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那些事儿

过年那些事儿

□王志明

过年,中国人的第一传统节日。小时候过年,对儿童来说是最幸福的日子,吃好的、穿新的,就连烤火的柴火都是不冒烟的,不过那时候过年都是很有讲究的。哪一天打扫除,哪一天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哪一天接灶王爷,等等。到了时间,每家每户都很神圣地走程序。程序很庄严肃穆,俗话说:“祭神有神在、不祭是泥块。”任何简单的事情,一旦纳入礼仪程序,不仅形式复杂了,连性质也复杂了。

人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包括习俗,我们家虽住在江苏盱眙,但奶奶在世的时候,过年的习俗都是按山东沂水老家的规矩,(因山东是圣人的家乡,规矩很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那时候有专门印制“灶王爷”画像的,每家买一张,贴在锅台旁墙上,画像两边配有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二十三晚上把煮熟的水饺再加其它菜肴,放在“灶王爷”画像前,奶奶口中念念有词,烧香、磕头、烧纸,祈祷着“灶王爷”回天庭汇报工作中专说好话,回来后继续保佑我们全家明年一年平安。

当然过年规矩就更多了,除夕太阳快落山时,大门口就放一木棒,叫“拦门棍”专门拦截“野鬼”,叫他们进不来。天黑后任何人都不准大声说话,怕惊动天神,也不能喊小孩名字,因为“阎王爷”也在派人查户口,听见名字后他就会登记。那时候虽然是煤油灯,但是除夕夜是一夜通明的,且一夜不睡觉,叫守岁。记得爷爷去世的那年,奶奶说要请爷爷来家过年,我也不懂是什么程序,三爷爷是总导演,按三爷爷吩咐:用红纸做一牌位,上写“王公永瑞之灵位”(爷爷的名字叫王永瑞),牌位放在木制的托盘内,双手托住托盘到离爷爷坟墓不远处,放下托盘,我们都跪在地上磕头,三爷爷念念有词,请爷爷跟我们回家过年。烧纸后,三爷爷双手空捧三下,放在爷爷的牌位上,然后把牌位捧回家放在家堂前大桌子上,牌位前放上菜肴、果品。那氛围非常神圣,就感觉爷爷就在那里。那晚我们一夜没睡,守在爷爷的牌位前面。大年初一一大早,庄邻、亲戚,挨家磕头,拜年,互相祝福,凡是来我家的,都要先到爷爷的牌位前磕头。整个一天大人孩子川流不息,也给年味十足的年增添了庄严肃穆气氛,一直到太阳即将落山时我们才送爷爷回去,还是三爷爷总指挥,捧着爷爷的牌位到请爷爷那个地方放下来,然后磕头,并祈求爷爷保佑全家平安,然后烧纸并把爷爷的牌位一起烧掉。

听父亲说山东老家每逢过年,每个家族都要请家堂,有的家族很大呢,把家族中已故的长辈请来家过年,几十口人,有的大家族百十口人济济一堂,那阵容很是壮观,这仪式我认为一方面是对已故长辈的哀思,更大程度上是增加家族之间感情,也显示了族长的威信,以及本族人丁兴旺,后继有人。

那一天一夜我的神经都紧绷着,好像爷爷就在我们身边,现在回想起来虽然是迷信,但按照那种庄严的程序,给人有一种真正过年的感觉。现在生活好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可年却没那感觉了,起码没有儿时过年的气氛了。

中国过年,吃是第一。吃什么?这很考验人。大鱼大肉,那是儿时的年。现在平日里都吃腻了。过年的吃,很让人作难。为了吃得舒服,很多人已经将年夜饭搬到了饭店;可饭店最终是让人失望的,质次价高,也没那种家的感觉,我们这些薪水低的,过年当然还是在家,祖祖辈辈都忙年,年是需要忙的,大年夜,用宋丹丹话说,整几样“硬菜”摆放一桌子,一家人围在一起,欢声笑语。饭后一起动手准备大年初一的饺子与汤圆,看着电视里春节联欢晚会,这就是现在年的氛围了。

吃饱了喝足了,总要玩的。小时候的年,孩子们玩的地方、花样太多了,那时候人的感情、亲情为什么那么的浓厚,整个山上十几里范围,大人小孩都那么熟识,(现在门对门都不认识),大人们相互请酒,中午他家,晚上你家,有时候因为安排迟了还争得脸红,记得有一年一直请到农历的二月半,也就是说那个年一直到二月半才正真的结束。小孩们也不落后,成群结队磕头拜年要压岁钱;从东庄到西庄,追着划“旱船”的跑;80年代初(场部大瓦房,我们那叫棋盘山林场)还放电影,稍大一点有雅兴的孩子们还打两牌,顺便来点小刺激。

可现在很多人都感觉吃饱喝足后呆在家里,闷了;躺在床上,烦了;逛大街,俗了;上网,累了;看电视,腻了。最近在一杂志上看见有人调侃,说闲着一天是享受,闲着一周是休假,闲着一个月是生孩子,闲着半年,是下岗,闲了一年,是脑梗后遗症。哎!享受了,还不舒服,实在让人迷惘。

现在过年我们尚可迷惘,再过些日子,我们甚至连迷惘的机会都没有。只能日复一日地消磨日子。谁说岁月不能蹉跎?其实很多岁月都是蹉跎的,不蹉跎又能干什么?知足吧!

二○一八年农历正月初一

王志明,1956年生,曾工作于盱眙县官滩镇卫生院,文学业余爱好者 ,作品曾发表于《中国老年作家漱玉新吟》《都梁诗讯》《淮山诗苑》等。

(0)

相关推荐

  • 【灵璧故事】小时候的那些“拜”

    小时候的那些"拜"  文/晏金福 (图片来自网络搜索,图文无关)        小时候,由于父亲不太管事,所以,从六七岁起,家里的许多事就落在我这个唯一的小男人身上.我记忆最深的就 ...

  • 灶王爷顺口溜2则

    灶王爷顺口溜: 腊月二十三,呀呀呦,家家祭灶,送神上天,祭的是人间善恶言.一张方桌搁在灶前,千张元宝挂在两边,滚茶凉水,草料俱全,糖瓜子,糖饼子,真素两全.当家跪倒,手举着香烟,一不求富贵,二不求吃穿 ...

  • 老北京祭灶的供品有点“甜” 呼延云

    . 老北京祭灶的供品有点"甜"  呼延云 北京晚报 | 2021年02月03日 . 老北京忙过年的事儿,从腊八开始,到腊月中旬忙碌,而腊月二十三以祭灶为标志,称之为"过小 ...

  • Lucy说|和大家聊聊,海外华人过年那些事儿。

    小年的下午,从上海回纽约.除夕的傍晚,要到机场接从中国飞过来的妈妈.当然,日子都是精心挑过的,为了回家过年,也为了阖家团聚. 纽约的春节,远不如中国有氛围,街道没有张灯结彩,也没有法定休息日.记得华裔 ...

  • 【美文选粹】李鹏丨过年那些事儿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李鹏:山西绛县人,农民,草根文学爱好者.有诗歌.散文在省市级报刊及其它网络媒体上发表. 过年那些事儿 李鹏 到了一定的年龄段,都会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年的飞快和义无反顾.就像现 ...

  • 乡情散文:想起过年那些事儿

    过年是什么?从时间上说,是从一个日子走向另一个日子,非常平常.但从感情上说却非同寻常,在中华儿女的每一个人心中,过年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分量超过一年365天的任何其它日子. 过年是神州大地万家团聚 ...

  • 生活杂记 | 过年那些事儿(20180225)

    以前随手拍过一些照片,记过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回头翻翻,记起了很多旧事,边看边顺,修改了一些错字别字. 本文记于18年2月25日,那年过年那些事儿. 昨天,完成了送儿子返坡的任务,感觉年就算过完了. ...

  • 【聊过年那些事儿】到底该回谁家过年?

    对于80后.90后独生子女小夫妻来说,过年的千古难题莫过于:到底该回谁家过年? 最近浙江临海一对小夫妻就因为这个问题发生争吵,竟然还惊动了警方.据调查显示,有三成夫妻因为这个问题吵过架. 有些人说&q ...

  • 【聊过年那些事儿】带女友/媳妇回老家,生活习惯南辕北辙怎么办?

    过年了,很多男性朋友都会带女朋友或媳妇回家,与家人一起过春节. 但令人烦恼的是,女方的生活习惯与老家南辕北辙,差距非常大,比如北方媳妇爱吃饺子,四川女友要吃辣,广东媳妇最关心能不能天天洗热水澡,上海媳 ...

  • 【聊过年那些事儿】在亲戚的虚荣攀比中,如何能立于不败之地?

    有些网友表示,过年不想回老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想面对亲戚之间的相互攀比. 每年回家都会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盘问:工资多少啊?谈对象了吗?买房买车了吗?一言不合就相互攀比,不如他们时就看不起你,比他们好 ...

  • 【聊过年那些事儿】掌握这几个方法,不再担心孩子寒假沉迷游戏

    对于游戏公司来说,寒假.暑假很可能是他们的业绩冲锋期,因为--中小学生都放假了,他们这个时候不打游戏,更待何时?! 尤其是春节寒假,有的爸妈简直就是开启"放羊模式",丢给娃儿一个手 ...

  • 【聊过年那些事儿】各男女同胞转需:正月初二回娘家,优秀好女婿的几大准则

    很多人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老公,别人家的父母--而我是工作小伙伴里的"别人家的女婿". 正月初二回娘家,相信很多老公正跟着老婆回娘家呢.怎样做一个优秀好女婿,让丈母娘宽心,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