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堂|小寒,显为人知的保养秘籍“ 哼哼哈嘿”
明日将进入小寒节气。俗话说“小寒胜大寒”,一年中最寒冷的三九严寒就在这个节气上。此时的养生重点自然是防寒。然而说起“寒”来,您对它了解多少?您可知道:
“寒”最怕什么?
该如何正确的防寒?
防寒应该怎么练?怎么吃?怎么养?
迷罗有一本防寒秘籍,一切答案尽在其中。还等什么?快来拿吧......
《黄帝内经》中所讲的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中,风、寒、湿的性质都属阴,故为“阴邪”。阴邪伤人,使体内阴气增长,“阴盛则寒”,人便会畏寒怕冷;若阴寒偏盛,阳气无力驱散寒邪,反会被阴寒耗伤,致阳气亏虚。
老话讲“人活一口气”,这一口气,便是人体内的真阳之气。阳气是人体内的能量,是维持身体正常运转的动力。阳气充足的人,活力四射,积极、乐观、向上。若阳气不足,人便会表现为精神萎靡、懒散,情绪低落、悲观,抵抗力低下,易生病,缺乏生命力等现象。 所以在小寒节气,我们一定要把阳气培补起来,不让它被寒邪所伤。
冬天,水遇寒成冰,此为凝滞。同为液体,人体里的气血津液,遇到外界寒气的侵袭,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同样会缓慢下来,形成凝滞甚至堵塞,不通而痛,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及女性宫寒痛经等一系列问题。
寒性收引,引起人体气机收敛,而使毛孔腠理收缩紧闭,汗孔不开,即便剧烈运动也不易出汗,使寒气郁结于体内,无法发散。另一表现是经络筋脉收缩,造成气血不通,在寒冷的情况下极易出现抽筋的现象。
外寒,即外感风寒,它与温度的变化直接相关,同时,寒邪通常与风邪、湿邪共同作用于人体,成为人体健康的杀手。
我们都知道,严寒的冬季及季节转换的时候是寒邪肆虐的高发时段,阳气不足、抵抗力弱的人通常很难抵抗低温的侵袭及气温的急骤变化,极易受阴邪所伤。而如今,夏天的空调环境也成为人们受寒邪所伤的“重灾区”,因为在夏天,人体的腠理毛孔是打开的,风寒之邪可长驱直入,直达体内,伤人于无形。
内寒,通常是由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引起的,比如:
长年喝冷饮,吃冰棍
怕热贪凉
经常熬夜
性生活过度
内寒一般都是肾阳不足导致的阳虚所致。上列的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暗耗肾阳,使体内阳气逐渐亏虚。
若想消除内寒,要从培补内在阳气入手。如果能把体内的火炉烧得暖暖的,那么阴寒之气自然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冬练三九”,“动能升阳”。在小寒的养生功课中,一定不能少了运动。瑜伽体式可帮助我们拉伸到全身的筋脉,但它稍显柔和,若是再配合力量的练习,刚柔相济,我们的练习就全面了。
吸气,双手及左脚上提;呼气时,双手用力上推至头顶上方,同时左脚向前向上有力蹬出,口中从丹田处发出“哼”的声音。左脚落地,换做另一边做同样的动作,同样的,在手脚用力推出的同时,口中依次从丹田处发出“哼、哼、哈、嘿”的声音。
迷罗老师堂内授课 (元和堂工作人员随拍)
这一套动作,重点在于四肢与声音配合时,都要以气发力,才能激发起内在气血鼓荡至四肢,振奋起四肢末端的阳气,有效增强内力,从而带动全身阳气的提升。
艾,
纯阳之物。
有温通经脉,温阳散寒的功效,
是冬季养生中不可或缺的一件“宝贝”
【艾灸关元穴】可温补肾之真元,改善女士宫寒痛经、男士尿频尿急;
【艾灸中脘穴】改善因食用寒凉食物而导致的胃寒、胃痛、胃胀、腹泻等症状;
【艾灸大椎穴】治疗外感风寒,感冒,鼻流清涕等症状。
葱姜水
用四五段葱白,五六片生姜,加入适量水,煮开后再煮十分钟,即可饮用。
生姜可发散外寒,葱白辛窜通窍。葱姜水可有效驱散外感风寒。
干姜大枣茶
干姜3克,大枣两枚,红糖一勺,煮水喝。
此茶饮可改善脾胃虚寒,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等症状。
桂元烧蛋:
半两干桂元肉,加入两三碗水,煮半小时后,加入一小杯黄酒,再打入一个荷包蛋。喝汤,吃鸡蛋。
可滋补气血,温补阳气,驱寒气,特别适合小寒节气食用。
【原 料】等量的鲜姜与艾绒,膏药(追风膏、虎骨膏等)。
【制作方法】将去皮切片的鲜姜和艾绒放在捣蒜罐中捣碎,取一小撮药泥敷在穴位上,再用膏药贴牢。
【使用方法】外寒,贴于大椎穴;胃寒,贴于中脘穴;宫寒,贴于关元穴。
【功 效】疏通经络,温阳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