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战列舰般雄心壮志的核动力驱逐领舰(上)——加利福尼亚级
1954年4月,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加入美国海军序列入役,揭开了核动力时代的序幕。美国随后又开始在水面舰艇做核动力的尝试,先是1957年“长滩”号核动力巡洋舰开工,接着又在1958年开始建造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准备打造一支有无限续航能力的航母编队。
美国核动力护卫舰只的发展
长滩号满载排水量高达17000多吨,修长的舰身优雅又不失霸气,颇有几分衣阿华级战列舰的风采。作为未来核动力航母的贴身护卫,长滩号配备的防空能力在当时来说冠绝全球,3座MK10双悬臂导弹发射架,既可以发射小猎犬中程舰空导弹(射程32公里),又可以发射黄铜骑士远程舰空导弹(射程120公里)。全舰共有6座火控雷达提供6条火力通道,可以同时引导6枚导弹攻击目标,这在当年绝对是划时代的,因此美国海军对长滩号寄予了厚望。
长滩号俯视图,舰身前半部有几分战列舰的味道
可俗话说的好“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长滩号在1957年报国会时的预算是8700万美元,到完工时却花费了3.32亿美元之巨,要知道同年服役的小鹰号常规动力航母造价才2.7亿美元。如此昂贵的“带刀护卫”就连财大气粗的美国海军也无法承受,不得不降低标准,舍弃高大上的巡洋舰,开始拿驱逐领舰来验证核动力的可行性,相继建造了1艘班布里奇号和1艘特拉克斯顿号核动力驱逐领舰。
2艘核动力驱逐领舰服役之后,美国海军“曲线救国”策略终于获得了成功。1968年国会终于通过了2艘新型核动力驱逐领舰的预算,这就是随后建造的加利福尼亚级。
“尊贵”的血统
作为美国第一型批量建造的核动力水面舰只,加利福尼亚级一改以往驱逐(领)舰用海军功勋人物命名的习惯,改用加利福尼亚州来命名。用美利坚联邦各州来命名来昭示国家的强大的团结,此前可属于是战列舰才能独享的特殊待遇,例如北卡罗来纳(州)级、科罗拉多(州)级战列舰等等。新的命名方式体现了美国海军对核动力驱逐领舰的器重,等同于二战之前战列舰的地位,和那些用美国城市命名的巡洋舰(如彭萨科拉级重巡、亚特兰大级轻巡)明显不属于一个档次,具有尊贵的“血统”。
加利福尼亚号,甲板很空旷
加利福尼亚级为了提高战斗力,对舰体进行了重新设计以扩大载荷,以获得更好的航海性能和配置更多的武器。船型同此前的莱希级和贝尔纳普级相似,仍然是平甲板船型,但是舰艏干舷更高、更加外飘;上层建筑更加紧凑,空余出了大量甲板空间来安置各种武器,整艘舰显得简洁而修长。
其尺寸参数为舰长179米,宽19米,吃水9.6米,标准排水量8700吨,满载排水量10600吨。动力采用了特拉克斯顿号相同的通用动力D2G压水反应堆,双轴推进,总功率70000马力。由于船型得到了优化,最大航速仍然维持在了31节。
火力强大的武器配置
美国海军对加利福尼亚级期望值非常高,将其视为未来核动力航母编队中的中坚力量,想将其打造成防空、反潜、对舰(岸)功能兼备的“全能护卫”,所以堆砌了当时武库中的所有尖端装备。
防空
为航母编队构筑防空网仍然是加利福尼亚级的首要任务,还要武备平衡,因此在防空方面只有选择轻量化的MK13单悬臂导弹发射架。
50年代美国海军武器库中最轻型的舰空导弹是鞑靼人,但是为这种导弹配套的MK11型双悬臂发射架沿用了MK10型的技术特点,整套系统又大又重、装弹还慢,4000吨级以下的驱逐舰和护卫舰还是难以承受。为了解决这些中小型水面舰艇的防空问题,美国又研发了轻量化的MK13型单悬臂发射架。
MK13系统结构图
MK13型整套系统只重61.6吨,而且只需要1名人员就能操作。其基座旋转角度没有限制,最大旋转速度90度/秒,最大俯仰速度45度/秒,最大发射速度1枚/10秒,装弹速度7.47-7.82秒,更快的反应速度和再装填速度适合鞑靼人这种近程舰空导弹。此外MK13下方的弹库采用了双层套圈设计,分为内外两层,舰只可以根据空间选择双圈或者单圈(40%备弹量),这种“丰俭由人”的体贴设计,使其成为80年代前后美国及其盟友们军舰的标配。
MK13起初只能发射鞑靼人近程舰空导弹(最大射程19公里),似乎不太符合加利福尼亚级的“尊贵”身份。好在1967年,基于MK13研发的鞑靼人换代产品RIM-66型标准-I中程舰空导弹已经正式入役,由于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尺寸变化不大的标准-1型射程增加到了46公里,使加利福尼亚级具备了一定的区域防空能力。该级舰一共配备了2座MK13发射架,分别位于舰艏与舰艉的最前端,以获得最优射界;每座备弹40枚。
挂载了标准导弹的MK13
反潜
由于对手水下实力太过强大,所以“反潜导弹+反潜鱼雷”套餐必不可少。1座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八联装发射箱位于舰桥前方,发射箱前方还有1座突出舱室,这是阿斯洛克的备用弹仓,内部共有16枚备弹。另外两舷还有2座MK32型324毫米三联装鱼雷发射管。
遗憾的是由于舰体空间有限,加利福尼亚级并没设置直升机库,只在舰艉有一处直升机起降平台,可以起降SH-2、SH-3、CH-46等型号直升机。不过该级舰承担的主要作战任务不是反潜,这也情有可原。
加利福尼亚号,阿斯洛克弹仓体积很大
对海(岸)
此前莱希级为了防空牺牲舰炮,贝尔纳普级为了两者兼顾结果两者都有所削弱,原因除了防空导弹系统太大太重之外,MK42型舰炮在体积和重量上也不是省油的灯。
MK42虽然在研发时做了优化,可由于当时要兼顾防空,反应速度与射速都是重要指标,所以重量和体积依然居高不下。进入防空导弹化时代之后,舰炮防空已经成为鸡肋,于是美国FMC北方军械部在1964开始研制MK45型127毫米54倍径紧凑舰炮,加利福尼亚级成为MK45的第一个“用户”。
MK45
MK45全重降低到了22.5吨(MK42为58.6吨,括号内为MK42数据,下同),最大俯仰速度20度/秒(25),最大回旋速度30度/秒(40),最大射速16-20发/分(40),对海射击炮口初速762米/秒(808),最大射程24.1公里(23.7)。每门备弹475-500枚,操作人员减少哦到3人(20人)。
MK45舰炮的紧凑化、轻量化使加利福尼亚级可以轻松配置2门,分别位于舰艏与舰艉MK13导弹发射架的后方。70年代末捕鲸叉反舰导弹入役之后,该级舰又增加了2座四联装发射筒,反舰能力进一步增强。
MK45开火瞬间
雷达与电子设备
对海搜索雷达仍然是AN/SPS-10。对空为AN/SPS-40两座标搜索雷达和AN/SPS-48C三坐标搜索雷达。火控方面4座AN/SPG-51火控雷达提供导弹制导,炮瞄雷达为2座AN/SPG-60,新型炮瞄雷达同AN/SPG-55相比可以为舰空导弹额外提供1条火力通道,使全舰火力通道增加为5条。
加利福尼亚级还首次装备了LN-66导航雷达和URN-25康塔战术空中导航系统。声呐与贝尔纳普级一样,都是SQS-26球鼻舰壳声呐。
加利福尼亚号
服役及改装
该级舰一共建造了2艘,加利福尼亚号(DLGN-36)于1974年入役,南卡罗莱纳号(DLGN-37)于1975年入役。两舰服役后不多久,就在海军重新分级中升级为CGN-36和CGN-37,一起配属于尼米兹核动力航母战斗群。
尼米兹号和2艘加利福尼亚级的合影
90年代初两舰也接受了NTU“应对新威胁”升级,以期能坚持服役到2010年左右。改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防空能力,舰空导弹升级为标准-2型,提高了射程和抗干扰能力。二坐标对空搜索雷达升级为AN/SPS-49,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升级为AN/SPS-48E。
二、D2G压水反应堆更换成D2W型,并更换了核燃料。
三、舰舯部加装了2座MK15密集阵近防系统。
四、随着反潜技术发展,拖曳声呐和直升机成为反潜战的主流,加利福尼亚级此前的反潜装备就成了鸡肋。于是乎干脆停用了SQS-26舰壳声呐,拆除了舰桥前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箱和弹药舱,仅仅保留了2座可有可无的反潜鱼雷发射管(相当于步兵的自卫手枪?),基本放弃了反潜能力。
MK32鱼雷发射管
生不逢时的吞金兽
加利福尼亚级造价虽然比十几年前的长滩号便宜了不少,可还是贵得离谱,两舰分别为2.19亿和1.86亿美元。要知道此前的希莱级和贝尔纳普级单艘成本才5500万美元左右,换算成70年代的币值也不会超过7000万美元。
加利福尼亚级90年代的NTU升级更是贵的离谱,每艘舰大概花费4.2亿美元,而上述两型常规动力驱逐领舰每艘升级费用才5000多万美元。另外每年的维护费用也不是个小数目,要比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贵1000多万美元,两艘加利福尼亚级堪称超级吞金兽。
NTU后的南卡罗莱纳号,阿斯洛克已拆除
在90年代之前,由于对手的强大,维持这些昂贵的战舰的确有充足的理由。可随着老对手解体,世界局势发生转变,爆发高强度战争的威胁逐渐降低,该级舰作战效能比不上新服役的提康德罗加级,维护费用又出奇的高,就连财大气粗的美国也觉得难以继续承受。
于是在1999年,2艘花费巨大的加利福尼亚级只服役了二十余年就匆匆退役,可谓是一型生不逢时的核动力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