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鲜少去做“分外之事”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也许这篇文章在一些朋友眼中会被视之为“冷水”,可若能“浇灭”一些“不切实际”之火,那它便有了更多的意义。

我始终都觉得“绝望”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在我们的诉求没能得到满足、逐渐心灰意冷之后,也终于能静下心思考“我的目标是否现实”、“我是不是走的不对”、“我是否需要有所调整”这些问题,而这可能为我们带来“真正实现期望”的契机。

当然,我知道你不会否定这几句话,因为你也知道碍于能力限制、计划不详尽、考虑问题片面、人生经验较少等原因,一次或两次努力确实并不能实现什么。可我也知道,当落地现实、遭遇问题的时候,并没有多少朋友以这种宽容、坚定的态度面对自己、当下与失败。

大概“努力了就有结果”这样的观念确实太过深入人心了,所以一两次的失败,就让一个本来动力满满的人开始退缩或破罐子破摔。

“听你的意思是,努力了也不代表会有结果,是吗?”

是,也不是吧。

记得曾经听到有位刚毕业的学生朋友这样抱怨,“我就一个普通的办公室文员,每天除了完成分配给我的工作,还得打扫卫生、给领导倒水、注意自己跟同事的关系,工作难道就不是个人做好自己的就行了吗,为什么还得做那么多”。

他的意思其实就是“我一个文员,只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就行了,其他的别分配给我”,而看到这儿的你如何看待这句话呢,或者在你过往的经历中,是否有过“只需要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就万事大吉的状况呢?

我想答案有很大的概率是偏否定的,不然也不会基本上每个人在初入职场的时候就会受到来自父母“要勤快”、“要搞好同事关系”这样的叮嘱、不然也不会有这样的传承。

当然,对于类似的状况我们就不多去评价了,因为侧重点在于“如果你想做好分内之事,那你要做的就不能只是‘只做好分内之事’”。

在面对一些刚分手没多久就想要挽回的朋友时,我都会问他们“在你看来,现在是否具备挽回的条件”这个问题。这一方面是为了协助他们冷静地梳理当下,一方面也是希望他们明白“只有条件成熟了,事情才能做成”这个客观约束。

而那些想要挽回的朋友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秉承着“你说这些我不想听,我就只想听我想听的”这样观念的朋友。

他们其实也秉承着“努力就必须有回报”这样的理念,因为就像他们说的一样“我付你钱了,你听我的就行,不要跟我说那些我不想听的,我现在只想知道怎么挽回”。你看,在他们的眼中“我付你钱了”,所以“我必须得到我想要的回报”,而这个回报一方面是指心理咨询师听他们的,一方面是指他们确实挽回了感情。

但“我付你钱了”,就能超越现实对我们的约束吗?

早几年一位长辈在我们这边的省会住院治疗的时候,我去帮忙照顾了一小段时间。某天早晨听到医生办公室有一些声响就也凑热闹去看了看。情形大概就是:病人家属跪在医生面前,不断地重复着“您是专家,您肯定有办法,求求您救救我儿子”;专家本来也还耐心劝导,可见家属不依不饶的就拍了桌子,然后说“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你儿子的状况确实已经没有希望了,这不会因为我或者其他人是专家而有所改变”。

是啊,科技进步了,可我们能彻底治愈的疾病,其实连疾病总数的五分之一都不到。

所以,我们能超越现实对我们的约束吗?

我们并不能,但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我们能。所以很多朋友陷入“努力了就有结果”这句话中,并自然而然地将这句话理解为“只要努力了,自己想要的就能实现”。

“你想要的能不能实现,不是努力决定的,而是现实说了算的”,我想把这句话送给秉承着这样理念的朋友。

当然,我这样说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否定努力,而是想要传递“尊重现实、与现实合作才能更好解决问题”、“不要执着于自己觉得和自己想要,‘当下如何’更重要”这两个观念。

在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一些自媒体平台对我文章的定义是“汇编”,意思就是东一块西一块的、拿别人的拼凑的、逻辑不怎么连贯。

但其实这是我的一个习惯,因为“在某个特定的逻辑体系里去证明某个结果”,虽然确实会得到某个特定的结果,但这样的证明与“自说自话”没有任何区别,所以我才希望跳出某个特定逻辑,选择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逻辑来和大家一起找寻它们背后所包含的共同的东西,并也希望以此打破一些惯性思维与刻板印象。

而这篇文章以及我想要表达的意思,也契合这样的核心。

“只要努力,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这句话其实没有多大错误,因为确实努力会有收获,而即便收获的未必是自己想要的,但也不能否认,努力确实是收获的一个前提,以及持续的努力会增加“得到想要”的概率。

但如果我们如一开始提到的那位朋友一样“只做自己想做的”,那只会距离“想要的”越来越远,因为恶劣的办公室社交会影响自己的工作、与领导之间尴尬的关系,会影响自己的升迁、闭门造车也不会让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锻炼,所以他眼中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不是自己分内之事”的事情,其实是他安心做好自己工作的保证和基础。而这个角度是否和文中提到的“只有条件成熟了,事情才能做成”是一致的呢?

我们眼中盯着的确实是主要目标。可如果只盯着主要目标,不去为实现主要目标做铺垫、不去做那些“能支撑主要目标可以变成现实”的分外之事,那这样的努力确实不能带给自己“自己想要的”,即便自己的目标非常切合实际。

可能这样的描述确实无法引发你的共鸣,但如果回顾一下自己从小到大经历的每件事、见证的每件事,我想你会发现所有事情都是“只有在条件成熟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就比如两个人没有任何交集,便不可能成为朋友、不满足分数要求,便不会被录取、没有足够的钱,想买的东西永远只能看看。

所以,别盯着你想要的、别盯着你的目标,因为你应该惦记的是“如何让自己满足条件”,即去做那些与主要目标相关的,但似乎又不怎么重要的“分外之事”。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