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一种智慧,叫换个角度
我始终认为,人一定要读一点心理学。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就一定避免不了跟人打交道。
而人际关系的好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生活的幸福程度。
学点心理学,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明白如何与别人更好地相处。
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你看透你自己。
所以,今天,梅也为大家推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
根据人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解决生活的难题。
作者:十点心然
有人说,决定人生上限的不是智商,而是看问题的角度。
人天生就是社会性动物,他的思想、行为或多或少会被他人或社会所影响。而且人不是完全客观的,会倾向于积极地描述和评价自己,做出带有自利色彩的判断。
戴维·迈尔斯在《社会心理学》中这样说到。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不应被思维所局限。
遇到问题时,试着换个角度,就能看到不同的光景,遇到不同的可能,人生也越来越成熟、完整。
就像戴维·迈尔斯所说,
“一旦思维得到扩展,思想就再也不会回到原本那个狭小的领域了。”
换个角度看自己,
避免过高评价自己
根据戴维·迈尔斯的观点,人往往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产生的差异来认识自己,但在比较过程中,人会潜在的认为自己比别人好。
比如,公司效益提升,领导会认为是自己的决策正确,领导有方;效益下滑,则会抱怨经济不景气或是员工不努力,没有全身心地投入。
工作不顺利,不会归因于自己能力欠缺,而是倾向于倒霉、运气不佳,或工作本身难度很大等客观因素。
最常见的是在婚姻生活中,夫妻吵架大多指责对方的不是;婚姻破裂,责任肯定在对方,即使是因自己过错离婚,也是归罪于对方才导致了过错发生。
这种自我美化的感觉,心理学称之为自我服务偏差,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否定自己对失败负有责任,以有利于自身的方式进行自我知觉。
恰如人们常说的:“责任都是别人的,功劳全是自己的。”
在与他人比较时,自我服务偏差还会把自己放在更高位置上,不管是能力、颜值、还是性格、技能等,都会认为自己要高于平均水平。
网上曾有一个全国性调查:“在一个百分制的量表上,你会给自己的道德和价值打多少分?”
结果显示:50%的人给自己打分在90分或90分以上,只有11%的人给自己打分在74或74分以下。
你会给自己打多少分呢?相信这个分数一定不会太低。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夫·巴里所说:“无论年龄、性别、信仰、经济地位或种族有多么不同,有一件东西是所有人都有的,那就是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相信,我们比普通人要强。”
这种高于平均分的心理让人盲目自信乐观,明知有潜在的危险也视而不见,相信自己能幸免于难,而不采取明智的预防措施。
比如过度吸烟、熬夜、酒后驾驶,红灯抢行,忽视高利率,超前消费、把安全带满不在乎地丢到一旁等等,待危机真正到来,只能坐以待毙。
《社会心理学》认为,换个角度看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能把人从自我服务偏差中拯救出来,学会居安思危,进行有效应对。
比如成熟的股票经营者,不高估自己的盈利能力,一味追求最高点,而是明智地设置止盈点,实现利润稳定增长。
获得世界杯女排大赛十一连胜的中国姑娘,不盲目乐观。成功了,她们不沾沾自喜,失利了,则躬身自问,最终捧起排坛三大赛事10个冠军奖杯。
所以,换个角度,方能识得庐山真面目,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既不高估,也不盲目乐观,而是怀抱最好的希望,做好最坏的打算,即使阳光明媚,也会预备飓风的到来。
有一种成熟,叫换个角度看自己。
换个角度看别人,
避免带着偏见评价他人
偏见在生活中是最常见的,甚至可以说无处不在,地域、种族、性别、年龄、学历、外貌、体重等都是偏见的寄生之地。
心理学家罗斯巴特和比勒尔做过一个实验,让两组学生同看一张人物肖像:一个坐着的中年男子,没有特殊表情,只是侧脸平静地看着前方。
A组学生被告知这是一个狂热的纳粹分子,B组学生则被告知这是反纳粹运动的地下领导者,并勇敢地拯救了数以千计的犹太人。
结果A组很自然地将他评价为“冷酷无情”,B组则认为他充满了热情和慈善。
同样的图片却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只因他们形成了先入为主的观念。
《社会心理学》认为,先入为主的信念一旦形成,它会影响你对其他相关信息的知觉,而且很难改变,即使有相反的证据与信息出现,也往往视而不见。
最直接的表现是“贴标签”行为,也就是常说的刻板印象,把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当作他人应有的特征,而忽略了个体差异。
美国心理学家戈登·奥尔波特在《偏见的本质》一书中说:
“标签的作用犹如一个拉响的汽笛,它让我们对所有平时能感知到的细微差异充耳不闻。”
曾经有这样一个测试,一个公安局长正跟一老人聊天,突然一个小孩急冲冲跑过来,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
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
那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呢?
在100位测试人中,只有2人答对。答案很简单:公安局长是个女性,吵架的两个人分别是她的丈夫和父亲。
很多人答错的原因在于存在性别刻板印象,把女性与抚育特质相关联,而把男性与领袖特质相关联,本能地把女性排除在某些工作岗位之外。
虽然人人都不喜欢偏见,可人人都会有偏见。
也正因为这种性别刻板印象,把女性和男性的人生限定了。幼儿园老师、保姆、月嫂等工作,被认为首选女性,而说到警察、探员,首先映入脑海的是男性。
要减少偏见,最好的办法是跳出思维定式,多角度甚至从相反的角度看人看事。
换个角度看别人,不轻易给人贴标签,才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而且千人千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故事都独一无二。
所以,懂得放下自己的偏见,才能看到全部的人生真相。
换个角度,最重要的是行动改变
知乎上曾有一个很热的问答:
年薪5万和50万的人差别在哪?
有一个高赞回答,最大的差别是行动力和执行力。
同事李姐生完孩子后,为了催奶,使劲吃高蛋白食品,足足胖了20斤。可孩子断奶不到3个月,她恢复了苗条玲珑,从里到外都焕发出青春活力。
同事以为她吃了特效减肥药,可李姐笑着说,多运动健身就可以了。有人诧异地问,“你每天上班,回家要带孩子,怎么坚持呀?”
李姐调皮地甩了甩马尾:“只要想动,办法总会有的。”
原来,李姐每天早起半小时练瑜伽、肚皮舞、柔力球等,中间午休在办公室跳半小时健身操,晚饭后和老公一起散步半小时,天天坚持身材自然恢复得快。
她没有像平常一样集中进行大量运动,而是分成三小段,每一段占时都不长,所以比较容易做到,目标自然容易达成。
李姐的成功正是巧妙地运用了心理学中的“登门坎效应”:
把一件费时费力又比较高难的要求,分解成较小的、较易完成的目标。犹如登门坎一样,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换个角度,行动改变才是关键。
正如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说:“要想养成某种习惯,那就去付诸行动。要不想养成某种习惯,那就避而远之。要想改变一个习惯,那就做点别的事来取代它。”
生活中有很多人,嘴巴里说着向往,脑子里定着计划,身体却很诚实地偷懒,舍不得改变自己丝毫,然后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在向往中虚度。
河有两岸,人有多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生。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换个角度,领略的是不同的风景,感受的是不同的心境。
你的角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就像一片落叶,有人看到的是“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凄凉,换一个角度却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成全。
人生就是这样,换个角度,就是给自己换一个高度,越成功的人,越懂得变换角度,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愿亲爱的你,用更广阔的视野去实现自己,人生将会更开阔;用更博大的胸怀去了解他人,生命将会更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