最具有含金量的,获奖四款酒分别是:汾酒、茅台、西凤和泸州老窖。我们今天聊的这款酒,就是连续五届蝉联“中国名酒”、1952年“四大名酒”之一的汾酒。

除了五届中国名酒获得者称号以外,汾酒还是历史名酒,“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杏花村,所指就是汾酒。新中国成立当天的“开国国宴”所饮白酒,也是汾酒。茅台一直宣传、引以为傲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大奖获得者,跟茅台没有一分钱关系,也是人家汾酒。

获得过如此众多荣誉,在行业内斩获无数顶级大奖,曾与茅台肩并肩的汾酒,缘何沦落到今天46元一瓶,跟二锅头、老村长之辈争夺光瓶口粮酒市场?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个词“改朝换代”,形容汾酒再贴切不过了。背后的原因,肯定是错综复杂的,只能用“天时、地利、人和”来解释了。

天时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老百姓从上到下口袋里都没钱,日常消费都是以实用为主。

汾酒作为清香型白酒,酿造周期短、产量高、成本低,很快得到全国白酒消费者的欢迎,正式进入“汾老大”时代,成为全国白酒品牌霸主。

改革开放后,白酒品牌铺天盖地地涌现出来,当时最有效的营销手段就是电视广告。秦池、孔府、沱牌等央视上榜品牌,在影视剧中、新闻联播前后狂轰滥炸。汾酒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儿,一抬头,再想挤就挤不进去了,在消费市场的接受度上,沦落成二线品牌。

进入21世纪,五粮液、茅台等品牌制定“大单品”战略,率先对主线单品进行提价,“茅、五、剑”的领先优势,一直持续到今天。飞天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牢牢掌握千元白酒高端市场90%的份额,形成了几近垄断的趋势。

虽然汾酒后来也推出了“国宴”系列高端品牌,但是中国市场先入为主的消费观念,加之汾酒相继错过了两波发展周期,在高端品牌市场直接丧失了竞争能力。除了山西本土消费者以外,能够出省的产品只能是以低价的光瓶汾酒为主。

虽说汾酒在高端白酒品牌中排不上号,但是因为低廉的价格和过硬的品(pian)质(yi),在光瓶口粮酒市场上一直都是很受欢迎的。

地利

汾酒产于山西,地处北方。西边有陕西西凤,东有北京二锅头,西南是川酒六朵金花、贵州茅台,东南是安徽古井、江苏洋河。

在地理位置上,汾酒想要出省,直接就被卡住脖子。临近的山东、河南也不乏大把的历史名酒。并且一过黄河以南,70%的白酒市场是以浓香型为主,白酒行业自古就有西不入川、东不入皖的说法,汾酒只能看着祖国大好河山,“望洋兴叹”了。

先失去了品牌优势,又失去了市场阵地,表面看是竞争对手太强,实际还是汾酒经营管理团队市场反应太迟钝。

人和

给汾酒带来致命打击的,导火索还是1998年震惊全国的“山西朔州假酒案”。

当地的几个农民,以工业酒精勾兑成散酒,冒充白酒进行销售。最终导致27人丧命、多人失明,中毒者高达近千人。

“山西朔州假酒案”发生以后,全国人民谈“山西酒”而变色,甚至有媒体发布以《劝君莫饮山西酒》为标题的文章。直接导致整个山西白酒产业跌入谷底。跟“假酒案”毫无关联的汾酒,同样受到牵连,全国销量第一的“汾老大”,至此开始一蹶不振。

汾酒,可以说是中国白酒品牌中少数的大曲清香型白酒,因此风味和口感上要优于其他小曲或者麸曲清香型白酒。这也是为什么在众多清香型白酒中,汾酒一直能够独领风骚,成为一枝独秀。

至于价格定在46元一瓶,甚至跟二锅头等品牌在低端口粮酒市场上进行竞争,这个局面其实并不是汾酒自己想要的。看着李渡把一瓶光瓶酒卖到八九百,哪个酒企不眼红?无奈,北方人一根筋,汾酒拥有全中国白酒最好的品牌基础,经营者却不会讲故事,即便先后推出了青花、国宴等中高端系列产品,却仍然被高端品牌市场边缘化,若请不到一个营销大师,依然是回天乏力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