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与写作教学
高考作文作为天下第一题,分值大,关注度高,每年第一场语文考试刚结束,各大媒体就头条推送,新鲜出炉。然后QQ、微信相互传播,教语文、不教语文的纷纷评头论足;社会人士、学生家长热情洋溢参与讨论。
几年前我也是一样,总在第一时间充满好奇地等待今年的作文题目是什么,总想通过历年高考作文题,分析和推测作文走向,希望能够探寻出一些规律,提供给学生。近几年,这种好奇心逐渐冷淡了,觉得这种过度关注和分析没有太多意义。觉得作文教学应该从“向外”关注转向“向内”关注。
那么是不是说,研究历年高考作文出题没有意义呢?有意义,但要保持克制,要以更加务实和理性的心态去看待高考题目。以江苏十年高考作文题为例,出题基本呈现出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如2010年的“绿色生活”,体现出科学发展理念。2013年的“探险者和蝴蝶”,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2014年的“不朽”,体现出时代呼唤英雄。2016年的“话长话短”,体现出个性与创新。2019年的“物各有性”,体现世界和文化的多样性。2020年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体现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是题目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抽象的概念,可以演绎出许多具体的情境和事情,便于学生下笔。如2018年的“语言”、2015年的“智慧”,2011年的“拒绝平庸”等。出题一般以抽象概念居多。即使是具体的物象,必须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2017年的“车辆与时代变迁”,这里的车辆不仅仅局限于交通工具,更是人与人、社会与社会、历史与未来,沟通与传承的载体。
三是材料题与命题性并重。直接命题,如“绿色生活”、“拒绝平庸”“忧与爱”;间接命题(类似于话题),如“智慧”“不朽”。其实 “话长话短”“车辆与时代变迁”“解读语言传递”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材料作文。真正材料作文,如“探险者与蝴蝶”,提炼出主题的难度较大。“物各有性”“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议论性材料,关键词突出,学生容易把握。总体趋势,不让学生在提炼和审题上花太多时间,入手较快。
总体而言,高考作文题趋向于时代性、生活化、易判断、好下笔的特点。写好作文的关键还是作文能力的训练和思维水平的训练。
我认为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和训练中,还是要抓住关键能力的强化和突破。作文训练主要有两大文体,叙事性文章和议论性文章。
我们从小学就开始训练记叙文,但是事实表明,我们很多学生到了高考,也不能写出像模像样的叙事性文章(包括短小说和叙事散文)。如何把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升格为叙事性文学,我认为有两点很重要。
1.深入的解读与分析。有时阅读课与写作课真的很难分开,阅读深有利于提高写作,写作好来源于深度阅读。一个学生写作水平高,其阅读理解水平自然也就高了。如以史铁生《我与地坛》、《林黛玉进贾府》(红楼梦)等优秀文学作品为蓝本,还可以提供一些课外名篇,让学生反复体会和揣摩,作者为什么写的好,如果我来写,能不能想到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
2.基本写作手法训练。叙事性文学最基本的写作手法,就是要学会描写。描写的生动性、细致性,是叙事文学最基本的特征。譬如景物描写的顺序与角度,远景与近景,全景与特写,实写与虚写,联想与想象,都要通过训练,能够自觉运用。人物描写,外貌、神态、语言、心理,能不能在细节的刻画上达到细致入微,穷形尽相。这个基本功训练好了,基本就入门了。
叙事性作文的写作教学,应该像学习绘画一样,从素描、写生,工笔入手,一笔一笔的训练,三年时间必有所成。高中作文教学似乎不屑或没有耐心训练这种能力,所以大部分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基本上还是初中水平,只是要求从600字达到800字而已。
再说议论文。初中议论文训练只是皮毛,仅仅让学生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然后机械的拼凑组合在一起,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会搭成简单议论文的基本框架,对议论文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高中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更多的是认识水平的提升,表达能力的提升。我认为高中议论文的写作,最基本要做好两个训练。
1.议论文结构和模式的训练。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样),议论文的结构就是逻辑思维的体现。作文训练中,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设计几套解决方案,就基本形成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在不断追问中,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至于三段论的侧重与变化,都是在基本模式上的拓展和延伸。
2.议论文思维方式的训练。要训练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唯物辩证法去认识和分析问题,思维就会越来越深入。譬如,用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问题就会看的更加透彻。用偶然性和必然性、量变和质变、现象和本质、外因和内因、正面和反面的辩证关系去分析问题,问题就会越辩越明。如果我们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形成思维记忆,付诸笔端,学生就会写出一篇合格的议论文。
高中作文训练,系统性不足,实战性不够,形式大于内容,讲解与训练没有有机结合,批阅与矫正没有及时反馈,巩固和强化训练针对性不足,基本上还处于漫灌的方式。或者说,高中还没有形成一套实用的写作教程,没有完善系统的写作训练计划,没有培养出一批作文训练的教师。而仅仅靠对历年高考作文题的分析与训练,靠一份一份练习、一次一次模拟考试,靠几次作文专题讲座,显然是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的。
王名志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供职于淮阴区教体局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