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 张大千笔下的观音与山水——独自成千古 悠然寄一丘
说起张大千,国画大师徐悲鸿曾这样说:“张大千,乃五百年来第一人也!”
这样的赞誉听起来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但却并非不着边际,因为他不仅擅长绘画、书法、篆刻、诗词等,人生的经历更是颇有传奇色彩。
张大千自小就特别钟情于研习古人的书画。
经过了一生的学习与创新,他形成了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的自我风格,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拓了新的艺术风格。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更没有闭门造车,先是去了台湾地区,而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继续寻找创作灵感,看异国风情,习异国所长。
张大千还曾远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一度沉迷于佛学。
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竟然跑进宁波天童寺,一心要“皈依佛门”当和尚。
然而在最后剃度时,他却因为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又惶恐地拜别了师傅弘筏大师,回到这“凡尘俗世”中。
两岸山高奇险,水急浪涛。江中深潭与浅滩、静水与急流交替。
舟从乱石堆中过人,人在荒山顶上居。顿顿煮鱼倾白堕,家家食黍养花猪......。
画面一入眼就感受到新安江行舟的一番紧张场面。
新安江虽景色绝美,但是水浅流急,多险滩暗礁,特别是歙县街口水域更为凶险,稍有不慎,便有覆舟之难,行舟必须急操稳划。
画面中汹涌湍急的江水和急流而进的船只为此幅作品的看点所在。
张大千在此图中以线表现水波,笔调行云流水,缓处细腻流利,急处翻滚雄壮,
轻舟之上船工们奋力撑篙,齐心共闯险滩,局部的人物点景勾勒到位,令观者也跟随画面心绪起伏。
张大千一生画观音极多,早期的作品中,一般采用如吴道子莼菜条般的线条,虽柔而富有弹性,极为生动传神。
中国画以人物为最难,因人物最见造型功力,传神最难,而人物画最传神之处乃是人物的眼神。
苏轼在《传神记》中谈到顾恺之的“传神写照”时说:“传神之难在目。顾虎头云:传形写影,都在阿堵中。”
这里的“阿堵”是“这个”、“这里”的意思。在顾恺之看来“这个”就是人物的眼睛。
他画人物,数年不点睛,一旦点睛,就要点得好,所以他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张大千在谈到人物绘画技法时曾提到:“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画时,先描出眼眶,再勾出瞳人的轮廓,用淡墨渲染二三次,再用浓墨重勾一遍,传神的关键在瞳人的位置。”
张大千笔下的观音仪态、神情自然高妙。
画中的观音像先以淡墨勾出轮廓,其上复以稍浓墨勾勒,随后在上面敷色,
同时,观音多取唐人一般的丰肉微骨画法,与同期所作仕女形成明显区别。
构图上,则取坐式,笼袖箕踞而坐,其下或为巨浪岩石,
四周布满修竹,在人物的左右置有净瓶一个,上插柳枝。
这种表现形式是他观音像作品的经典图式。
画面平静净澹,勾线、敷色、描摹等一笔不苟、纹丝不乱,充分体现了张大千的镇定自若,淡然地看待将来的一切。
他一生与书画为伍,纵情山水,饱阅古代诗书字画,留恋石窟壁画艺术,曾入寺学佛坐禅,拜师问道,深得禅门三昧,因此,张大千走上佛像绘画的道路,而且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