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高度赞扬的龙骨,是现代治疗心脏瓣膜病的常用药
清代光绪年间,河南安阳有一个理发匠,身患疮疖而无钱买药医治,就用捡来的骨片碾成粉,敷在疮上,不久脓水被吸干,伤口也就痊愈了。
他请教过大夫,说这甲骨片就是中药龙骨,于是他四处收集这种骨片,卖给药铺。
后来,一个叫王懿荣的官员患了疟疾,也按医生的处方从药店中抓来了龙骨等药物。
当查验药物时,他发现在这些龙骨上有刀痕,仔细一看,是一些像文字的符号,与殷商青铜器上的铭文竟然十分相似。
原来这些甲骨是商代占卜所用的骨片,上面的文字即是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
于是,这些刻字的甲骨也身价倍增,成为了研究历史的重要线索。
中药里常用的龙骨、龙齿,其实是古代动物的骨骼化石。
龙骨的主要作用是镇惊,敛汗涩精,固肠止泻。
早在战国时期的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即认为龙骨能治疗泻痢,便血,惊痫,白带过多等疾病。
而东汉时期医家张仲景则创制了桂枝龙骨牡蛎汤(由桂枝,龙骨,牡蛎,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用以治疗心悸、神昏等神经衰弱的症状。
龙骨甘涩性平,质重沉降,能够镇惊安神,可用于各种神志不安证,这种作用见于诸多古籍,如《本经》用于治疗“小儿惊痫”,《名医别录》用之“疗心腹烦满……夜卧自惊,恚怒”,能够“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药性论》认为本品能够“逐邪气,安心神”,《本草纲目》用之“益肾镇惊”。
《伤寒杂病论》用龙骨治疗心神不安的名方较多,如用治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等证属伤寒少阳病者,配伍柴胡、黄芩、牡蛎等,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若配伍桂枝、白芍等,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治失精家;若与桂枝、甘草、牡蛎同用,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治自汗易惊者。以上三方均是安神常用经方。
民国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龙者,天地之元阳也。其飞腾之时,原有气无质。是以出没变化,人莫窥测。至其潜藏地中,则元阳栖止之处必有元阴以应之。阴阳会合,得地气而成形,遂生龙骨。是龙骨者,原龙全身之模型也。迨至龙潜既久,乘时飞去,元阳既升于空际,其所遗龙骨之中仍含有元阴。
以舌舔之,其力能吸舌,此元阴翕收之力也。若生用之,凡心中怔忡、虚汗淋漓、经脉滑脱、神魂浮荡诸疾,皆因元阳不能固摄,重用龙骨,藉其所含之元阴以翕收此欲涣之元阳,则功效立见。
最关键的是,龙骨能参与治疗多种心脏类的疾患,比如现代医学的心脏瓣膜病治疗中药里,经常能见到龙骨的身影。
张锡纯说:“有心,阳也,而中藏血液;肾,阴也,而中藏相火。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而四象成矣。龙为天地之元阳所生,是以元气将涣散者,重用龙骨即能敛住,此同气感应之妙用也。”