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学一个「人」
人是社会动物,我们的大量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一位榜样)完成这些行为而习得的,然后在生活中模仿这些行为。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榜样,上学后,老师或同学会成为我们的榜样。我们可能还会追星,电影明星或者体育明星也会成为我们的榜样。
但人无完人,我们的榜样,曾经的偶像,可能会崩塌。这会对模仿者造成沉重打击,特别是青少年模仿者,可能会失去生活意义,因为前面带路的榜样倒下了。
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呢?
我有两个方法,分享给你。
第一,树立多个榜样
要有多个榜样,不妨叫做榜样冗余吧。
选择榜样的一个要点是,性格相似,对自己才有启发意义。如果找到一个跟自己非常相似,但在各个方面完全模仿我觉得也不好,会让模仿者失去自我。
我写过一句话,没有模仿榜样的人是可怜的,只有一个榜样的人是可悲的。前者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后者一直看不到其他的方向。
我们可以在技能,关系,健康,财务人生的每个象限,各选择一个模仿榜样。比如我在技能领域的模仿榜样是吴军,我订阅了他在得到的全部专栏,学习他的知识和方法。在遇到技能方面的问题时,我就会想吴军会怎么选择,如何决策。在健康领域的模仿榜样是华杉,当我偷懒时,我就会翻翻华杉的微博,华杉每天坚持学英语,练英语,每天写一篇文章,日日不断,我很佩服,值得学习。
第二,模仿角色而非整个人
莎士比亚说,
世界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舞台上的演员。
在这个舞台上的每个人都扮演多个角色。在公司,你的角色可能是产品负责人,技术专家。回到家,你的角色就是一个爸爸(妈妈),或者是儿子(女儿)。
我们要将角色和他的扮演者分离开来。如果我们不是模仿一个人,而只是模仿他扮演的这个角色,一些现象就能理解。
去年我曾遇到了榜样危机,斯坦福行为设计实验室的Fogg 福格教授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在去年他出的新书中,有一段叙述自己出柜,多年的日常生活都是男朋友照顾,让我有点失落。我以为他是一个好爸爸,还想学他怎样将行为设计用在孩子教育上。
但转念一想,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他出柜并不影响我从他那里学习行为设计,他扮演的老师这个角色仍然是完美的。
如果我们只把模仿对象当作一个角色扮演者,不奢求完人,我们学习的只是这个角色,角色没有崩塌,我们的榜样就还是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总之,成长的路上需要榜样,我们要有多个榜样。每个人都扮演着多个角色,不要奢求完人。如果你是家长,为孩子树立多个学习榜样能让他们的心态更健康。
留言分享你的学习榜样都有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